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走进习作

2009-12-17 09:29周丽华
江苏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化用物象寓意

周丽华

我们在平时,不仅要让学生将所学古诗词熟读成诵。更要引导学生把古诗词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古诗词,又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活学活用古诗的能力。

“化情思为景物”、“注重意境美”是古典诗词重要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标准。教师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引用诗词时。应引导他们学会更高层次的化用——即把诗词中流露的诗情画意,巧妙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化用意境

化用意境、拓展意境在古典诗词中是很常见的。比如,李清照的“昨夜风疏雨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词。就是从韩偓的“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一诗中化用来的。而曹雪芹又从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一词的视觉体验中,化用出了“怡红快绿”一语。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化用诗词意境呢?我认为开展“诗歌素描”的写作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学生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拿起笔。将诗歌展现在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勾勒出来。然后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这一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长期积累,学生在习作中也能巧妙地化用古诗意境。有一位学生写道:“一早起来,见天井里一地花瓣:地上湿漉漉的,才知道昨天夜里起了风,还下了一场雨。”显然,这是受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影响。

2拓展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作品中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特定物象。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代表着特定的意义。如,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思念亲人的代名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古诗中含有深刻寓意的意象还很多。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品读诗词时用心体会、感悟,同时分门别类地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使他们看到那些特定的物象就能“睹物生情”,自然而然地引发相关的情绪,联想到相关的寓意;当他们产生某种情感或要表达某种特定的寓意时,就能“寄情于物”,在脑海里呈现相关的物象,达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一位学生在写《我爱雪松》时,就很好地拓展了松这一意象的寓意。他从校门口的雪松写起,自然地引申到自己几次考试失败后的痛苦心境;表达要像竹子一样百折不挠的决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清安小学)

猜你喜欢
化用物象寓意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模仿老鹰的乌鸦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论小山词对唐诗的化用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