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诲人不倦”

2009-12-28 05:15卢碧云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闻斯行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卢碧云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体,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富有启迪意义。

一、教育的意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个体发展的促进因素

孔子认为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对社会进步、政治发展有很大作用。孔子与冉有曾有这样的对话: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在孔子看来,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仅有众多的人口和发达的经济不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发达的国家,还必须看它是否重视教育。

教育不仅是治国之本,在人的个体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习染和教育的不同才相距悬远。孔子的这一思想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 教学的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言之教和教学相长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200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论语”题考查了孔子的教学原则,不少考生由于混淆了教学原则与学习方法而不得分。所以,注意甄别,才能稳操胜券。

(1)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孔子的眼中,教育的对象是“有教无类”的,对任何人都应给予教诲;在实际教学中,他因人而异科学地进行授课。孔子面对子路、冉有问的同一问题采取不同回答就是该原则的体现。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 启发诱导。启发诱导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其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此,孔子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直到能够“举一反三”为止。

(3) 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意为靠行动去教育、感染和影响他人,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行为的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如: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二是指教学要强调学生自身的彻悟。“悟”就是要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悟出结果,故“学而不思则罔”。

(4) 教学相长。孔子一贯主张“当仁,不让于师”。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学因教而长进,教因学而得益,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

三、 教育的现代价值:通过道德教育找寻“人的价值”

任何思想、学说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有其时代特征。我们在对其进行学习、研究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超时代的、具有恒常价值的意义。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这时寻找失落的“人的价值”这一重任就落在教育的“肩上”。孔子特别强调道德教育,崇尚教育的伦理价值,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学说。他提倡德才兼备、立身持志、自我修养、知行并进,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就是把人教育成“人”,而不是培养成“现代机器人”。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牛刀小试】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材料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 材料一中的“礼后乎?”省略了什么内容,请补充完整,然后翻译这句话。

2. 根据两则材料中孔子与子夏、子贡的对话,概括贯穿其中相同的孔子的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1. “礼后(于仁)乎?”省略了“于仁”。礼在仁的后面吗?

2.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学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水平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正如子夏弄清楚了仁和礼的关系,而孔子觉得这对自己也有启发;子贡在孔子的提示下明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内涵,教学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闻斯行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百家争鸣
解读《论语》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闻斯行诸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子路问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