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05—2007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2009-12-21 02:58顾丽娟沈福杰
上海预防医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黄浦区分型病毒性

顾丽娟 沈福杰 郭 亮 王 曙

长期以来,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发病率高居我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现对2005--2007年黄浦区急性肝炎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急性肝炎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人口数据来自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

1,2急肝诊断依据

执行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3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输入Excel软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疫情特征

2,1,1流行概况2005--2007年黄浦区共报告急性肝炎20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1.17/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7.19/10万,2006年为10.66/10万,2007年最低,为5.63/10万(表1)。3年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1,2季节分布2005年1月发病率较高,5、10月为发病低谷,3—4月、6月以及8—9月、10—12月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9月骤然上升,发病率为3.47/10万。2006年的发病率除4月较高外,总体较平稳。2007年各月份总体低发,但3、5、8月相对高发(表2)。

2,1,3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总体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4,43/10万、7,86/10万。2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35-6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其中50-55岁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最高(图1)。

2,1,4地域分布黄浦区2005--2006年共有9个街道。半淞园街道发病率最高,达到24.35/10万,其次为董家渡街道,为18.10/10万,发病率最低的为金陵街道(表3)。2007年由于黄浦区区域划分的变化,其下9个街道合并为6个。半淞园街道仍然高居发病率之首,发病率达到14.20/10万,发病数占该年全部发病数的41.18%,其他各街道发病率相对较低(表4)。

2,1,5职业分布离退休人员的发病比例最高,共68例,占总数的33.66%,其次为家务或待业人员,共42例,占20.79%。工人与干部职员也有较高发病比例,分别为14.68%、11.47%。儿童、渔、牧、农民均未见发病。医务人员发病率为1.38%。

2,2病原学分型情况

从1994年起,区疾控中心对黄浦区监测点传染病医院的急性肝炎住院病人进行病原学分型,分型率为99.29%。甲肝发病最多,总构成比为29.45%,其次为乙肝,占20,43%,未定型病例占21.61%,戊型肝炎占18.54%,其他几种肝炎报告例数较少(表5)。

14年来,各型肝炎构成每年都有变化。甲肝总体呈下降趋势。乙肝自2001年后呈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在2007年的急性肝炎病例中。已有57.30%为乙肝。戊肝与未定型肝炎也较为常见,其中未定型肝炎比例在1994年最高,达N43.14%。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仅为8.99%(表5)。

3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我区40-59岁人群为急性肝炎高发人群,15岁以下青少年急性肝炎发病率较低。这与乙肝疫苗的接种有关,有资料表明,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手段。不同年龄段基本上都是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接触外界危险因素机会较多有关,如外出就餐次数、接触日常生活中污染水源机会较多等。各街道中,半淞园街道发病率较高,在这一街道应加强管理、监督与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另外,外滩、小东门街道的发病率也较高,可能与人流量较大有关,需加强公共场所、食品卫生的管理,做好监督工作,控制急性肝炎的发病与流行。

未定型病例的减少,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本文急性肝炎病原学分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区未定型病例构成已达到低于20%的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卫生状况的不断改善,特别是近10年来上海地区人群甲、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急性肝炎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2005年本市传染病疫情资料显示,全市乙肝发病率为21.39/10万,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已降为6.70%,肝炎的防治工作效果显著。但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群间接触机会增加,急性肝炎感染的构成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变化。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的力度。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急性肝炎的战役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猜你喜欢
黄浦区分型病毒性
“三会”制度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图景
上海黄浦区一幼儿园门口设彩色斑马线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浅谈派出所调解工作开展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老城厢环境综合治理的路径与方法
治病毒性感冒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B超分度间的关系研究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