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前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2009-12-11 10:24吴隆斌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性误区课外阅读

吴隆斌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对它进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无可否认,我们至今仍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指导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面对作文教学,教师感到苦闷,不知如何去教,学生感到头疼,不知如何去写,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尴尬局面。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存在着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课文教学的系统化。作文教学的盲目化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或各自学校所规定的教学常规,每位语文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都会为自己的语文教学认真地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实际上,大部分教师也是按计划进行授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做到了条理化、系统化。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却很大,往往不按计划进行,甚至没有全盘考虑,导致作文教学的盲目化。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他们往往认为作文多教几次、少教几次都无妨,因为考试时,作文似乎每个学生都能写。况且作文阅卷的主观性比较大,同一水平的作文在不同阅卷者手中或同一阅卷者不同情绪下,评出的分数往往不同,也让他们觉得平时花大力气训练作文有点划不来。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往往这样处理中学规定的每周两节作文课:要么出道题目,提示一番,叫学生去写;要么干脆挪作他用,叫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写。很明显,他们只把课文当成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却忽略了写作的重要地位。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导致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懒惰情绪,使他们不肯花大力气去研究作文教学,很少给学生系统地讲写作理论、规律及经验,很少自己写下水作文去体会其中的苦与乐……

针对作文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应强化作文教学的系统性。首先,作文教学应制定出每个学期、每个学年、各个年级的不同目标要求,使这些目标环环相扣,逐步推进,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来加以落实,一步步实现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同时,应坚持做到每次作文都有教案,有作文批阅记录和讲评提纲,甚至教学感悟等。其次,作文教学应重视与课文教学的结合。中学的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各有所侧重,如《听潮》主要是借景抒情的写法,《白杨礼赞》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如果老师在讲课文时肯花力气当堂强化这些写作特点,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定写作方法和技巧,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个作文写法系统,作文教学就会大有改观。

误区之二:重写作方法指导,轻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积累

误入这类误区的教师,尽管对作文教学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侧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强化写作技巧的训练。这些教师常认为作文教学从这方面去教比较容易下手,因为一篇文章无非就是由审题构思、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等要素构成。受到这种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到书店专拣“作文技法”“考场作文宝典”之类的书,认为买到了这些书就获得了作文的“真经”,就能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殊不知,看这些书固然让学生的头脑里有了大量的写作理论和技法,但在实际作文时他们就犯难了。他们常常觉得脑子里充满了写作的技法,但却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下笔,也尽是虚情假意、空洞无物的内容和干巴巴的语言。原因何在呢?是因为学生的脑海里无写作的素材。

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生活是走出这个误区的有效途径。我们强调走出校园,寻找生活材料,并不是非要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通过间接地感受生活而获得写作材料。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这是最为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要让其明白观察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等特点,要善于发现别人不易觉察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中学生的思想处于最活跃、最敏捷的阶段,教师如能善于指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他们一定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闪光的东西。

2打破封闭教学模式,采用“活动”作文教学。所谓“活动”作文教学,就是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的过程。这种作文教学的特点是先活动后作文,使活动直接成为作文的材料。这样,学生作文就感到有话可说,就可杜绝作文的矫揉造作和空洞无物的现象,还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比如说,春游恐怕每个学生都愿意参加,春游之后叫他们写春游的所见所感,大家都会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学生有了原始的写作素材,再加上学生固有的写作技法,写出好的文章就不是件难事了。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开展活动要遵循因人、因时、因地的原则,不可强求一律。笔者认为,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晚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智力竞赛、朗颂比赛、表演话剧、体育游戏、校园文学社、校园黑板报、学习园地、春游远足、夏令野炊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写作素材,还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

3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个问题已提出很久,但真正能做到的教师却不多。中学课程规定的课外阅读课,真正用来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的很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常以大力气传授课本知识,搞题海战术,严重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诚然,书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当代中学生的写作需要的是综合的、立体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不仅包括书本知识,还包括课外的各方面知识;不仅要具有必要的语文知识,还要广泛猎取古今中外有关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去获取知识,广采博收,做到下笔如有神。

误区之三:过分强调作文的思想性,淡化真情实感地抒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往往偏重于作文的思想性,一味强调作文“立意要高,主题要深”。在这种认识下,教师往往只允许学生写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只允许学生写大公无私的英雄劳模,只允许写雷锋、李向群似的好少年,不允许学生写“黑暗”的东西,不允许写点凡人琐事,不允许写点风花雪月……这样的作文教学很容易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引起学生作文的程式化和雷同化,导致学生作文的虚情假意,空话连篇。

值得注意的是,受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中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凡是在涉及自我的记叙文中,自我贬斥,自我否定的特别多。这些文章的特点往往采用对比手法,通过极力贬低自己来褒扬别人,常把自己写成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甚至一文不值的人,或者纯粹以沉痛的心情来忏悔自己的过错。当然,生活中人人都难免犯错,在作文中表示反省也无可厚非,问题是许多作文中“我”的过错,一看就知道是瞎编乱造的。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由偏重作文思想性的传统作文教学所造成的。长期的过分强调作文的思想性,使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偏见:人应该学会否定,否定是谦虚和美德。另一方面,教师也大都不喜欢自我肯定的人,认为那是自我吹嘘、自我夸耀。长期的耳濡目染,学生产生自我贬抑的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现象,压抑了学生的进取心,容易产生作假心理,造成了作文的虚情假意和雷同化。因此,作文教学不应过分强调作文的思想性,与其虚情假意地大谈豪情壮志,不如真真实实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叶圣陶先生主张“以诚为文”,原因大概也就在此。

要走出这个误区,首先要辨析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毫无疑问,作文与做人是相关的,但不能把做人的标准等同于作文的标准。中学的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挂钩,让学生写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文章是正确的,但是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写作文,如果一味在思想上作“文章”,那就背离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当代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应重在表达的训练,“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口”,让学生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认识到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就不应该过分强调作文的思想性,应让学生写点“放胆文”,才能走出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误区。

其次,我们强调作文写真人真事,注重真,情实感地抒发,并不等同于作文不能虚构。假人假事也并非无真实性,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等,难道能说他们不真实?相反,他们是高度真实的人物。所以,由生活中大量的活生生的现象凝聚而成的文学典型,明明是假人假事,却又是真的。这就启示我们,当学生对“真人真事”的习作练到一定程度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向浓缩生活真谛的“假人假事”转向。这样,才真正算得上“创作”,学生的作文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之所以在低谷徘徊,是因为存在上述误区(当然还有其他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作文教学就要从整体上做到系统化,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技巧的同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实际作文中不应过分强调思想性,应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思想性误区课外阅读
科幻电影评价思想性标准的多维考察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