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稻田次生盐渍化原因及其改良培肥途径

2009-12-02 10:20白忠良高中奎宋立娟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肇源县盐渍化盐碱

白忠良 高中奎 宋立娟

【摘要】 分析稻田土壤盐碱量回升的原因:气候、耕作、田间工程等是导致稻田土壤盐碱量回升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施沙压碱、增施农肥、改善工程、改进耕作措施等改良培肥土壤,来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关键字】 稻田 盐渍化 改良 培肥途径

肇源县地属黑龙江省西南部大庆市最南端,松嫩两江的左岸,西、南两侧隔江与吉林相望,东部为肇东市,北部与大同区相邻。肇源县全县幅员4073平方公里,有耕地201万亩,其中水稻面积53万亩,土壤主要为碳酸盐草甸土,其PH值在7.3-8.5之间,常年活动积温约2914℃,水利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水稻生产。但是由于工程不配套,特别是近年来新开垦的井水种稻区种植标准低,部分稻田只能灌不能排,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逐年加重,土壤含盐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大难题。因此,研究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坚持从土壤改良出发,根据盐碱土壤的结构特点,改进栽培措施,对于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单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稻田土壤盐碱回升的主要原因

1.1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土壤层盐渍化。

肇源县地处黑龙江省的西南部风沙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403 mm,年蒸发量平均为1606 mm,为降雨量的4倍。加之春季干旱少雨水源紧张,水稻种植只有保苗水,没有洗盐排盐的水,使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按照“盐随水走,水去盐留”的规律向上聚集,从而使得土壤表层盐渍化发生。

1.2 耕作不合理,加重稻田盐渍化。

肇源县55%以上的新开垦井水稻田地表层约有15-20cm左右的黑钙土或草甸土,适于水稻生长。但是这种稻田一般采用深翻整地,容易把下层的盐碱土翻到地表,加之泡田和插秧时用水紧张,不能洗田,从而加重了土壤表层盐渍化发生。

1.3 稻田水利工程不配套。

近年来,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商品效益的提高,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但是多数水利工程不配套,只能灌不能排,井水种稻井少地多,只能灌溉“救命水”,导致稻田土壤次生盐渍化。

2.稻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培肥

稻田由于长期的盐渍化,使土壤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土壤腐殖质降低、团粒结构不良;土壤板结、容量增大、空隙度下降;土壤的通透性差、粘朽、冷浆。表1是08年肇源县水稻种植村三站镇宏生村、宏伟村土壤调查结果。

2.1施沙压碱,改善土壤结构。

施沙压碱是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施沙压碱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地温防止盐分上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单产,故有“沙压碱、赛金板”之称。施沙压碱的实验结果(表2)表明:掺沙改良后,能够调节土壤砂粘比例,降低容重;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增加速效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施沙压碱能够控制土壤盐渍化,降低盐分的含量,提高土壤温度,增强通透性,便于管理。

肇源县沙源丰富,就地就近,拉沙压碱切实可行,但应注意以下问题:沙量一般以每亩20-30立方米为宜,沙量过大,土壤质地太松,容易漏肥漏水;压沙应与翻、耙地相结合,使沙充分混合,才能发挥作用;沙源选择,粗沙比细沙好、黄沙比煤灰好、黑沙比黄沙好;最好采取综合治理,比单独压沙好,尤其压沙与挖沟排水相结合。

2.2 增施农肥,培肥土壤。

增施粪肥是恢复地力、培肥土壤的根本措施,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盐碱地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5立方米,能够使土壤疏松、通性增强、提高蓄水保墒的能力,能够提高地温、促进微生物活动、为土壤提供氮、磷、钾、钙、镁、铁等元素。

2.3 加强工程建设,科学规划田块,以水洗盐。

按照“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科学规划田块,做到地面平坦,排灌自如,寸水不露泥。如三站镇宏伟村排水渠间距100 m,沟深1.0m,沟宽1.5m,条田宽度50m。实践证明洗盐洗碱效果最好。

泡田洗碱是降低土壤含盐量简单易行的办法。即在秋翻地块插秧前3-5天结合水整地采取大水漫灌,水层保持2-3寸,插秧前将水排出可带走大量盐分。实践证明0-30cm耕层泡前土壤含盐量为0.065%,冲洗后含盐量为0.048%,脱盐量0.017%。盐碱地种稻对田面要求十分严格,田面高低不平,受水不均,容易导致田间水溶盐由高处流向低处,造成低处积盐,而高处因为水分蒸发,地下盐分随水而升高,水去盐存造成返盐。因此田面不平会直接影响泡田洗碱和换水洗碱的效果。

2.4 改革耕作栽培制度

2.4.1 因土耕作。

由于肇源县的土壤类型较多,表土是肥沃的黑钙土或草甸土的厚度不一样,因此在耕作上应因土耕作。对黑土层厚的田地实行秋深翻,加深耕作熟化层,增强土壤通透性,使土壤“四项”协调一致,促进作物早熟,增加产量;对于黑土层仅有20—25cm的稻田,应采取秋旋耕与春插秧前水耙耢相结合的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肥沃的表土层,达到稳产的目的。

2.4.2 改进育苗方法,培育壮苗。

在水稻育苗上,采取“三改”育苗,即改本田低床育苗为客土高床育苗;改本田育苗为旱田大棚育苗;改分散育苗为工厂化统一育苗,有利于提高秧苗的长势。

2.4.3 分期施氮。

近几年的试验表明:磷、钾做基肥,氮肥分期试用效果较好,即在耙前配合磷、钾肥施总氮肥的四分之一;在返青、分蘖期施总氮肥的二分之一;在孕穗和抽穗期施总氮肥的四分之一。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总量20kg或硫酸铵30kg,特别是盐碱较重的稻田,氮肥以生理酸性肥料为好如硫酸铵,可以提高土壤酸度,减少危害,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猜你喜欢
肇源县盐渍化盐碱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肇源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
肇源县河蟹主要增养殖模式及推广策略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肇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
盐碱胁迫对三种西藏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