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探析

2009-12-02 10:20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探析大豆

于 勇

【摘要】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大豆种植技术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重点,实行合理轮作,切实解决重迎茬问题。

【关键词】 大豆 种植技术 探析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国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下大豆的种植技术要点。

1.大豆的植物学特征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大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我国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国普遍种植,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大豆为直根系,有主、侧根之分,主根上长出许多侧根,主根长到一定程度后,发育不明显,因此主、侧根难以分辨。大豆根系着生许多根瘤。根瘤菌固定的氮素是大豆重要肥料来源。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因品种而异。有直立丛生型的,也有半蔓生和蔓生型的。大豆叶片出苗后的初生叶为单叶,从第二节以上几乎全部是由三个小叶片组成的复叶。有的是五个或七个小叶片组成复叶。在同一植株居于上部的叶片较下部叶片细长些。在多数条件下,阔叶形的品种产量较高。但狭长叶形的品种透光性好,适于密植栽培。大豆的花很少,为蝶形花,着生在叶腋间的茎上和茎的顶端,花朵聚生在花梗上叫花簇。大豆的果实叫荚果,大豆荚果在植株上分布和生长习性不同,通常可分为无限结荚习性、亚有限结荚习性和有限结荚习性。

2.大豆的种植技术要点

2.1选择品种

必须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才能获得高产。窄行密植技术不宜选择生育期过长,植株过高的品种。在瘠薄地,选用植株高大繁茂,结荚密,分枝性较弱的中晚熟品种为宜。在川洼地上选用繁茂度中等,结荚密的中熟品种为宜。选择种子时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

2.2合理轮作

重迎茬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因为连续种植使大豆病虫害加重,导致大豆摄取的磷、钾、钼、硼等元素缺乏,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大豆种植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轮作期3—5年为宜。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2.3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

大豆的种植密度要因地块和品种而定。一般同品种寒区宜稀,暖区宜密。涝洼冷凉地块宜稀,高燥温暖地块宜密。垄作大豆宜采取窄行密植技术,密植的程度不同,产量表现不一致,一般在生产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特别在水肥充足情况下,植株生育繁茂,就应种得稀一些。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20%;“三垄”栽培一般应用在中上等土壤肥力的地块,行距调整到65-70厘米。在中下等肥力地块,可调整到50-60厘米。行距过大会影响大豆产量。东北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

2.4科学施肥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大豆生产应在控氮、磷、增钾肥的基础上,补施镁、锌、钼等微量元素,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满足大豆健壮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减少作物生理性病害,提高产品品质。基肥应提倡国产25%复合肥亩施40-50公斤,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情况灵活应用。苗期以碳铵(每亩7-10公斤)泼浇为主;初花期至初荚期亩施尿素8-15公斤和3-5公斤氯化钾。硫酸锌、硫酸镁可作基肥用每亩1公斤,钼酸铵可作根外追肥施用,浓度为0.2%。采用分层侧深施可使大豆根系能吸收到各层的土壤养分,满足了大豆不同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了吸收率。

2.5精心进行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大豆食心虫可用钾拌磷撒施,每亩4斤,隔4-5垄撒一行,边垄也要撒。施药应在豆根垄面上。也可用敌敌畏泡棉球,每亩大约用药100克,每亩用30根,把棉球或两节高粱秆一节扒掉外皮的材料浸药液均插在豆地里。也可用玉米穗轴浸药夹在豆棵上,5厘米一小段即可;播种后7-10天必须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75-100克加水60-70公斤喷雾防治豆秆蝇、潜叶蝇。播种后25天左右有大豆卷叶螟危害;当豆叶有少数卷叶的时候要及时用2.5%敌杀死8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50-200克或50%甲胺磷75-100克加水60-75公斤喷雾防治。对于豆荚螟、蚜虫的防治在末花期进行,用甲胺磷或氧化乐果防治。秋大豆进入鼓粒期要注意防治锈病,当叶片呈锈斑枯黄时及时用粉锈灵1000倍液防治。

在大豆生育期内中耕3遍。一般出苗照垄后进行第一遍深松中耕,深度在30厘米以上,以放寒增温,促苗快发;第二遍中耕5片复叶进行,碎土灭草;7片复叶,第三遍深松中耕培土。

大豆田间杂草很多,播种后应趁墒情好的时节,马上喷施除草药。大豆播种前10天每亩用草甘磷0.5公斤,加水50公斤,下午均匀喷雾。真叶出来后,每亩可用双草净50-100克加水40公斤喷草。防治已出土阔叶杂草,可用72% 2,4-D异辛酯750毫升/公顷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土地不推荐使用。播前不推荐混土施药和大豆拱土期施药。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也利用深松、中耕消灭杂草也是常用的方法。在大豆出苗后,第一次在一对真叶展开后就可进行垄沟深松,深度以10-15cm为好。如犁底厚坚硬时,可分层作业,并达到标准化。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探析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VR阅读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