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绵山

2009-11-10 07:33李贺明
安徽文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国魂绵山介子

李贺明

小松鼠

2008年的金秋,我有幸来到山西绵山采风,当时已近下午,离晚餐还有一个多小时。我走出水涛仙谷宾馆,来到水涛沟景区。

就一人,十里景区,我独享。落日的余辉将远山的峰巅镀上了一层金。沟内景色依旧亮丽,毫发毕见。我专走有落叶的小路。落叶有一种独特的清香,那是泥土和太阳中和的一种清香,是劳累了一生退休的叶子变为泥之前发出的余香。空气真好呵!清洁,清新,清彻,清香,清醇,清馨……回想我33年前曾在大别山深处的山村插队5年,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怀溢满心头。山与山是相通的,我自然也爱上了这里。

不觉走出了一两里路。除了流泉淙淙,一切都是静静的。突然,我发现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小东西在动。近了,才看清是一只小松鼠,灰色的,毛绒绒的,尺长。两个绿豆似的小眼睛警惕地四处张望,它迅速地窜到路边一个捶糖的砧板上,那是做特色小吃的小贩的操作台,吃着上面剩余的糖渣。

“好可爱呵!”我不禁叫道,“你好呀小松鼠!”我向它打招呼,走近它,伸手想抚摸它蓬松的毛,可它一扭身,一蹦一跳,飞跑而去。想和它亲近而不成,我好失望。

可过了不一会儿,不知从哪儿又跑出来两只、三只、好几只小松鼠,都来砧板上吃糖渣。我细细一数,共有六只。是不是最先的那一只小松鼠也在其中呢?我想它一定是个勇敢的小侦察兵,看到我不会伤害它,就喊来了同伴共享美味。它们是灵动的,敏捷的,也略有惊慌,总共吃了不过五、六秒,就像约好了似的,一齐飞窜而去。也许是有我在旁边,扰乱了它们安心美餐,有一块儿最大的、如指甲大小的糖渣它们都没发现。我拈起这块儿糖渣,对它们喊:“别跑别跑!这还有最大的一块!”这时一只跑在最后的小松鼠隔着一道沟,离我有大约十米远,回过头来盯着我。我将糖块儿放在手心,说:“给你给你!吃吃!”它是不是最先那个勇敢的小侦察兵呢?我多么希望它跑过来,在我的手心舔食。可是它还是用警惕的、不信任的目光看了看我,转身跑了。我把糖渣放到砧板中央,等待它们再度来觅食。望着跑远了的小松鼠们,我突然想起了电影《上甘岭》中的那只小松鼠……

清明复清明

说到绵山,她的灵魂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就是“清明”了。

来到介公祠,我被这浩大的建筑感动了、震撼了,更为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感动、震撼了。当晋文公喝了介子推的肉汤后感动地说,将来重登王位后一定重重报答介子推时,介子推说,我不要什么报答,只要君主将来治国清明就行了。有传说晋文公上山看到介子推被烧死时的情景:介子推的身子堵住柳树的一个洞,洞内有片衣襟,上写一血诗:

割股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悔,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恸哭,他牢牢记住了这两个字,于是就把介子推火化升天之日定名为清明节,并将绵山改为“介山”。

我曾一度不明白,介子推这个先于屈原、孔子并足以和他们比肩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名声远不如他们显赫?为什么绵山改为介山,今天仍叫绵山?绵山呐绵山,你的名字太过软弱无力,哪如介山刚强耿介,雄性十足?

我内心响起了一个天音:介子推精神,堪称中华国魂的重要基因。国魂最重,万古不移。

猜你喜欢
国魂绵山介子
醒狮国魂,生生不息
绵山,绵山
大型强子对撞机检测到B介子衰变等
绵山一日游
母子高丽参
绵山—情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