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减负”的思考

2009-11-30 04:33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自卑感心理特点减负

侯 勇

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减负”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要真正落实“减负”,就得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如何消除妨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自卑、骄傲、依赖等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必须把握好学生的这些“心病”,对症下药,扫清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1?郾厌学心理的教育对策。教师应整合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观的教育,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知识对人生的价值意义,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找到学习的乐趣;要摒弃“满堂灌”、“满堂问”等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尝试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多样化;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一起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做到齐抓共管,发现学生有厌学的心理及时化解;纠正家长、教师望子成龙和成才而给学生加压的做法,树立人才多元化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追求,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郾自卑心理的教育对策。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人皆有之。有的学生之所以自卑,往往是由于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或是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人无完人,人各有志,应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鼓起生活的勇气,逐步消除自卑感。二是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一般来说,学生是很注重别人特别是老师评价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三是设法帮助他们点燃“希望之火”,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针对有自卑心理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是能有所作为的,从而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3?郾骄傲心理的教育对策。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成绩,有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骄傲心理,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对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骄傲是学习潜在的大敌,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又要引导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使他们正确对待成绩与荣誉,为他们继续前进指明方向。比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让中等生听懂,理解消化,又让学习稍好一些的学生吃饱。这样可以预防骄傲心理的产生。

4?郾依赖心理的教育对策。对有依赖心理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扶”与“放”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要求,确定目标以及实施目标的具体措施。“放”就是要求教师在“扶”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做,尝试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从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出发,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清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作者单位

云南省砚山县蚌峨乡板榔小学

◇责任编辑矣 勇◇

猜你喜欢
自卑感心理特点减负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让人深思的声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失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