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钟摆

2009-11-21 05:29
山花 2009年21期
关键词:村上春树老子作家

隐 石

一个怀抱诗书,听从内心的指引,20多年来一直严谨安排自己日常生活的人,在这个炎热的夏日为我送来了犹如雨霁后的整片荫凉。这托阅读而来的福气使我陷在一片混和慵倦与麻木的泥浆中的思想欠起身子,重新开始了对自己的逼视与反省。

毋庸置喙,生活中最难以忍受的是日子的粗糙。我们于颠簸奔忙中打马驻足,返身瞧瞧现实中的你我,于滚滚红尘中,我们的心灵、生活原来是多么犹疑多么粗糙!所幸我们有了阅读,借助文字,我们可以接触到那些手抚琴弦、目光专注于心灵、把自己置于尘埃之下的人。他们是一些接近老子所激赏的、持守虚静的人……就这样,通过阅读,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参照,找到了激励和榜样;在遍地物流、遍体粗糙的红尘中,看到了安放精神的支架,心中隐隐感到了一丝慰藉。

为了自己的长篇写作,从33岁开始,他决意关掉生意正火的店子,一心远离尘嚣,经营写作。以长跑这样一种方式锻打自己的意志,刚强自己的筋骨,使身体能以最佳的状态为精神(写作)提供动力。他一直坚持了下来,并因为在这种长跑中发现了好处,参加了每一年的马拉松比赛,一直持续到现在的50多岁。

他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阅读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慨叹之余,我忍不住要去翻看书的夹页中作者跑步的照片。一个置自己于尘埃之下的人,即便面对着摄影镜头,仍旧如常,不曾放松自己抱紧的小小世界。是的,在村上春树的那些照片上,你能够显在地读出作者内心有一个世界。你会得到一个印象:他是一个为自己内心生活的人。然后,你翻看了村上春树的所有的都很日常的照片之后,你会猛然觉得“作秀”和“导演”是一个多么令人作呕的字眼。而眼下,从内到外,各种导演的、作秀的面孔走马灯一样上场。让人眼花缭乱。

村氏的那些照片(有些是背影和远景)如同远山的石头,透出一种浑然天成的低调和谦逊。恰似他那精致而同样谦逊的文字和表达。村上这样透露了他跑步的缘由:

“坐在书桌前,将神经如同激光束一般集于一点。动用想象力,从‘无的地平线上催生出故事来,挑选出一个个正确的词语,让所有的流程准确无误——这样一种工作,与一般人想象的相比,更为长久地需要远为巨大的能量。”

另外,村上也认为他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并说这对于他的精神健康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

这是一本村上谈论自己的书,因此它真实、谦逊。作家写出的关于跑步和跑步中的思索,时时让人震憾。成功学、心理学、极限体验……你可以在作者如同五月青草一样谦逊的写作中,感受多多。

阅读不想停下,书一天半即读完,但留下的沉思如同天边奇异的晚霞,让人久久品味。这样的阅读使我看到了在精神光芒烛照下的日常生活的无可挑剔,但也让我因看到差距而产生忧郁。我的生活陷满了浅薄和粗糙的卵石,我借助散发强烈精神光芒的好书来铲出它们带给我的日子中雨季一样的低迷。

一个遥远的朋友的善意的提醒带来了一场小小的修改。修改来自她的推荐。她向我推荐一本章诒和的书。她的推荐使我在这个草木疯长的五月的某个黄昏想起往年的雨水,如同雨中的旧伤再次复发。我这么说的意思是这本书我早年即已购得,但是却没有完整阅读。朋友的推荐使我感到羞愧。为了修补这样的一个愧疚,我从书架的顶层把它重新找出,认真阅读起来。

正如艾晓明的一篇文章标题《用一生来学习阅读》所示一样,阅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去年读到钱理群的一个谈阅读的短文,大意是说看了钱穆的一个文章很震憾。那个文章里说到的阅读习惯是一本书“一定要从头至尾读完”。我看到这一句话时也很震憾,因为如果用它来对我的阅读进行检验,结果定让我沮丧不堪。我有太多的阅读都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

朋友的推荐使我感觉到了自己阅读史中的一种错误或罪恶,同时也提醒我进行了及时的修正。修正的过程明媚而愉悦,我的日子完全被书本牵引,我进入到一种完全感动与慨叹的境地,啊,我赞美阅读给我带来的这种精神丰厚的回报。章诒和的书以它沉痛悲抑的风格,引得我热泪倾盆,唏嘘不止。

章诒和的文章我是喜欢阅读的。我在自己的网络主页上就收藏有“天益思想库”的地址。在那里面我可以读到很多她的文章。平素在《南方周末》上也经常读她的文章。但是那样的阅读与我现在的对于她的集中阅读是两回事。这样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内进行的集中阅读效果是明显的。它产生的积极后果之一即是:我在网上复制了她不发行了的另一本书的全部内容,以及她其余的文章。我把它们存于我的电脑中,备以后的集中阅读。

章诒和的书增加了我们的常识。她使我们看到了一些学贯中西的人、散淡的人、怀抱艺术的人,总之是学养深厚、活动于浪尖风口的精英人物的生动面貌。其笔触情感充沛却绝无矫情,忧愤若杜甫的沉郁使叙述力透纸背,加之苦难的生活教给作者一双洞达透彻、锋若针尖的眼光,使文章每每读来扣人心弦。沉重处有如泰山压顶,悲恸处泪花无语静流,沉默处使人颔首默味……

她让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到过去那个时代中国顶级精英的毁灭,看到他们毁灭之前的雅雅风度和哀哀凄凉。以一种震憾的方式,修正了我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南怀瑾的文字点染随意、通达天成,且是建立在亲自实证的基础上的,近似仙人,让我等只可仰视观摩。而刘逢军教授的文字(养生论)雅致冲淡、亲切适意、平实敦厚,让我读出其对老庄的深湛领悟和内中持守的虚静来。也促使我对自己文章中那些夸饰的文字猛加砍伐,竭力趋近低调的语气和单纯的语意。

看了不少的中医养生论著,尤为让我震憾的,是它们皆无一例外地提到养生修行思想的来源于老庄。仔细地想想,这样一种切实的学问,从远古绵延而来,一直充当华夏子孙的身心保护神。单只是想到这一点,就让人觉得不去读老庄,已是不可饶恕的行为了!

说来奇怪,我之对于《老子》的亲近,竟然是在成年后的现在。特别是,在经历了身体与心灵的病痛,以及为救这病痛而读了一些关乎身心的文字之后,譬如说南怀瑾、刘逢军的文字,他们当中的对于老子的提及和推崇,激起了我的亲近之情。于是翻出书架之上的《老子》,发现了版本的粗陋。在比较了多个出版社出版的《老子》后,觉得花城出版社的“新注今译中国古典名著”很不错,集中了以前的很多刊本名注,特别是马王堆汉墓帛书甲、乙本的刊本,当是最为接近《老子》本原的样子了。

遂把这本孙雍长注译的《老子》作为研读的教材,并发现了它的好。于是赶紧跑去书店,买了其余相关的古籍。可惜的是,却没有买到这个版本的《庄子》,以至于我在读南怀瑾的《庄子諵哗》时,不堪把以前装帧貌似古朴实则粗陋的《庄子》拿出与之对照而读。老庄是一门关注人的皮囊之内心灵的学问,于简陋粗糙的

当下现实而言,于浮躁奔忙的人们而言,正是一种需要,但同时也是一种奢侈。在一个远未心灵自觉的时代,它只为少数心灵自觉的人所宠爱。从来如此。

有一个目标,想把《老子》研读完之后,作为一段时期的晨读教材,看看能不能背诵下来。

一个年青人杀害了26个少女,其目的并非为了性的占有,而仅仅是为了永恒地占有她们身上的体香,用她们的体香铸造成可以统治世界的香水。然而一切终归梦幻泡影。香水一旦制成,即宣告了结局的虚无,因为它的无法再生产,终有用完的一天。这种疯狂之举从它诞生之日实施之日起就埋下了其毁灭的种子。凶手格雷诺耶用制成的香水可以实现他在尘世的一切梦想,但是他对于那些帝王之位毫无兴趣;他另有所图。他认为:香味可以随着呼吸进入人体,钻进心脏。从而支配人的好感与厌恶、痛苦与欢乐、爱与恨。因此,“谁只要控制了人的鼻子,他就能控制人类。”

法国作家聚斯金德的这部小说《香水》在开篇即宣告了这是一个传奇故事。看完全书,我以为,作家借格雷诺耶这个人物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于人类的厌恶。想想我们的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即明白了人类的苦重灾难及人类在这种灾难中的疯狂和不知悔改的堕落。倒是那被杀害的26个少女,作为上帝的杰作而成为让人凭吊怀念的赞美之物。但是她们如此易逝,如此粗暴地无法遏止地死于人类的邪恶之手。

毫无疑问,书中大量香水制作程序的精细描写,显示了作家对这部小说精力的大量投入。在某些章节。作家的描写使人情感激动,慨叹不已。但是,作为读者的我来说,常常被那该死的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干扰。它就像一块粗砺的石头,常常不由分说地跳出来,横搁在我正顺势前进的路途上;于是我不得不停下来,在我停下来的当儿,作家的俯视与安排就跳出来了,牵引起我的思考——这等于是粗暴地打断了我对它的阅读。

这于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口味的问题使我对赵柏田的《岩中花树》(见2006·8《山花》)另眼相看。这样一种从内部切入的小说让我感觉亲切和叹服。作家竭力返回当时人物的内心,尤如尤瑟纳尔写《哈德良回忆录》一样,以第一人称“我”写了王阳明的一生。

无法用一些很简单的话语来概括这部很短(6万字)的小说,但是对它的阅读却成为这个阴历闰五月最好的享受。以一种上溯的方式,回到当时人物生活的原点,是需要作家很大的心力的;对那些冰冷的历史材料的激活,是需要作家巨大广博的才情智识的;对历史知识的解读与人物内心的接近,是需要作家一颗敏感善思的心智和诗心的……如此,这样的文章便有一种互文的效果。我们从小说中看到了人物的痛苦和欢乐,毋宁说也看到了作家的痛苦与愉悦。

这样的一种小说很显然是现代主义的,是我所欣赏愉悦的那种。这种具备多义的、才情的、诗意的、严谨的小说,对作为读者的我的日常生活也有指涉校正作用。而这正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用阅读校正了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可喜的结果。

收藏了这部小说,收藏了这本杂志;我也收藏了物质生活中所罕有的最高的精神生活。是的,与其说赵柏田写出了一个鲜活的王阳明,毋宁说东方的赵柏田用一种谦虚的眼光和学习的姿态,向西方的尤瑟纳尔致敬。

那么,我也向作者致敬,并期待。

猜你喜欢
村上春树老子作家
作家的画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长大的瞬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智者老子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