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作文语言更丰富

2009-11-17 09:03洪方煜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词语心灵作文

洪方煜

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主题为“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篇作文运用的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许多学生平时作文,动不动就用一个“爽”字,囊括了“舒服”“满足”“痛快”“美丽”“高兴”等含义。此外,像“帅”“靓”“酷”等词也具有了同等的功用。好像除了这些词。学生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了。

“词语丰富”就是要求在平时反复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到了考场后能快速自然地运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我国古代诗人中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锤字炼句的故事,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和贾岛对于“推敲”二字的斟酌,至今引为美谈。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据有关专家统计,他的剧作、诗歌中就出现了15000多个词汇,而他同时代的作家作品中所出现的词汇一般是4000至5000个。他的作品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吧。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万多条词目的语言海洋,如何在众多同义词中区别细微的差别,讲求贴切,便具有了美学意义。

秦牧在《在词汇的海洋中》一文中指出:“一幅精妙的彩画,或者刺绣,它的颜色所以那么逼真,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画家或者刺绣者的颜料和丝线的色彩是异常纷繁的……文学的道理也是这样,要描绘出能够给人以立体感而不是平面感的事物,手段之一就是必须依靠丰富的词汇,如果不能把事物的细微不同处描绘出来,就不可能有栩栩传神的魅力。”

在恰当的语境中选用恰当而又精当的词语,准确、简洁、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细致入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正是我们追求词语丰富的高境界。

要做到词语丰富,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努力:

一、精心选择最精当的词语

请看高考高分作文《感受乡村》:

早晨,东方露白,与鸡鸣一道迎接初升的一轮红目。以泉为中,洗濯脸庞;以花为钗,装点发问。喝上一碗香浓的米粥,戴上斗笠,手挽竹篮便出门,赤足踏在松松的泥土上。呼吸着青草弥漫的芬芳。

迎面拂来的是清凉的微风。将发梢轻轻挑起,耳边聆听潺潺流水,有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夹道满是花语,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知疲倦的蝴蝶在丛丛簇簇新生的花朵间翩翩飞舞,似乎在寻找春天的歌谣。曲水流觞,荡漾着酒香与诗词,于是那些平平仄仄也一并融入了这鸟语花香之中,不再需要官印,不再奢求荣华。乡村的气息是最醇的美酒,只一滴,便能飞天,梅妻鹤子已足,云烟树霜亦足,远离了喧嚣的乡村有风的歌声。

文段中一连用了“露”“迎接”“洗濯”“装点”“喝”“戴”“挽”“踏”“呼”“拂”“挑”“压”“飞舞”“寻找”“荡漾”“融入”等动词,将乡村空气的清新,作者心灵的轻松,周围环境的宁静等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适当运用叠音词、拟声词、谐音词、双声叠韵词

如2006年浙江省满分作文《栖息江南》:

划船少女明亮的眸子一点如漆,开口便是吴侬软语的呢喃。路边有白发苍苍的老者练习书法,一挥笔就是遒劲有力的大字。随便在街头逢着的人,他们的背后或许都有传奇故事。你敢说他们家中未藏有陆子冈、顾二娘砚?他们,都选择了停留。在江南的似水柔情中栖息心灵,在小桥流水人家中舒展灵魂——生有所息,这才是智者的哲理,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文段运用拟声词、双声叠韵词等形式,为我们勾勒了物质生活中苦苦寻找的精神后花园,令人悠然神往。

三、注意音节的配合

如高考高分作文《烛·粉笔·蚕》的后半部分:

夜深人静,你的背影仍荡漾在玻璃窗上,那么真切,却那么疲惫。想为你送上一杯香茗,再跟你说声晚安,老师。

雄鸡啼叫,薄暮未散。夜空里已有你的身影,那么忙碌,却那么亲切。想为你分忧,却遗憾无能为力。

你眉头紧锁,只为我们,我们便想努力学习,抚平你的前额,然而岁月早在你原本年轻的脸庞,刻下了永远不褪去的痕迹。

于是,我希望:生有所息。

在这段文章中,作者有意识地押了“i”韵,很好地表现了自己对老师健康的忧虑之情。

四、合理运用成语这一民族文化的积淀

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留给明天》: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小小年纪竟敢早恋。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更何况我们只是谈文学,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更不会像那些低素质的同学一样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喂饭,更没有偷偷Kiss(连想都没想过)。我和她都是很纯洁的青年,是精神境界很高的好学生。如果非要给我们安上“早恋”的罪名,那我们也只不过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已。作者翻用成语,不事雕琢,娓娓道来,给我们展现了纯真而美好的一段感情。在这样的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到一丝邪念的成分,只有轻快,只有纯洁和纯真。

五、巧妙运用谚语这一民间智慧的结晶

如高考满分作文《自嘲》的一段:

在一次舞会上,一个个头偏矮的男子,去邀请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跳舞,那女孩没礼貌地拒绝说:“我从不与比我矮的男人跳舞。”男人听了没有发火,也没有指责对方,而是淡淡一笑,自嘲地说:“我真是武大郎开店,找错了帮手!”那女孩听后面红耳赤,反而不自然起来。自嘲,使那住男士走出窘境,保持了心境的平衡,而且还把尴尬还给了那个伤害自己的女孩。

举例部分巧妙运用谚语,契合“自嘲”题意,文章因此很有说服力。

六、适当运用通俗质朴的俗语、隐而后发的歇后语、风味各异的方言俚语

如高考高分作文《人与路》的开头:

中国有句俗话:“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也就是说,“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以变通的方式考虑路途,才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从生活中的俗语起笔,一开始就紧扣话题,引出中心观点,既通俗,又干脆。

七、合理选用古典诗词或现代词语,口头词语或书面词语

高考满分作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中的一段:

试想我们正捧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她温柔宁静的光华正笼罩着我们,连我们的心灵,都披戴上了祥和平静,甘愿无悔的纱衣……那么,所有的金钱、地位、权利、名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心中孕育了一轮明月,我们便拥有了无价的心灵财富。

文段中的一连串动词“捧”“笼罩”“披戴”“孕育”“拥有”生动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价值、理想追求。形容词“温柔宁静”“祥和平静”形象地点出人类心灵中明月般的境界。

八、适当、规范运用流行词语等

如上文提到的满分作文《留给明天》中,“牵手”“喂饭”“偷偷Kiss”等流行语的运用,很好地增加了表现效果。

猜你喜欢
词语心灵作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一枚词语一门静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