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堂中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2009-12-11 10:24马廑伟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量筒气瓶氧气

马廑伟

创新教育要求在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让学生进发出创新的激情。那么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创新意识

质疑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开始,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首先要创设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毫无心理负担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充分说出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参与和思考,才会有质疑的意识,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渴求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创新的冲动。

例如,有些初中化学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教师放手让学生参与对实验方法或实验装置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结果更加精确,推断更加合理,就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用课本上的装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图(2-3)]无法准确确定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和由于其中的氧气消耗后流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因此,学生不太信服实验的结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结果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他们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塞上胶塞,再把瓶中的水倒一部分到一个大量筒中(量筒不够大可以分两次量),这样就可准确测定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然后用导管连接集气瓶与大量筒,并将导管伸入量筒底。当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时,打开止水夹,水会从量筒中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量筒内减少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两个体积一比,就可以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这个结论。改进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参与创新的意识。类似的实验改进还有确定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剂,解决用玻璃管点燃氢气火焰为什么是黄色的问题,对固液型制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验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实验装置或实验方法的改进,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点燃了学生创新的激情。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投入探索

好奇心、求知欲是创新的心理基础与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探索中。

例如,进行电解水实验打开电源时,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你们现在观察到什么现象?是不是水在沸腾?②猜一猜,现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正负两极上得到的气体是否是同一种气体?它们可能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你的猜想?请用你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些同学认为,这些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他们就将其导人澄清的石灰水中;有些同学认为,这些气体可能是氧气,就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实验后,学生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些结果出乎自己的意料?正确的结论该是什么?这样就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从而沿着自己的思考方向进入探索的轨道。

三、在课堂教学中,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精神的精髓与保证。创新人格的内涵包括探索创新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毅力和意志,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讲述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介绍化学在科研、工农业生产、环保、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和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例如,爱迪生做了数以万计的实验才找到理想的灯丝材料钨;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多次失败后,最后才发现安全炸药的故事;以及现代家具业所使用的高密度纤维板的发现和应用,“氢是未来理想的能源”,“高分子智能材料”等。介绍这些内容,极大增强了学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些要求较高、有一定危险的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亲手操作,例如氢气与氧气混合爆炸、模拟塑料瓶中的瓦斯爆炸和黑火药爆炸的实验。实验中,指导学生严格按实验规则准确操作,鼓励学生在实验失败后认真寻找原因,改进实验方法,直到实验获得成功为止,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好学、勇于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只要我们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千方百计实施创新教育,就一定能取得创新教育的实效。

猜你喜欢
量筒气瓶氧气
浅析大型机场气体灭火系统气瓶定期检验
蒸腾作用
量筒使用过程中的读数误差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买香油
GREEN WORLD
集气瓶的一般应用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