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胃食芋头

2009-11-11 09:17傅维康
家庭用药 2009年9期
关键词:芋艿本草块茎

傅维康

芋头主要起源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是古老的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中国人把它作主食与蔬食,历史久远。芋的得名缘由颇为有趣。西汉时,毛亨、毛苌的《毛诗》解释说:“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由此推想,古人最初看到芋的叶子阔大,“根”(块茎)也硕大,大概很是稀奇地发出“吁”的惊叹声!因此,“吁”字可能曾经一度也表示“芋”,但因它是草本植物,所以,后来“吁”字的偏旁“口”被草头(艹)取代,故而成为“芋”。

芋头也称芋魁、母芋,其周围衍生的小体长大后称为芋子、芋奶、芋艿,其他别名还有香芋、紫芋、土芝等。它们虽然“其貌不扬”,但经煮熟或煨熟,剥除外皮,作为人类食物,给人以香、柔、滑、酥、糯之嗅觉与味觉享受,很受大众喜爱。用芋头、芋子烹调的食品,种类繁多,有简单充饥的粗食“芋魁豆饭”。清代唐孙华曾写有“苦草王瓜随地满,芋魁豆饭一生过”的诗句(《夏日园居杂咏》);也有用芋头或芋子和其他食物合煮成的雅食“玉糁羹”,此处的“玉”字,据认为是“芋”字谐音。宋代诗人苏东坡特别赞赏地写道:“莫作北海金齑,轻比东坡玉糁羹”。其他,如芋子包、芋子饺、芋头糕、糖芋艿等等,都是用芋做成的美食。

每年中秋节前后,是芋头、芋子收成时节。它历来是中国人中秋节前后常食之品,不少地方还形成了含义不同的食芋民俗。广东《顺德县志》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的记载。农历“八月望日”(中秋节)前后收成的芋头、芋子质优,此时期田螺肥美。另据说,台湾高山族雅美人对芋头、芋子有特殊喜好,中秋节前后不仅要食芋,倘若某家有新渔船下水,往往把芋头放置于船舱里,因“芋”和“鱼”、“余”谐音,寓意捕鱼丰收和年年有余。在庆祝新船下水仪式后第二天,主人会取出船舱里的芋头,分送给亲友邻居,祝愿大家都有丰收、有余的好运。

根据现代科学知识,进食芋头、芋子,人体能获得不少保健效益:它们含丰富的淀粉,其颗粒大于马铃薯的淀粉,较易消化吸收,食后较容易出现饱腹感,从而减少米、面的进食量,避免增肥;芋头、芋子含有某种黏液和硒,能提升人体免疫力,抑制细胞异常增生,有助防癌;“芋艿莲子羹”即是接受放化疗者的良好辅助食品;芋头、芋子属碱性食物,能中和人体内酸性物质,减少胃酸与胃痛,并兼有健益脾胃、润肠通便和止泻作用。其所含氟元素,有益于防止龋齿。

小贴士

鲜鱼芋艿羹

【方法】鲜芋子250克,鲫鱼500克。加水与芋子同煮至烂熟,放胡椒、猪油、食盐调味食用。

【功用】源于《食疗本草》《日华诸家本草》,芋子能健益脾胃,得此鱼,则调中补虚,益气之力尤强。用于脾胃虚弱,虚劳乏力。

猜你喜欢
芋艿本草块茎
《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芋见美味
《本草博物志》
《本草博物志》
相宜本草小红瓶精华液全新升级
马铃薯畸形薯咋预防
揭秘马铃薯块茎开裂原因及防治
新毛芋艿
又到芋艿飘香时
带着芋艿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