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平鲁启示

2009-12-21 05:11
决策 2009年11期
关键词:百村城乡农村

安 玉 周 江

面对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课题挑战,平鲁区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之路。9月初,来自北京的数位学者齐聚平鲁,探求其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30年前,这里的人均年收仅20.1元,是山西省倒数第一,全国倒数第二

如今,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名列山西省县城第12位。而其新农村建设独辟蹊径,更创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独特模式,正吸引着全国的关注。

这里便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9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个有着全国背景的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这里举办。来自北京的学者们认为,平鲁是一个能够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突出典型,平鲁模式值得解读。

“扩城”与”瘦村”:

化村为城的一体化空间布局

“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中国二元社会架构的不平衡曾在2006年前的平鲁典型存在,当时全区13个乡镇18.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达到15.5万人,大都散居在:300多条沟沟岔岔。农村的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医疗分布,衬:会保障等等,都远远落后于城镇。

牛井在双碾乡上井沟村住了一辈子,喝水要靠天,去县城要走10来里地才能到公路坐上班车,看病方圆30里也找不见一个医生,如今,村里30多户村民搬到了大有坪移民新村。

与其他新村一样,在这儿,牛井和其他乡亲们住上了红顶新砖房,村里有超市、卫生站、图书室,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和绿化。村里还通了公交车,15分钟就可到县城。路通了,房新了,经常去城里转转的牛大爷笑称,我们平鲁县城和北京一样也有三环四环了。

这一切,都得益于平鲁的“一城十镇百村”城乡空间一体化布局规划,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百姓享受到像牛井一样的幸福生活。1个中心城区、10个乡镇,100个新村,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平鲁。

“把农民从散落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山沟中搬出来,实现城乡布局合理,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是一城十镇百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平鲁区委书记、区长李俊说。

这一大挪移从2005年发端,平鲁斥资13亿元精心打造了井坪新城,又投资2亿多元,先后新建、改建和扩建了…大乡镇,村庄总数由442个缩减到286个,目前,全区农村道路、饮水、学校、广电、医疗“五个全覆盖”基本完成,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一体化。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认为,“一城十镇百村”这样一个总体富裕的设想,将整区统筹考虑,细致规划,这正是“平鲁模式”比较突出的特点。

目前,山西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到整体布局阶段。有关专家指出,平鲁模式正好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如何布局提供了一利嘶的思路。

“移民”到“富民”:

工农互促的一体化产业发展

3年前,高世尧所在的曹庄村搬迁至安太堡移民新村,新村距离平鲁区政府所在地井坪不足10分钟车程。高世尧现在的工作是给菜浇浇水、苫苫棚。蔬菜长成时,他把新鲜的蔬菜直接送到井坪的菜市场,每年有近1.5万元的收入。

新村镇建起来,让农民搬进来,还得让农民住得起、富起来。为此,平鲁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1—8月,平鲁财政总收入仍然强劲上升,完成11.23亿元,同比增长71.2%。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其有能力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北坪、大有坪等移民村,奶牛养殖、养猪、小杂粮加工等新型产业已经初其规模。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以离地农民为主角的平鲁全民创业热潮正在兴起。

“去年光羊绒一项我就收入了12万元。”高石庄乡草场村养殖户李秉强高兴地说。

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该区铺开了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质量最好的造林绿化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给离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畜牧业奠定基础。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三农”问题专家张红宇说,生产、生活、生态可以相容,这一理想状态在平鲁模式中找到了。

与此同时,平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投资4.7亿元的牧草加工、荠麦系列食品加工、小杂粮加工等开发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杨雍哲认为,平鲁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加工业,这些加工业的兴起必然又带动一批商贸业、服务业。这样的“一城十镇百村”建设就有了产业支撑,不是唱空城计。

“公平”与“共享”:

城乡同步的一体化公共服务

在对平鲁进行实地考察后,杨雍哲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平鲁模式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之中。

北坪移民新村的张老汉是这一理念的直接受益者。去年他颈椎滑脱,得知做手术要3万多元,只好放弃治序。后来他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了近一半的手术费。张老汉说:“过去在村里,小病就扛着,遇上大病只能听天由命。”

为避免农民陷入“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境,平鲁区在完善企事业单位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上,财政每年预算4000多万元,先后建立起农村养老保险、65岁以上农民生活补助等多项制度,许多措施都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与此同时,平鲁还将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

新学期开始,平鲁各乡镇小学有许多从城里学校回流的农村学生。区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的12所乡镇寄宿小学,将所有学生纳入其中。在这里,学生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据了解,此前全区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就有100多所,学生数在10人以下的学校高达80所。

此外,平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投资7000多万元,建起区综合医院;投资1000多万元,改扩建中医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建设工程。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新建了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了文化体育场所,把社区文化延伸至农村。

平鲁模式的现实意义

以“一城十镇百村”为架构,“五个一体化”整体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是平鲁历史上空前的区划大变革。

在对平鲁进行实地考察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等专家普遍认为,平鲁模式本质上就是城乡一体化的模式,通过“城乡联动”,用煤炭的优势,做好“三农”的文章,用城镇的建设拉动乡村的发展,以乡村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统筹城乡、整体联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必然选择、

剖析平鲁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认真制定城乡总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科学指导。要加大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是政府主导作用中最重要的内容。

专家们认为,“一城十镇百村”新农村建设模式,是贫困山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强科学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乡和谐、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平鲁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的重要性和典型性所在。

(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

猜你喜欢
百村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省母归途有怀
“晋”现龙城美景 “源”是北方江南——晋源区百村景区化工作纪实
城乡涌动创业潮
“百会帮百村”合力助脱贫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的四大优势——以海南省定安县“百里百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