走改革路 写规范字

2009-10-27 10:22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写字书写

成 成

应热爱汉语汉字,重视写字教育的作用

柳 斌(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手写,思考在其中,理念深化在其中,审美追求在其中。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应提倡重视手写,我们可以把写字看作是学习能力的奠基工程。

●写字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工程。如果从小把字写好,对一个人的行为规范是很好的熏陶。写字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当你写好之后,自己也觉得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迁移到做别的事情的过程中。

●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第一步就要热爱母语,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字,要提倡热爱母语文化;从通用语言文字的角度讲,应提倡热爱汉语汉字。

近来得知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连续组织四届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编写了一套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教材,我认为这些工作很有意义。由于计算机普及,使汉字手写的训练遇到困难。大家重视写字,义不容辞,提倡写好字,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应当全面、深刻挖掘、总结写字教育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好这些作用。对此,我想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写字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奠基工程;

二,写字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工程;

三,写字是文明传承的启蒙工程。

第一,学习能力是由什么构成的?是由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构成的。学习能力的核心是阅读、写作、计算,一个人具备了这三项能力,就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就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这个基础和没有这个基础大不一样。新中国建立时我国有80% 的文盲,国民的整体学习能力很弱。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普及程度极大提高,目前我国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劳动力素质能够支撑国家经济腾飞这样一个事实,就说明了识字(包括写字)、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就有识字、写字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在内。识字与写字相结合,是个很重要的环节。表面上认识一个字,与深刻认识一个字是有距离的。不写,只读,印象是不深刻的。通过写字可以更好地识字,在中小学阶段要提倡手写,在计算机打字普及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手写。大脑细胞对手写和打字的刺激反应是不同的。打字往往比较机械,写字则需要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要重视手写,值得进一步研究。我认为手写,思考在其中,理念深化在其中,审美追求在其中。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应提倡重视手写,我们可以把写字看作是学习能力的奠基工程。

第二,写字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工程。写字并不很难,但也不容易,如果从小把字写好,对一个人的行为规范是很好的熏陶。小时候没有经过训练,到年纪大了来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从小受过训练跟没有受过训练是不一样的。行为规范是可以迁移的,写字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当你写好之后,自己也觉得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迁移到做别的事情的过程中。

提倡养成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好的方面是促进了发展,负面影响是容易让人浮躁、急功近利。人们的追求一个是高享受,另一个是快发财,“空手套白狼”、弄虚作假处处皆是。浮躁心态已经严重侵入到中小学。中小学里华而不实的“做课”现象和高校学术论文的虚假现象,便都是例证。尤其是高等学校,学术打假已是不打不行了。有人说:什么是大学?大学,非大楼之谓也,是大师之谓也。我担心过了三五年后,“大师”就成灾了,会采取各种方式去炮制“大师”。学术打假,从哪里做起?从写字做起。从小学阶段就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弄虚作假。一笔一画,有实事求是之意。要养成良好的学风,甚至还要从标点符号做起,要从引用他人文章加引号做起,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行为规范的基本训练。写字就是这样一个行为规范的养成工程。

第三,写字是文明传承的工程。教育事业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体系。这里的中国特色是什么?其实中国特色可以从教育思想、体系、制度方面讲很多,但最根本的一个中国特色就是语言。中国特色寓于中华民族的语言中,寓于各个民族的文化当中。如讲中国特色,第一步就要热爱母语,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字,要提倡热爱母语文化;从通用语言文字的角度讲,应提倡热爱汉语汉字。学习外语无疑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学习各国优秀文化、先进科学、一些好的理念,并且吸收、消化,变成自身的东西。但母语文化作为文明传承的启蒙工程一定要重视,要早抓,到大学再抓就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三项工程,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最早、最大的改革,也是最大的创新,用简化字培养的人接近12亿,如恢复繁体字会引起多大的混乱?写字、写规范汉字还是要从小抓起,老师、校长都能重视这个问题,使写好规范字成为一种习惯,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教育报》

写好汉字不是小事

蔡 闯

“现在有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甚至教师——”“甚至博导——”“写出字来没法看!”

日前,周有光、许嘉璐、欧阳中石等学者围坐一堂,在“汉字·书法·文化高层论坛”上,谈及当前汉字书写的窘况,似乎都有些激动。

在电脑普及的情况下,“写一手好字”还有没有必要?“书写”对人的文化性格养成会起到何种作用?如何提高现代人的书写意识和技能?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教育学会、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汉字·书法·文化高层论坛”上,众学者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讨论。

“全民书写水平下降”不容忽视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的情况,“连学校办事员书写的通知都非常漂亮”——到文化、教育部门做事,“写好字”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但在电脑、手机和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下,提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认为,目前我国书法教育淡化,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这对提高人才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极为不利。文化部教育司副司长吴开英则对当代书法领域的浮躁之风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指出一些书法家没有担负起社会责任也是全民书写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专家们指出,在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汉字是文化”、“书法是文化”的表述,而是需要深入地探讨“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的内涵、特质;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探讨汉字与书法在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汉字和书法与中国文化中的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对中国的汉字和书法的文化性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中国汉字教育和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汉字与书法方面的学科建设,促进汉字文化与书法文化的深入研究,扩大汉字文化、书法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拒绝书写”的现状,会不会让“汉字·书法·文化”的命题变得薄如蝉翼?

“写字应该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许嘉璐认为,书写对一个人的文化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注重规范,强调“礼”,写字的规范就是“礼”。由汉字衍生出的书法,对人的性格培养具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写字应该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许嘉璐说,文字本身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由汉字发展出的书法,又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形态。这种文化的形态是中国特有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

学者们指出,应在中小学开设写字课、书法课,让更多的孩子喜爱写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硬笔书法比毛笔书法更重要。”

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触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做了很多工作。中国书协副主席赵长青说,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捐建兰亭小学和中学,不断扩大书法的影响,力图在中小学生中起到普及书法的作用。中国书协与中国教育协会联合开展的“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活动,也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引起反响。据介绍,广东省、海南省等地区已在中小学生中开设了书法课。

“我们应该保持中国书法的朴实风格”

北京大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高明指出,现在仍在使用的古文字唯有汉字,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历史。中国文化、文字、书法应该推向世界:“文化建设是我们的责任”。

许嘉璐直言,在当今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学者还少有话语权。“儒学,佛学,道家之学,顶尖的学者群里没有一个中国人。”而改变这一状况,振兴中华文化,只能“就有望于来者”。

同时,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也为中国书法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精通外语,最好是两门以上——要想成为国际性的人才,把中国文化带出去,必须精通外语,可以用外语讲书法,可以用外语写书法论文。”许嘉璐反问道:“你来个书法家,我还得给你配一个翻译,翻译一小时需要三百欧元,谁出啊?”

许嘉璐告诫文字、书法工作者:“不住象牙塔,不做概念虫,不钻牛角尖,不靠怪诞红。”中国书法“没那么多闪光片,就是朴朴实实的麻布衣服,天生自然。我们应该保持它的朴实风格。”《光明日报》

汉字的历史选择

张日培

汉字繁简问题的论争,实际是关于语言文字的功能、性质的论争。考察语言文字的性质,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工具,包括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或可称之为“工具性质定位”;第二条线索认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不同族群的思维方式、认知视角、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或可称之为“文化性质定位”。第一条线索驱使语言文字朝着大众化、全民化、世俗化、通用化的方向变革,第二条线索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语言文字的相对稳定,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语言文字更好地发挥工具作用。

第一条线索的驱动力要远胜于第二条线索的制衡力。当人们发现原有的语言文字系统无法准确表达新生的社会现象和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变革的强烈愿望。而新技术的出现,为语言文字变革铺垫了物质基础。汉字演变与冶金技术、造纸技术、书写工具等的出现与发展如影随形,其发展轨迹是,字量扩大,字形逐渐摆脱了繁复、具象的图画性质,越来越抽象和简约,书写、认读越来越便捷。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推行的汉字简化政策,是一种适应性调整,一方面仍是来自“工具性质定位”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现实环境使然。

当时,面对书写工具的变革已经全面进入硬笔时代,以及数亿人口社会交际、脱贫脱盲的刚性需求,汉语言文字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言文一致”的变革后,仍在不断追求大众化、平民化和通用化,汉字也仍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以及动力。实际上,汉字自隶变以来,民间在草书、行书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手写简化字体(民间称为“俗体字”)。这一轮文字改革,从技术手段的角度看,应是沿着汉语言文字自身发展逻辑路径的顺势而为。简化所涉及的2000多汉字,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对民间俗体字的整理和认可,采用了“草书楷化”“符号代替”等方式进行的简化,并进一步通过俗体字的部件、偏旁等类推出相当数量的类推简化字,这使得来源于本已长时间存在于民间的俗体字成了简化字的主体。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普及文化教育迫在眉睫,文字繁难成为制约因素。因此改革文字、推行通用语,克服社会交际障碍,普及文化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当然地被列为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一轮文字改革而言,“现实(历史)环境的强制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正确对待当下汉字繁简之争,负责任的态度应当是摒除浮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认真思考语言文字变革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关系。实际上,简化字在所难免有缺点。而这些缺点绝非在“字形构义”方面不同的文化解读,绝非“爱”有没有“心”、“亲”需不需要“见”,乃至“陆”是否有阶级斗争的影子(含“击”)等等,这种解读实在太过随意和牵强。繁体字在构形、表音等方面也同样不是完美无缺。至于进一步引导社会将“肤浅的图解”当作“深刻的批判”,将民族的复兴、“天下秩序的恢复”系于汉字一身(或者说以汉字为象征),实在于国家、于民族皆有害而无益。严肃对待、正视汉字的缺点,并想方设法采取技术和变通手段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才是一种务实的和负责任的态度。语言文字的强弱一方面依赖于国力的强弱,一方面也能反作用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所以,应当谋求汉语言文字功能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语言处理方面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汉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和人群,不断丰富现代信息网络中汉语言文字的信息量、知识量,不断满足汉语信息、知识和文化方面的社会需求(包括国际需求)。

(作者系上海市语文工作者协会秘书)

汉字改革要顺应使用需求

董琨

汉字历来重大的改革和规范,一般都是政府行为,这是历史事实。但是还需要着重指出一点,那就是改革和规范只有顺应了汉字的发展规律,顺应了广大群众对于文字使用的愿望与需求,才能真正有效而得到通行。

现在我们提及秦始皇,都会以他的“书同文”作为一项丰功伟绩。实际上,他用小篆统一天下文字的实际效果却值得怀疑。当时民间已经出现并相当广泛地使用一种新兴的字体——秦隶,这种字体由于解散了匀称圆转的线条,运用可拆分的笔画,书写更为便捷,因而大受欢迎。书写于秦统一中国的前后时期的诸如湖北睡虎地秦简、湖南里耶秦简等,字体都不是小篆,而是早期的隶书即秦隶。真正使用小篆的场合,只是度量衡、兵符等器具上的铭文和某些大型碑刻如《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大众对于政府推行的小篆字体是不大使用的。隶书是在民间产生的,过去认为程邈是隶书之祖,“损益大小篆方圆之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其书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曰隶书。”(唐·张怀瓘《书断》)说隶书为程邈个人创制,有违历史事实;他充其量是对民间流传的隶书加以整理、规范而已。而秦始皇肯定了这种书写便捷的民间字体,则体现了他的魄力与卓识。

再有一个例子是唐代武则天造字。武则天登基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强化她的权威,在已有的字形之外,又特地造了17个字,即:照、臣、君、月、年、日、星、载、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这些字的形体都很繁冗怪异,如“照”作“曌”,会“日月当空”之意;“臣”作“一”下“忠”,寓意臣子应当忠诚于她一人。她虽然以皇帝之尊命令造字,但是这些字的形体只是增加了社会交际中无谓的负担,所以在武则天去世后,这些字并没有在社会上流通和大众中使用。

可以设想,如果简化字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仅仅靠政府的一纸法令就能顺利推行吗?1977年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俗称“二简”),也是政府行为,但由于匆忙从事,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效果欠佳因而很快就被宣告废止了。

五十年代推出的《汉字简化方案》即后来整理为《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正是由于符合汉字形体及其发展规律,遵行“约定俗成”的原则,群众基础好,所以通行至今,成为当代汉字实用的规范的形体系统的主流。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判断一种文字系统的优劣,应当看它对于所记录的语言的适应程度。简化字主要是配合现代汉语白话文的文字符号系统(当然,繁体字也能很好地记录现代汉语白话文)。事实证明,简化字在这方面是称职的,它的优点是主要的,半个世纪以来简化字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功绩是巨大的。

当然,也不能说简化字没有缺点。须知任何文字系统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传统汉字包括繁体字在内,都不是无可非议的。今天看来,简化字的问题,有的是制订方案时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够周密完善而固有的,有的则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后来产生的。例如:当时只是主要考虑大众学习现代汉语白话文的需要,而较少顾及出版与阅读古代汉语文言文的需要;当时只是基于纸质文本识读与书写的需要,而未能顾及电子计算机大规模普及、人机界面频繁交际的需要。

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过分夸大简化字存在的问题。简化字的一些问题并非一定令人束手无策,例如使用简化字印行古籍或文言文文本,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认为“简化字割裂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调是错误的。这方面有时产生不必要的歧义,完全不妨有所变通(如《简化字总表》就有“余——馀”在表达“~年无多”一句时分别使用的说明);又如“简繁一对多”的问题,也大可通过研制足够识别水准的电脑软件加以分化解决。

我们现今使用的字体,主要是楷书(包括其变体——“宋体字”和“仿宋体”)。其实,现代楷书的常用字(3500个左右)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被简化了,其余三分之二以上是未曾简化的。与被简化的形体群相对的传统形体则被称为“繁体字”(有人对这个名称不是很认可,也可以讨论)。汉字的简体、繁体,并非完全对立的两种形体系统。不论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可以很好地记录汉语,这正是汉字旺盛生命力的表现。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写字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用什么书写呢?
我学写字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