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校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

2009-12-23 02:28白靖宇
甘肃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聋哑学校应用题教学

白靖宇

〔关键词〕 聋哑学校;应用题教学;直观教学手段;语言能力;概括能力;科学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35—01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聋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1.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

低年级聋生的语言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低,建立数的概念,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都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借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弄清事理。如,教学“减法应用题”时,让聋生直接列出算式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演示树上有7只鸟,接着飞走2只, 问现在树上还剩多少只鸟?通过演示,聋生都知道从原来7只鸟的基础上少了2只,要求还剩多少只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少了的那部分,要用减法,所以列出算式:7-2=5。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既可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聋生在操作中理解领会概念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也符合低年级聋生的生理特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给聋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聋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如,在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100页例9时,先让聋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让聋生比较○多还是△多?多几个?是怎么得出来的?通过动手摆学具,聋生很快得出△比○多2个。

二、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培养聋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求聋生认真读题、审题,弄懂题目中每句话的含义,鼓励聋生讲讲题目中每句话的意思,在分析数量的关系时,让聋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教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的应用题时,要求聋生说出“每个人浇4棵树,3个人一共浇了多少棵?”就是求3个4是多少,用乘法解答。这样教学,既让聋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又发展了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

三、注重培养聋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求两数相差关系的简单应用题集中安排,即把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这三类应用题集中安排。在讲授这三类应用题时,教师应紧紧围绕加、减法的概念,指导聋生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哪个数大,就把哪个数分成两部分,再联系要解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84页例2:有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先让聋生摆12幅画有白兔的图片,再摆出7幅画有黑兔的图片。然后提问:从已知我们得出白兔是多少只?黑兔是多少只?白兔多还是黑兔多?如果黑兔站成一排,白兔也站成一排,我们看到白兔能分成哪两部分?通过摆放,学生看到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白兔,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白兔。从12只白兔里把和黑兔同样多的白兔去掉,剩下的白兔的数目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数目。

四、进行科学练习,提高聋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1.设计对比练习,排除定势思维的干扰

(1)树上原来有15只鸟,飞走了7只,树上还剩多少只鸟?

(2)树上现在有8只鸟,飞走了7只,原来树上有多少只鸟?

(3)同学们要栽14棵树,已经栽了10棵,还剩几棵没栽?

(4)同学们已经栽了10棵树,还剩下4棵没有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通过此类题的对比练习,理解数量之间的互逆关系。

2.进行变式练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改变问题或条件,“同类编组”

A.黑羊有9只,白羊有12只,白羊比黑羊多几只?

B.黑羊有9只,白羊比黑羊多3只,白羊有多少只?

(2)改变数量关系,“交错比较”

A.小兰做了16朵花,送给小明7朵,还剩多少朵?

B.小兰做了16朵花,送一些给小明后,还剩9朵,送给小明多少朵?

C.小兰做了一些花,送给小明7朵,还剩9朵,小兰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聋哑学校应用题教学
等待·自主·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