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实现辽西地区冬小麦高产的必要管理手段

2009-12-02 10:20刘庆军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病虫防治田间管理

刘庆军

【摘要】 与春小麦相比,冬小麦具有品质好、产量高的显著特点。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冬小麦早已越过长城,在东北腹地得到了广泛的种植。本文就实现辽西地区冬小麦高产问题,从精细整地、良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 精细整地 良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播种技术 田间管理 病虫防治

冬小麦较春小麦品质好,收获期早。在辽西地区推广冬小麦种植还有利于换茬轮作,保持作物稳产高产,从而能够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从辽西地区的生产条件出发,要实现冬小麦高产,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

一、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整地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提高地力。整地时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层深浅一致,一般深耕25—30厘米,经常采用旋耕的,一次不宜过深翻耕,以免翻出大量生土。做到地面平整,大不平小平,表土细碎,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冬小麦生育期间无局部积水,耕翻深度一致,蓄水保墒。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整地要求地面高度差不超过3.3厘米,以利于灌水均匀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畦栽培,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从而为冬麦播种及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良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生产用种必须使用籽粒饱满,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率不超过13%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辽西地区宜选用“东农冬麦1号”、“轮选987”、“东农024”、“冬麦米808”等耐寒抗旱高产型品种。播前做好种子处理,以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势。为预防种、土、肥传播的病害,促使快出苗和苗壮抗病,可用75%的甲拌灵乳液0.55kg,加水15-20L,拌麦种250kg进行药剂拌种;或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拌后堆闷12-24小时,待种子吸收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25%的“卫福”拌种包衣,亦效果良好。

三、播种技术

冬小麦播种条件为: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且墒情良好,达到冬前壮苗所需大于0℃的积温为450-750℃,故而9月15-25日是辽西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整地后1-2天及时抢墒播种。种植方式可采用常规平种和膜侧种植两种方式。常规平种可采用宽窄行,即宽行17厘米、窄行8厘米,或匀行行距12厘米;膜侧种植带宽60厘米为一垄,垄宽36厘米,垄间距24厘米。开沟播种沟深6-7厘米。常规平种亩播量一般在18-21公斤之间,亩保基本苗32-35万;膜侧亩播量为15公斤,亩保基本苗28万以上。随种亩施三元素复合肥或二铵10-15公斤,覆土厚度5厘米,播后镇压。膜侧播后要检查地膜覆盖情况,没有压紧的要加土,压紧压实,严防大风揭膜。播种时每亩撒施1公斤“速灭地虫”预防地下害虫伤种伤苗和苗期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危害。

四、田间管理

冬小麦田间管理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苗期管理包括越冬期和早春期管理。冬小麦在越冬前有1个多月的生长期,在冬小麦长到4-6片叶时,要及时喷施2,4-D丁酯防除杂草,每亩用药75克。在越冬前长到6—7片叶,有3-4个分蘖为最佳,为防止冬小麦在冬前拔节,降低抗寒力,冬前进行一次镇压。为了小麦安全越冬,补足翌春小麦生长所需水分,及时浇好冻水,浇后及时划锄,防止失墒或地表龟裂。越冬期间要防止牲畜践踏。春季土壤解冻时“顶凌”及时镇压,提高越冬返青率。中期管理的重点是调节水肥、除草,以保持纯度。起身至拔节期间喷1—2次叶面肥,促使麦秆健壮,为粒多粒重奠定基础。拔节初期浇足拔节水,结合浇水撒施20公斤左右尿素和1公斤左右“速灭地虫”药肥粉。浇水追肥后生长转旺,蚜虫和白粉病开始为害,要及时喷洒内吸性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抽齐穗后,叶面积达到峰值,气温升高,光照充足,叶面蒸腾量加大,要喷1-2次内吸性杀虫剂和保护性杀菌剂,预防蚜虫和锈病,减少叶面蒸腾。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防草荒,用2,4-D丁酯2两兑水50公斤除治田间杂草。防早衰,视旱情及时灌水,并补施尿素每亩10公斤。用壮丰安30ml~50ml兑水50公斤防止小麦倒伏,争取亩成穗45-50万穗。为了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有效预防干热风,还要进行根外追肥,一般亩用0.15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五、病虫防治

对冬小麦危害最大的是吸浆虫,吸浆虫在化蛹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对药剂敏感,应抓住蛹盛期施药,在成虫羽化期作必要补充工作。每亩用40%敌敌畏乳油进行喷雾防治;或用80%敌敌畏150毫升对水3-5公斤喷在25公斤麦糠上拌匀顺垄撒施,进行熏蒸灭虫。在抽穗至灌浆期,冬小麦还易受蚜虫危害。用40%乐果乳油按0.100%-0.125%的稀释浓度喷雾,或亩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0.5-1.0kg,对水50kg喷雾防治蚜虫。冬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容易感染白粉病和锈病,可用20%粉锈宁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对于冬小麦的其他病害,例如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可在小麦返青拔节时,用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喷浇小麦基部防治。

参考文献:

[1]蔡长久.高产冬小麦栽培技术《科技信息报》2007(08):24.

[2]吴秋光.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村科技》2008 (10).

[3]张文华.小麦高产中后期管理技术《河南农业》2009(13).

[4]马艳.冬小麦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13).

猜你喜欢
病虫防治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栀子丰产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到位 棉花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