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2009-11-25 06:41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鲜果晚熟单产

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种类,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稳步提升,鲜食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橘瓣罐头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超过世界的70%,柑橘产业正成为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03年,农业部发布《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投入扶持,推进规划实施,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一湘南一桂北柑橘带和浙南一闽西一粤东柑橘带以及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简称“三带一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柑橘种植规模、单产水平、销售价格和出口量同时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生产规模、产业基础等情况,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柑橘优势区域。

(一)长江上中游柑橘带

1,基本情况。该带位于湖北秭归以西、四川宜宾以东,以重庆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沿江区域。该区域年均温度17.5~18.5℃,最冷月均温度5.5℃,年降雨1300毫米左右。现有柑橘面积218.6万亩,总产12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8%和7.1%,单产581公斤/亩、优质果率35%左右。

2,主要优势与劣势。该带是我国甜橙的生态最适宜区及适宜区,无周期性冻害,适合各类柑橘生长,晚熟品种可以安全越冬;技术力量雄厚,农民有种植柑橘的传统;无黄龙病危害;已形成较大的橙汁生产能力。但该带人多地少,农民对土地的收益期望较高,对原料果品价格形成刚性约束;部分地区土层较瘠薄,部分区域土壤偏碱,有季节性干旱;重庆云阳以西秋冬季光照少、昼夜温差小,不利果实品质提高。

3,目标定位。重点建设鲜食加工兼用基地、橙汁原料基地和早、晚熟柑橘基地,在云阳以东、秭归以西建设优质晚熟脐橙及杂交柑橘生产基地,实现6个月均衡采收,早、晚熟品种比例由10%提高到25%以上,橙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面积400万亩,产量550万吨,单产达到1300公斤/亩;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柑橘鲜果出口量达到15万吨以上,柑橘原汁年产量128万吨。鲜果满足国内消费需要,特别是“三北市场”;加工原料满足已经投产的橙汁加工厂对原料的需求。

4,主攻方向。提高早熟和晚熟比例,促进均衡供应,延长橙汁加工厂的加工周期:大幅度提高加工原料基地单产和果实糖度:解决季节性干旱问题;加快建设完善优质无公害苗木繁育体系,加快非疫区建设。

(二)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

1,基本情况。该带位于北纬25°~26°,东经110°~115°之间,主要包括江西赣州、湖南郴州、永州、邵阳和广西桂林、贺州等地。该区域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8*C左右,最低温度为-5℃左右,基本上没有大冻。现有柑橘419万亩,占全国的15.8%;产量252万吨,占全国的14%;平均亩产601公斤;优质果率约为40%。

2,主要优势与劣势。该带具有发展甜橙生产的优越自然生态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有大量新建柑橘园,发展潜力较大;脐橙品质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毗邻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距我国传统的出口目的地东南亚距离较近,区位优势明显;形成了较多的产业协会,有一批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具备较为健全的技术推广体系。该带柑橘单产较低,后续增值较少,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

3,目标定位。力争建成亚洲最大的优质鲜食脐橙基地,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力争使脐橙鲜果上市期从10月到翌年3月。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总产量550万吨,单产达到1100公斤/亩: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柑橘鲜果出口量达到50万吨以上,柑橘原汁年产量达20万吨。产品主要满足国内对鲜食脐橙的需求,部分用于加工和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及其它地区。

4,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优质脐橙,调整品种和熟期搭配,实现均衡供应:加强优质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控制检疫性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延长鲜果上市期,适度发展橙汁加工,促进鲜果销售。

(三)浙—闽—粤柑橘带

1,基本情况。该带位于北纬21°~30°,东经110°~122°之间的东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在17℃~21℃之间,≥10℃的年积温达5000℃~8000℃,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现有柑橘450万亩,产量408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6.6%和22.8%。

2,主要优势与劣势。该带是我国传统的柑橘产区,具有发展宽皮柑橘、柚类、杂柑类生产的优越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特色明显,产业发育较成熟,已经形成规模生产:橘果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鲜果和橘瓣罐头出口具有一定的规模;毗邻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既是我国柑橘生产最集中的产区,也是经济外向度最高的产区,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该带品种结构需要进一步更新优化,单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劳动力成本较高。

3,目标定位。力争建成世界最大的宽皮柑橘、柚类和杂柑类产业带,温州蜜柑、桠柑和橘瓣罐头出口基地。鲜果上市期延长到6个月以上,早熟和晚熟品种的比重由35%提高到50%以上。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产量600万吨,单产达到1200公斤/亩,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鲜果出口量达到40万吨以上;橘瓣罐头产量达到38万吨,出口保持在30万吨以上:柑橘原汁产量20万吨。主要供应国内中高端鲜果市场,橘瓣罐头以出口为主;部分鲜果出口东南亚、俄罗斯、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4,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外向型优质早熟温州蜜柑、柱柑,适度发展晚熟宽皮柑橘、柚类及杂柑类,调整品种和熟期结构;加快良种无病毒苗木扩繁基地的建设,加强对柑橘黄龙病等检疫性病虫害的防控;加快推广优质安全标准化技术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促进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四)鄂西—湘西柑橘带

1,基本情况。该带位于东经111°左右,北纬27°~31°之间,海拔60~300米。该区域有效积温在5000℃~5600℃之间,年均温度为16.8℃,1月平均温度5℃~8℃,绝对最低温度在-3℃~-8℃之间。现有柑橘272万亩,产量23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0.2%和13%,平均亩产857公斤,优质果率40%左右。

2,主要优势与劣势。该带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宽皮柑橘鲜食和加工基地,承接了东部发达地区西移的柑橘产业。低山丘陵多,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宽皮柑橘的优越自然生态条件。主要栽培温州蜜柑、樾柑、橙类以及少量的柚类。劳动力多且成本较低,比较效益显著。已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有一定的产业

基础,尤其是宜昌一带已具备良好的采后商品化处理体系。基本无黄龙病危害。但品种主要集中于中熟,优质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产品加工能力不强,部分地区存在冻害威胁。

3,目标定位。重点建设宽皮柑橘鲜食与加工基地,产品以鲜食为主,以橘瓣罐头为辅。柑橘鲜果上市期延长到6个月以上,早熟和晚熟品种的比重由35%提高到50%以上。到2015年面积增加到400万亩,产量达430万吨,单产达1000公斤/亩以上,优质果率达60%:柑橘鲜果出口20万吨以上;橘瓣罐头产量达到35万吨,出口25万吨以上;柑橘原汁产量10万吨。鲜果以北方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其它地区,部分出口。

4,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早熟宽皮柑橘,适当发展晚熟品种,降低中熟品种的比例:加强优质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提高果品质量和采后商品化水平:在鄂西和湘西中心区域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柑橘加工基地,提高果品附加值:选择适宜区建园,推广防灾减灾措施,避免或减轻冻害。

(五)特色柑橘生产基地

1,基本情况。有5个区域因其品种及生态条件独特,成为我国柑橘产业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柑橘特色基地,即南丰蜜橘基地、岭南晚熟宽皮橘基地、云南特早熟柑橘基地、丹江库区北缘柑橘基地和柠檬基地。南丰蜜橘以江西南丰为主,种植面积51.69万亩,投产面积40万亩,产量50万吨;岭南晚熟宽皮柑橘种植面积约100万亩,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境内;云南特早熟柑橘基地位于云南省境内的珠江(南盘江)流域,种植面积23.93万亩,产量18.91万吨:丹江口库区柑橘北缘基地主要包括湖北省丹江口市和郧县,是我国柑橘生产的北缘,种植面积为36万亩,产量19万吨。柠檬基地包括四川安岳、内江、云南德宏,种植面积34万亩,产量10万吨。

2,主要优势

品种优势:有独特的品种,特色基地大部分都有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独特的优良品种。例如南丰蜜橘、年桔和建水白橘、柠檬等。这些特色品种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经过自然和人工的选择,产生了许多变异,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

品质优势:特色基地的产品外观、风味、内含物等方面品质独特、优良。一些特色品种移植到特色区域外,品质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南丰蜜橘只有在南丰当地才能形成果小、皮薄、化渣、高糖的品质特色:沙糖桔也只有在广东的四会一带生产才能保持高品质。

气候优势:特色基地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能够充分满足生产特色、高品质柑橘的需求。例如云南特早熟柑橘基地,具有极好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能够满足柑橘极早熟的要求;瑞丽和安岳具有较高的积温,可以保证柠檬正常生长发育:丹江库区柑橘基地,由于大水体的增温效应,在柑橘的北缘产区基本上没有冻害。

熟期优势: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特色基地可发展极早熟或极晚熟的柑橘,扩大了柑橘的成熟期。例如云南特早熟柑橘基地温州蜜柑可以在7月成熟,脐橙可以在10月成熟,广东沙糖桔等品种可以在春节前后成熟。

目前,这些基地已具有发展柑橘生产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竞争优势明显,市场需求量大而稳定,还具有较大出口潜力。但特色基地的优质无病毒苗木生产体系不健全,特色品种部分退化,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较低,单产、品质和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基地交通运输不便。

3,目标定位。特色柑橘产品主要供国内消费,以满足国内对特色相橘和不同熟期产品的需求,部分出口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柠檬主要占领国内市场,减少柠檬及其制品的进口。特色基地鲜果出口量达到15万吨。

4,主攻方向。加强特色柑橘种资质源的保存利用,促进品种的更新换代:建设集约化优质高效生产基地,改善果园基础条件,建立危险性病虫害预警预报系统,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加快采后商品化处理步伐,提高商品率,加强品牌建设,理顺销售渠道;引进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发展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完善物流体系,延长产业链条。

猜你喜欢
鲜果晚熟单产
山楂树
晚熟
晚熟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中国花生新品种应用技术进步率的影响研究
论提高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红江橙单产途径
越南水稻生产发展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