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斯行

  • 百家争鸣
    话: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时,孔子还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在《论语·述而》篇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还认为“性相近”,这也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总之,孔子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

    文化产业 2023年16期2023-06-23

  • 解读《论语》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冉求问‘

    文化产业 2022年27期2022-11-10

  • 高山仰止
    子: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你看,子路和冉有请教孔子同一个问题,孔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原因就是这两位学生的性格不同。孔子根据不同的“材”,施与不同的“教”。关于孔子的言行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孔子进一步了解儒家学说,进而了解中华优秀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解读《半部〈论语〉做良师》的密码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最先问孔子,我得到了一个好的主张可以现在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和兄长,为什么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再去做呢。”后来冉有也过来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对他说:“你既然认为是好的主张,当然马上去做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12期2021-12-25

  • 解读《半部〈论语〉做良师》的密码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最先问孔子,我得到了一个好的主张可以现在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和兄长,为什么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再去做呢。”后来冉有也过来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对他说:“你既然认为是好的主张,当然马上去做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12期2021-12-25

  • 从孔子的教育观看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
    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上述故事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经典,两人问了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教师迥异的答案。孔子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子路和冉有其二人的性格、脾气、秉性和行为特征不同,二人相较,子路脾气较为急躁,平日行为较为莽撞,所以孔子让他问问其父

    亚太教育 2021年17期2021-12-03

  • 我们还能从《论语》中收获什么?
    答。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子路和冉有都问了同样的问题,听到一件合乎意义的事就应当付诸实施吗?孔子对子路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去请教他们就去做呢?对冉有又说道,听到之后就应该立刻去做。因为冉有做事经常畏缩不前,就应鼓励他积极行动,而子路性格鲁莽,所以就要让他三思而行。因材施教,貌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班主任深有此感。要了解一个孩子是非常不易的,他的成长环境、性格特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0期2021-11-16

  • 我们还能从《论语》中收获什么?
    答。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子路和冉有都问了同样的问题,听到一件合乎意义的事就应当付诸实施吗?孔子对子路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去请教他们就去做呢?对冉有又说道,听到之后就应该立刻去做。因为冉有做事经常畏缩不前,就应鼓励他积极行动,而子路性格鲁莽,所以就要让他三思而行。因材施教,貌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班主任深有此感。要了解一个孩子是非常不易的,他的成长环境、性格特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0期2021-11-16

  • 孔子之道,一以贯之 论·语
    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老师,我听闻一件好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呢?看着子路摩拳擦掌的样子,孔子微微皱起眉头:“你家里有长辈,有事可以先问问他们,怎么能听到什么就做什么呢?”过一会儿,冉有也来问了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嗯!听到了就趕紧做!”孔子答道。同样一个问题,孔夫子给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在一旁的公西华很迷惑,忍不住问孔子:“老师,您为什么前后说的不一样呢?我有点儿糊涂了……”孔子微微一笑,说道:“这两个人性格不同,子路勇猛过人,太冲动了,所以我

    格言·校园版 2021年26期2021-10-24

  • 孔子的教育艺术
    生同样是询问“闻斯行诸”,孔子对子路言:“父兄在,安能闻斯行诸。”劝诫子路不要冲动,在事情面前要做出理性的选择。而回答冉有,则是说“闻斯行诸”。让他想到了必须去干,不要有丝毫的犹豫。这样两个答案都被他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听到了,公西华请教孔子,老师,你为什么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我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了。孔子笑着说,子路这个人性格太过于刚猛,遇事容易冲动,所以我要劝他退一步。而冉有性格懦弱,遇到事情瞻前顾后,所以我要劝他奋然前行。二是从未来的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1年6期2021-06-22

  • 孔子的教育艺术
    生同样是询问“闻斯行诸”,孔子对子路言:“父兄在,安能闻斯行诸。”劝诫子路不要冲动,在事情面前要做出理性的选择。而回答冉有,则是说“闻斯行诸”。让他想到了必须去干,不要有丝毫的犹豫。这样两个答案都被他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听到了,公西华请教孔子,老师,你为什么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我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了。孔子笑着说,子路这个人性格太过于刚猛,遇事容易冲动,所以我要劝他退一步。而冉有性格懦弱,遇到事情瞻前顾后,所以我要劝他奋然前行。二是从未来的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1年6期2021-06-22

  •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
    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注] 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1-22题。(共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期2021-02-09

  • 解读《半部〈论语〉做良师》的密码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最先问孔子,我得到了一个好的主张可以现在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和兄长,为什么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再去做呢。”后来冉有也过来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对他说:“你既然认为是好的主张,当然马上去做。”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2期2021-01-16

  • 基于整本书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文为“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不同的学生问一个相同的问题,都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回答,这就是最为典型的“因材施教”。学生里冉有的性格相对谦逊而办事方面却会有些不够果断犹豫不决,所以在面对冉有问“闻斯行诸”时,孔子就会立刻鼓励他,

    课外语文 2021年15期2021-01-03

  • 走近孔子,探寻为师之道
    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根据他俩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压制;而对犹豫畏缩的冉有,则加以鼓励。何老师指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天资、个性很清楚;策略是,面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引导和建议;

    成长 2020年10期2020-10-20

  • 探讨文言文中“理解分析文意”题目
    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既然要概括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那么就需要在段落中定位孔子所说过的话。孔子第一次回答的内容:子路的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能听到什么就立马行动呢?孔子第二次回答的内容:冉有听到了应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9期2020-09-10

  • 与先贤对话 向至圣学习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例子。同样的问题:听到以后是否去实践?子路得到的答案是: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够听到以后就去实践它呢?暗示他多听一听父兄的建议。冉有的答案是:听到以后就去实践。公西华对老师给出的不同答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9期2020-06-09

  • 孔孟思想文化对当代加强师德和育人建设的启发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107从孔子和学生的谈话中可见,孔子对自己的每个学生都非常了解,并且能根据不同的人的品格进行不同的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而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就是孔子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3-16

  • 高中语文问题分层教学的策略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推之。”《学记》中关于教学论述、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也有着明确的标注,阐述了分层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从“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9年11期2019-12-30

  • 因材施教
    典故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注释1. 斯:就。2. 由:指子路。3.赤:即公西华本人。4.求:即冉有。5.退:指做事缩手缩脚。6.兼人:好勇过人。本段摘选自《论语·先进篇》,说的是孔子对两个弟子提出的同样的问题,给出截然不同的回答,并对此加以

    阅读(高年级) 2019年11期2019-12-27

  • 孔子的教育教学原则
    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11·22》)子路与冉有请教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亦即听到可以做的事就立即去做吗?孔子的回答是:对子路说不急,对冉有说快做。理由是:冉有个性比较退缩,子路个性过于急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2019-11-11

  • 孔子的教学方法
    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一个问题,两种答案,引起学生公西华迷惑不解。原来孔子针对子路遇事莽撞的特点,就用抑制的方法“故退之”,而冉有遇事退缩,就用鼓励的方法以进之。孔子把学生性格划分为“狂者”“中行”“狷者”三种类型,这也与现代心

    爱尚书香 2019年5期2019-10-23

  • 浅析《学记》中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就“听到了是不是就应该马上去做”这同一个问题向孔子请教,孔子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对不同学生施以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一思想在中国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年4期2019-10-21

  • 闻斯行之请静待
    涌上心头,这个闻斯行之的班长给了我们重新思考教育工作的启示。从此以后,变化的不止她一个,陈璇、符云龙……遇到这样的学生,难道不是老师的幸运?一个人战胜别人一千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我指导祁老师试着以尊重和适当的方法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充分认识并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制订适应高三、适合自己的计划。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都是美丽可爱的天使,都是一个无法预知的希望。谁又能说他们将来不会在自己适合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呢?优秀的教育者,善于营造

    江苏教育 2019年12期2019-09-17

  • 孔子教学之道与当代教师的教学成长
    记: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因不同的材,施不同的教,给冷人适当地吃热药,给热人适当地吃一些冷药;粗者细之,细者粗之;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如此般,孔子因人而异的答案,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因人不同的指导,也促成了各人的自我反省及完善。孔

    师道·教研 2019年5期2019-06-24

  • 读懂孔子与他的学生们
    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1.22)在孔子眼里,子路的特长是“政事”,个性“喭”“兼人”,鲁莽,敢作敢为。子路是一个好问的学生,他经常向老师请教,问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包括“事君”“政”“君子”“士”“成人”“勇”等方面,甚至问及“鬼神

    中国教师 2019年4期2019-04-17

  • 《论语》中的读书与践行
    学。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闻斯行诸”,就是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子路问,闻斯行诸可以吗?孔子就说,父亲和哥哥都还活着的时候,你怎么能闻斯行诸呢?意思就是父兄在的时候,你要先请示父兄的意见,然后才能去行动,而不是一听到就去做。因为子路好勇,急性

    醒狮国学 2019年12期2019-02-24

  • 高中语文问题分层教学的策略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推之。”《学记》中关于教学论述、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也有着明确的标注,阐述了分层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从“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

    中学语文 2019年32期2019-01-30

  • 闻斯行之请静待
    涌上心头,这个闻斯行之的班长给了我们重新思考教育工作的启示。从此以后,变化的不止她一个,陈璇、符云龙……遇到这样的学生,难道不是老师的幸运?一个人战胜别人一千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我指导祁老师试着以尊重和适当的方法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充分认识并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制订适应高三、适合自己的计划。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都是美丽可爱的天使,都是一个无法预知的希望。谁又能说他们将来不会在自己适合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呢?优秀的教育者,善于营造

    江苏教育 2019年42期2019-01-15

  • 闻斯行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思考练习】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如之何其闻斯行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从孔子教育弟子的方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译文】子路问道: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21期2018-11-13

  • AutoCAD课堂中的分层次教学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子路和冉有的答案却截然不同,此曰“因材施教”。在这里,分层次教学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效。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学好知识”。教育家赞科夫利用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8期2018-05-14

  • 王语行:雷霆与风雨
    人: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此一则语录作为因材施教的典范,历来为人所乐道。其实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要照顾到具体的情境和不同的个体。孔子的悲心在于,他接引强者,也接引弱者,《易经》中“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2018-04-02

  • 直木为梁 曲木为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姿态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由此可见,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宋代大家朱熹把它进一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5期2018-02-26

  • 论孔子的“因材施教”观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根据子路和冉求的性格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这就是因材施教。当今社会的课程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以一种教育方法对待班里所有学生,导致了“优生更优,差生更差”。虽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距今甚远,但是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2期2018-02-22

  • 《论语》中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也特别注重反思及时优化教学策略。如: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在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思想还可概括为启发法、兴趣法、讨论法、观察法、因材施教法

    职业技术 2018年8期2018-02-09

  • 一个人 一种人 一代人 ——学生挑衅行为的分类及应对策略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子路和冉有,启示我们对于冲动易躁性格的学生需要“以柔克刚”,而对于性格内向或怯懦的学生则需要肯定和鼓励。2.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教师应该及时关

    江苏教育 2018年39期2018-01-29

  • 浅谈《论语》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现。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子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第22章)孔子针对不同的人的特点给予不同的答案,这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虽然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要求,但是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如学生是否能够接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8期2018-01-03

  • 城乡均衡教育之农村初中差异教学的思考
    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吾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诸:“之乎”的合音;兼人:好勇过人。)(析:对于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子对子路和冉求的不同情况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这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在如今教育体制下,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中学 2017年9期2017-12-06

  • 子路问强
    亭)子路問:“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问:“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冉有问:“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去做。”公西华问:“仲由问‘听到就去做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问‘听到就去做吗,您说

    月读 2017年10期2017-10-18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各有不同的缺点,子路过于胆大,冉有过于退缩,所以孔子叫子路审慎一点,而叫冉有果敢一点。因材施教,宛在眼前!此外,像“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乃是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差异而选择教学内容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8期2017-08-05

  • 《论语》中的语境还原与文意理解
    证: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在这一章中,孔子也是仅仅告诉子路和冉有各自应该如何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孔子并没有对他们说,而是等到公西华提问的时候才进行了详细解释。可见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接下来讨论“人前与人后”的问题。即便樊迟的提问和孔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2017-05-21

  • 应用多元智能,实施因材施教
    一次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第二,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7期2017-04-15

  • 《论语》对人际传播的重要影响
    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曰:“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顾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6”这段内容突出了孔子可以把握自己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性格,并对它们进行不同的教育。由此可见,人际传播中的传播者也只有充分了解受众,并且根据手中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传播,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四、人际传播效果:突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2016-07-14

  • 像大树一样向上生长
    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样与他们性格截然相反的回答,看似有些强人所难。然而,这是孔子的高明之处。他对两位学生的洞察细致入微,从而磨砺着他们性格中不足的一面:鲁莽者天性中缺少思考,而犹豫者缺少果敢。所以,孔子就在潜移默化中添加他们性格里缺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16年1期2016-04-20

  • “层次化”语文教学思想实践探索
    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评析】一样的问题为什么孔子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呢?那是因为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要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人是有个性差异的,针对不同个性的教育对象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2016-04-01

  • 高中历史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展。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的性格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这便是因材施教的典故。道德教育中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个体的秉性,而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能力差异、性别差异等一般因素的影响。后进生需要更多的鼓

    学苑教育 2015年17期2015-08-15

  • 基于“赏识教育”与“生本教育”结合的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话,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对两人的回答迥然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二人的性格不同。同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心理需求进行不同的处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要多找学生谈心。教师

    新课程(中学) 2015年3期2015-08-15

  • 践行教育《论语》相伴
    又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古退之。”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平日里子路过于冒进而冉求过于退宿,所以孔子就要求了路不要“闻斯而行”,而要求冉求“闻斯行之”。 教无定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适应个性迥异的学生,就不能将教学手法单一化。在教学中去了解学生,又用针对性的方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7期2015-05-13

  • 试论我国古代教育法的历史沿袭
    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这是《论语》中因材施教的典型例子,因为个人的个性差异不同而有不同的指引方法,对现今教师的启发不言而喻。孔子教学主张徐徐善诱,从论语中可以看出,每次与弟子谈论哲理,孔子都是以“问”始,以“答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1期2015-02-06

  • 谈因材施教法在古典舞教学中的运用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朱熹为《论语·为政》注释,引用宋代程颐的说法:“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二、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与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划分中专古典舞专业学生的层次。从不同

    戏剧之家 2014年18期2014-08-15

  • 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性教学的应用价值①
    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论语》中孔子对弟子实行的差异性教学,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而孔子的答案却不一样。子路好勇过人,做事容易轻率,因此孔子提醒子路要谦让,而冉有个性谦让,遇事总是畏缩不前,孔子就鼓励其进取。初中生是学生身体发展的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2013-08-15

  • 从《论语》解析孔子的个性化教学
    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急躁冒进,听到什么就行动,孔子就以“父兄在世”来压他,让他听到什么先问他们的意见再行动;而冉求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对于道德学问抱退缩态度,孔子就继续鼓励他前进。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根据

    名作欣赏 2012年16期2012-08-15

  • 从“因材施教”说起
    的: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

    中国人民教师 2011年7期2011-09-05

  • 从《论语》看孔子的答疑智慧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这里,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即因材施教,也说明他察人之深。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论语·颜渊》)这里孔子表明了交友的

    中学语文 2010年15期2010-08-15

  • 解构“诲人不倦”
    现。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 启发诱导。启发诱导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其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此,孔子强调的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9年12期2009-12-28

  • 第七讲: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上)
    释: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子路和冉有请教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好的意见,是否要马上去执行?孔子对两个人作了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你家里有父兄在,先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而对冉有却立即加以肯定:应该马上去做。站在边上的公西华想不通了,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9期2009-11-05

  • 四条重要教学原则,一个完整教学过程
    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好胜而勇为,故退之;冉求柔弱而退缩,故进之。同问而异答,一进之,一退之,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这就是“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二、“启发诱导”——教法精髓《述而》第八章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2009-10-28

  • 论孔子的“中庸”
    次,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这是一段常被人们引用作为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其确实体现出来了孔子对矛盾的处理方法,冉有遇事犹豫,而子路性急,他们都是偏向了极端。所以孔子对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问给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当然是让他们

    学理论·上 2009年2期2009-05-11

  •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
    载:“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其大意是:冉求、子路先后问同一件事是否马上实行,孔子对冉求的回答是:“马上实行。”而对子路的回答则是:“有父兄在,为什么刚听说的事就马上实行!”子华以为怪:“敢问二人所问同,而回答异,是何原因?”孔子答:“冉求性迟,故应促其速;子路性急,故應使其缓。”可见,因材施教,有时须扬长避短,有时也须取长补短。

    人民教育 2000年1期200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