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09-12-23 02:28丁婷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0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播音主持构建

丁婷婷

摘要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活动必须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播音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可以通过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来构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高校;播音主持;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019-03

1 前言

作为大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一切知识传授、情感陶冶、人格培养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社会职能顺利实现的基石,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备要素,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播音主持专业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学科,作为一门“口耳之学”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合格的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为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具有新闻媒体所需要的各项基本素质和能力。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一直处于互动状态,保持一种双向交流和反应,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构建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每一位播音专业的一线教师思考和探索。

2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由于语言学习和训练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基本技能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最终效果。

2.1 民主平等,友好和谐徐洁在《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中提出“当代和谐师生关系的理想构想——民主、平等、对话式师生关系”[1]。民主平等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前提,它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师生之间不存在身份的高下、地位的悬殊。友好和谐指教学双方对教育目的、教学任务达成共识,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教学内容,团结协作克服教学中的难点,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使教师成为绝对话语权的占有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不敢对教师的权威发难。播音专业的教学中曾出现过学生对教师指出的语音缺陷或发声方法的错误,即使模棱两可也不敢提出异议,导致大学4年一直沿用错误的用声方法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制作节目求新、求变的想法强加制止,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2 理解信任,互敬互爱学生尊敬、信赖教师,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这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教师理解、热爱学生,可以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忠诚教育事业,激发饱满的工作热情。教师的爱也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学生尊敬、爱戴教师,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2.3 尊生入道,合作共享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在尊师重道的同时,更强调尊生入道[2]。教师不应满足于课堂教完就一了百了,不能感情用事地一味爱护学生,要改变观念,采用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刻苦锤炼能力,适应未来媒体的需求。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合作共享的特点。其专业课教学形式不同于其他课程,是“大课”理论讲授与“小课”单独辅导相结合。“大课”主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小课”是把学生按照专业基础进行分组,10人左右为一组,每组由1名专业教师指导训练。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与教师合作,教师无法准确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提高业务能力;教师不与学生合作,学生无法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加以改正,所以师生必须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互相配合完成教学内容。这里的共享,既是知识共享、责任共享,也是精神共享,师生通过合作,共同获得知识,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为教学成败负责,获得同样的精神体验,使师生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统一。

2.4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我国古代《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高等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师边教边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才能不断增强个人能力,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广电事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长流水”,教师作为这个专业的“领路人”,必须有创新精神,及时把握学科的前沿发展,丰富学识,开阔视野,用更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同时,应秉承谦虚好学的态度,从学生中汲取知识,师生共同成长,不仅融洽师生关系,也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3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实现教育的和谐。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学校、学生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三方应共同努力,携手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3.1 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新的学生观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根结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整个教育的核心任务,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应该把学校建设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正视学生的地位。《高等教育学》中指出,学生是具有潜在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价值的人,要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权利;学生是成长发展的人,会有不足、弱点和缺点,但他们改正得快、提高得快、发展得快,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具有新生力量的一切特质;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作为人的完整的需要;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3]。

播音主持专业是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未来中国媒体进步发展的重要使命,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都不容忽视。教师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控制和支配学生的施教者,而应该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起到榜样的作用,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把学生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人”来平等对待。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以一种平等舒畅的心情,发挥主动性,积极配合训练。只有正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才能有效地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教学相长的意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求新、求变、求个性发展、求个人表现,体现在不从众、不妥协,力量上自信,人格上自尊,精神上自主。他们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者,更希望得到与教师心灵上的沟通,在取得成绩时需要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在受到挫折时需要教师对其单独辅导,进行鼓励。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更要以理服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对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选择,尊重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在“小课”指导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主持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扬长避短、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不要机械死板地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使用单一的训练材料,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3)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习或纪律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本着“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深入了解情况,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学生,也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协助教育;在“小课”指导时要策略地选择语言,不要过分严厉地批评或嘲笑学生的专业缺陷。

4)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口耳之学”的本质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课堂教学、课后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对上镜实践课表现得积极热情,却忽视对“大课”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再强的学科没有理论的支撑也不会发展进步的,广电媒体需要的是“以播为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科特点,积极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师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3.2 重建教师的权威,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教师的权威不在职务和地位上,不在严肃的面孔中,而体现在教师的人品、学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中。

1)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德”和“才”,德高当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要从提高内在的人格魅力入手。一方面,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高校教师应不断汲取新知识,更努力地锤炼自己的播音专业基本功,多做教学研究;另一方面,提高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既教学有方又育人有成,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饱含热情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树立威信。

2)学会与学生沟通。古语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沟通既是信息的双向交流,也是师生之间双向的理解和包容。大学生已经初步建立完善的人格体系,有自己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判断性,更信赖真诚而有耐心的教师。教师应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基础、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成为可以互吐心声的朋友,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3)把微笑和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微笑可以暗示对学生的鼓励、理解、信任和鞭策,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动力,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比如在制作节目时,要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意和想法,鼓励他们向教师多提问题,鼓励他们培养“舍我其谁”的信念,让“教”和“学”在宽松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中进行。

4)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处事,不存偏见,不溺爱专业好的学生,不打击专业稍差的学生;提供给学生平等的训练和锻炼的机会,更关注性格内向、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不以个人喜好为标准,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和肯定,有效地树立威信。

3.3 创造师生交流的平台,树立新的教育观

1)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师生感情。播音专业的特色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应压缩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多增加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的比重,将课堂从死气沉沉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和就业的需要,比如在讲“播音创作基础”课时,为加深学生对语气、节奏的理解,可播放优秀的朗诵作品做示范;讲“即兴口语表达”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如辩论、故事接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按时开展专业小组的汇报演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开展课外实践,增强师生的沟通和了解。播音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学校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专业竞赛、专业研讨会、报告会、体育赛事、校园艺术文化节等活动;建立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让师生共同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和当地媒体联系,由专业教师带队参与真实节目的制作过程;建立专业导师制度,教师和学生一起早起练早功;经常到实习基地去慰问、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课外交往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人格与个性,展示学生的才能和特长,丰富师生生活,增进师生感情[4]。

3)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师生交往的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采用书信、QQ、E-mail、MSN、校内网、BBS等多种方式和教师沟通。播音专业大四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电台实习、工作,无论是毕业论文指导还是就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主要的联络方式是网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师生交往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杰.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想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12

[2]张颂.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J].现代传播,2006(6):109-111

[3]郝新生,靳国庆.高等教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4]李壮成.新型大学师生关系及建构[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7-90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关系播音主持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互动载体探析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