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计算机交朋友

2009-12-14 09:06陈紫凌简溢铸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量规本课计算机

陈紫凌 简溢铸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内容,主要介绍常用计算机的分类、外观组成,属于常识课。本课的学习,对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及联系,消除学生对计算机设备的陌生感,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至关重要。

教学对象分析

考虑到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理解这些较抽象知识的难度较大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我将这部分知识安排在学生四年级时学习。学生已学习了鼠标、键盘、计算机画画、中文打字,并懂得浏览网页等简单操作,对计算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枯燥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兴趣并不浓,但他们渴望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计算机的外观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②知道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具体名称及其主要功能。③了解主机的外部结构(基础好的学生了解主机的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合作学习,掌握计算机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②通过模拟装机活动,掌握小组探究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实物展示,消除学生对计算机设备的陌生感。②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机的外观组成。

难点: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区别及功能。

教学策略

本课利用MiniQuest学习网站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技能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MiniQuest教学模式。首先,根据MiniQuest探究性的特点,我通过创设给小明家装计算机的这一问题情境,提出本质问题——如何组装计算机?接着,根据学生差异性大的特点,我把如何组装计算机这一本质问题,细分为几个不同层次的子任务及相关的成果范例,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学评价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并采用量规评价,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课堂管理的监控者,是学生学习的帮促者、指导者。

异质分组,合作探究。一方面,通过异质分组,让学生互相帮助,彼此学习,共同进步;另一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获取新知的能力。课堂纪律的组织也能得到一定的保证。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展示—些零散的计算机设备图片,把学生带入奇妙的计算机世界。

(2)创设问题情境:小明爸妈给他买了一台计算机,他很高兴,但又发愁,因为计算机还没接好,没办法用,你们能不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呢?

(3)本质问题:如何组装计算机?

(4)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本质问题,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任务驱动

分配角色,揭示探究任务。请学生以计算机组装师傅的身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如下任务。

任务一:小明爸妈买回来的计算机设备分别叫什么名称,它们都有哪些功能?任务:给计算机配件贴标签(如图1)。

任务二:这些计算机设备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该如何连接?任务:小组合作,模拟装机(如图2)。

任务三:哪个部位是计算机的核心,该部位又包含哪些设备?任务:给主机外部结构贴标签(如图3)。

扩展任务:提前完成前三个任务的小组继续如下任务。①利用百度,搜索和浏览更多相关的图片。打开百度http://www.baidu.com;在百度中搜索和浏览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图,如“显示器图片”,查找并预览相关的图片。②通过观看任务三参考资源了解主机箱内部各部件。

教师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①请不要乱点其他与学习无关网页,否则将会影响学习效果。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对任务了解不明确的小组,可以参考网站“成果”页面查看范例。③小组竞赛,争创星级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小组应注意利用“成果”页面中的“评价量规表”对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答疑,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针对明确的问题与目标来设定任务,体现了教学目标;任务与资源的一一对应性,体现MiniQuest教学模式耗时短、见效快的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时间习得所需的知识。

3.成果交流与评价

(1)各小组注意利用“成果”页面中的“评价量规表”对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抓典型(巡视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典型作品),进行评价与讲解。

(3)教师小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强调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区别。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量规评价法,根据目标教学法,围绕教学目标设定评价项目,根据教学重难点设定评价权重,让评价量规趋于合理,让评价从量化评价逐渐走向质的评价。此外,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有限,项目的描述尽量简单明了,让学生既能看得懂又能看得快。在小组自评时,通过局域网评价平台,及时获取各小组的评价反馈信息,体现了现信息技术即时性特点,见效快。

教学反思

1.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反思

本课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会对单纯的讲授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四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这一特点,大胆尝试新方法、新策略,选择了做中学的方式教授常识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资源的反思

在资源的准备方面,基于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MiniQuest学习资源,以任务的形式,把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嵌入到一定的活动当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该Mini Quest教学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程序运行稳定,操作方式简便、快捷。

(2)课件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通过协商合作,共同构建知识,学习过程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特点。

(3)让学生在做中学习计算机常识,立意新颖,有推广价值。

(4)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多种表现形式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体现新课程理念,同时,利用各种图文、动画材料,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5)在小组利用课件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量规评价,及时反馈各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有效地实现人机互动,为教师教学提供课堂反馈,从而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讨论区,利用校园BBs平台,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协商、对话,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情感。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情创设情境,通过帮助小明解决装机难题——如何连接计算机,展开小组探究活动,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相应的功能。

(2)任务驱动,范例指引,以及资源与任务的一一对应,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有效的指导。

(3)小组合作,互帮互助,提高了探究学习的效率。

4.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教学评价量化与质的评价相结合,切合有效教学的原则;在线自评,即时反馈,学生能马上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作品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点评典型范例,突出重点与难点,课后跟综反馈,查漏补缺。

5.存在的不足

(1)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规范,互帮互助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组内量规评价欠客观。

(2)“模拟装机”任务参考图片与动画资源不够直观,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两者的区分不够清晰,资源和任务有待改进。

(3)教学过程过分依赖MiniQuest平台的资源,忽略了实物展示对提高学生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猜你喜欢
量规本课计算机
基于“量规”的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量规的设置
石油专用管螺纹量规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探究评价量规,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