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户金融需求:现状、特点及对策——基于浙江的实证

2010-01-03 05:13韩国红
财务与金融 2010年5期
关键词:信用社借款金融机构

韩国红

新时期农户金融需求:现状、特点及对策
——基于浙江的实证

韩国红

通过对浙江省农户金融需求状况调查发现,农户的借贷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生活性资金需求比例较高;农户对信用社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民间借贷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户对其它金融需求的了解意愿比较强烈。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民间金融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作为担当“支农主力军”角色的农村信用社应深化改革,开发多样性信贷产品,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最后还要通过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让农户了解金融常识。

农户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民间金融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摆脱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农村启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7次锁定“三农”,提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却严重滞后,由于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功能不全、农村合作金融明显缺位,农村金融抑制正变得更加严重,农户获得金融服务极为困难成为普遍现象。

从浙江省省情看,浙江省农户与传统农区的农户在性质上有了很大的区别,活跃的农村经济为农户提供了从事非农工作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浙江省还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地区,而且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针对浙江省这一省情,从农户对金融需求的角度进行问卷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和分析,求得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浙江省农户金融需求的调查情况

本文的调查范围是浙江省11个地市,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问卷设计时,笔者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做了多次修改和调整,并在范围内做了预调查,最终形成问卷。根据研究的目的,调查问卷分为四个方面:被调查村的基本情况,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情况,农户近年来借款需求情况和农户其他金融需求情况。

(一)被调查村基本情况

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6份,其中有效问卷427份,样本遍布浙江省11个地市45个村。这45个村的农户,其主要收入来源为非农收入。从2009年农户的人均收入看,村人均年收入分布主要在1000至10000元之间,具体可见表1.1

从对村所在金融网点的调查情况看,基本上每个村所在乡镇几乎都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可见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非常多,农户到当地金融网点还是非常方便的。可见表1.2。

表1 .2村所在乡镇金融网点

(二)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情况

从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情况看,被调查农户户主的年龄有78%为35-45岁之间,以男性为多数,占93.5%。从户主的文化程度看,主要为小学和初中文化,具体见表1.3。

表1 .3户主文化程度情况

从被调查农户看,村干部占了9.8%,有90.2%的农户为非村干部。从主要从事的工作或职业看,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农户所占比例较高,这也很好解释了所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主要集中于1000~10000元之间的原因。具体见右图。

从被调查农户的家庭财产在村中的地位来看,大多数农户认为自己的财产在本村属于中下等和中等,各有农户164户、182户,分别占了38.5%和42.6%。具体可见表1.4。

表1 .4家庭财产在本村地位

(三)农户近年来借款需求情况

1、农户借款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427户农户中,196户在近年来有生产或生活上的困难,占总调查农户数的45.9%,231户没有资金困难,占总调查农户数的54.1%,如表1.5。

表1 .5家庭财产在本村地位

当对196户有困难的农户调查,问及困难存在于哪个方面时,有79户认为困难主要在生产方面,而101户农户认为存在着生活上的困难,有16户农户认为生产和生活上都存在着困难,如表1.6所示。

表1 .6农户困难表现

在196户有困难的农户进行调查时,发现有163户农户在2009年有过借款记录,借款金额如图1.2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户主要的借款金额需求集中在5000-10000元之间。

2、农户借款用途

调查中了解到,163户有借款资金需求的农户中,借款用途主要分布于家庭开支,非农业生产和农业投入等方面,具体如图1.3所示。

在借款用于家庭开支89户农户中,借款主要用于婚事丧事、看病支出,分别占了30.2%和28.1%,而有20.2%是用于子女的教育支出,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户借款用于家庭开支不是为了享受,而是满足其习俗或者突发事件的大额支出。具体的借款用途分布可见表1.7。

在借款用于农业生产的25户中,购买牲畜的农户数最多,为12户,这一结果可能与农户养殖猪羊等牲畜有关,其具体开支可见图1.4。

表1 .7借款用于家庭开支的具体用途

在借款用于非农业生产的农户中,笔者了解到,非农生产的借款一般金额也比用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投入要高,调查显示高于50000元的借款都用于非农生产,其具体用途如图1.5所示。

3、农户借款途径

从农户借款的渠道看,有89.6%的农户是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筹款,只有10.4%的农户是向正规金融机构筹款。当问及能否借到钱时,基本上有借款需求的农户都可以如愿以偿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到资金。

在问及17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是否有托关系时,有9户农户坦言是托了关系贷到了款项。

调查中表明,146户农户是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筹集到资金的,具体筹集渠道可以如表1.8所示,从表可以看出,可以认为几乎所有农户资金出现困难时都会向亲戚朋友筹集,这和中国的习俗有很大关系。

表1 .8非正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情况

在调查中了解到,146户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农户不愿意向正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原因,大多数认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过于苛刻,其次是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烦琐也制约了农户,具体如图1.6所示。

4、农户对正规金融的认知

当问之是否了解怎样向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时,有39.1%的农户认为不知道是怎么样的程序,36.5%的农户认为了解一点,可见大部分农户对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程序了解不多,而且认为非常复杂,具体如表1.9所示。

(四)农户其它金融需求

笔者在对农户其它的金融需求调查中了解到,农户对其它金融需求的了解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

表1 .9农户对银行或信用社贷款认知

当问及农户是否希望了解一点贷款常识时,有392户农户希望了解到贷款知识,35户农户认为无所谓,具体如图1.7所示。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假币知识,银行卡知识和购买保险知识等,具体调查情况可以如表1.10所示。

表1 .10农户的其它金融需求

从调查中了解到,有48.7%的农户收到过假币,出乎意料的是,农户对于了解银行卡的意愿十分强烈,占了92.7%,笔者通过分析认为,近几年来农户的金融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拥有银行卡则可以免去携带现金的麻烦,安全性较高,所以受到了农户的欢迎。

从调查中了解到,有194户农户购置过保险,其保险购置情况可以如图1.8所示,主要是用于农业保险和疾病医疗上。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票和基金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课题组也针对农户进行了基金股票常识调查,调查中了解到,42.6%的农户希望了解基金股票的知识。

二、浙江农户金融需求的现状和特点

(一)农户借贷需求呈现多元性特征

从农户的借款用途来看,农户借款有用于家庭开支的、用于非农业生产的(主要用于自营企业和个体经商)和用于农业生产的(主要用于购买牲畜等),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调查表明,浙江省农户的收入有工资收入、自营工商业收入和农业收入,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农户的收入情况可以看出,浙江省农户与传统农区的农户在性质上有了很大的区别。浙江省农村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中既有从事纯粹农业活动的普通农户,又有以雇佣工身份参与经济活动的农户,还有从事各种生产经营的个体经济组织、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等。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的这种多层次性决定了浙江省农村地区借贷需求的多元性特征。

(二)生活性资金需求比例较高

从农户的资金需求来看,农户借款主要用于家庭开支,占55%。从家庭开支的用途来看,主要用于婚事丧事、看病支出、子女教育和建房买房,分别占了30.2%、28.1%、20.2%和14.6%。

尽管浙江省不同农户的收入水平高低有别,收支结构也不尽相同,金融需求多种多样,但多为满足家庭消费性支出,这个消费性支出不是为了享受,而是满足其习俗或者突发事件的大额支出,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不旺。

(三)民间借贷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

从农户的借款渠道来看,有89.6%的农户是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筹款,只有10.4%的农户是向正规金融机构筹款,农户民间借贷明显超过银行信贷。农户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筹款,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筹资,比例高达94.5%,通过高利贷筹资占5.5%。

调查中发现,浙江省的民间借贷活动十分活跃,但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借贷往往以无息为主;信用形式以口头形式居多,没有正式的合同及担保,并呈现出典型的“亲情特征”。

(四)农户对信用社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

调查中有39.1%的农户不知道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是怎么样的程序,36.5%的农户认为了解一点。问及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农户不愿意向正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原因,43.36%的农户认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过于苛刻,29.65%的农户认为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烦琐。

调查显示,浙江省农户对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的认知程度较低,对向正规金融机构筹资的承受能力偏低,导致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需求较少。

(五)农户对其它金融需求的了解意愿比较强烈

在问及是否希望了解假币知识、银行卡知识、自助银行知识、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知识、保险知识和基金股票知识时,调查中95.5%的农户希望了解假币知识,92.7%的农户希望了解银行卡知识,82.4%的农户希望了解保险知识,67.2%的农户希望了解自助银行知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农户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对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以及各类复杂的理财投资产品了解较少,但农户对这些新业务和理财投资产品了解的意愿比较强烈,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假币知觉识、银行卡知识和购买保险知识等。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通过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让农户了解金融常识

对于假币知识、银行卡知识和保险知识等,农户对这些金融需求了解的意愿十分强烈,因这些金融常识和农户的利益切身密切相关。但在调查中可看到,不少农户缺乏对现代金融方针政策金融知识的了解。为此,一方面,村镇所在的金融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在当地宣传金融知识;当地的村委镇政府等领导机构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让农户了解各种金融常识;此外,高校等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学生送金融知识下乡,让农户了解各种人民币知识和保险知识等。

(二)进一步深化农信社的改革,开发多样化信贷品种

在调查中了解到,浙江省农户借贷需求呈现多元性特征,普通农户最为基本的借贷需求一般是一些小额、短期的农业生产性贷款需求和其满足习俗或者突发事件的支出需求。雇工型农户,没有生产性贷款需求,其需求主要是家庭消费贷款需求。有些收入较高、金融意识较强的农户还存在一些金融投资需求,如人寿保险、证券投资等。个体经济组织和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最主要的金融需求是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个体经济组织的贷款金额相对一般不太大,而各种类型工商企业的贷款金额则较大。同时,有的跨社区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经济组织和工商企业还存在资金结算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应根据不同情况,积极创新,开发出多样性的信贷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借贷需求,支持他们从事多种经营。

(三)规范民间金融,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调查发现,浙江省农村中,满足农户金融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民间金融而不是正规金融。但民间金融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合法地位,从而很难获得合法权益和受到法律保护。这种受压制和无人监管的状况,不仅不利于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容易产生金融风险,不利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取消限制农村民间金融的政策,承认其合法地位。正确认识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互补作用,让农村民间融资走出来,从隐蔽到公开,由地下转到地上,肯定民间融资的正面作用,让民间融资地位合法化。对民间金融进行有效的规范与引导,将其纳入农村金融体系,使其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四)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积极作用

金融机构和农户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政策背景约束下进行的,政府的各种政策会以一定方式扭曲和激励经济主体的行为,所以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随意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环境,如建设农村社会的信用制度,发展各种旨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中介机构并提供相应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担保体系等等。

The Finance Needs of New Phase's Farmers:Status,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Zhejiang Practice

HAN Guo-hong
Finance Department,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uzhou,Zhejiang 310018

Through the finance needs survey of Zhejiang farmers,the needs appears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life capital demand occupies higher portion of funding needs.Farmers have less understanding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Civil Credit loan is the main channel to solve the farmers'financial problems.They have strong desire to know other financial methods. Therefore,local government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s should actively guide the civil finance,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make it become a useful complement to the formal finance.As a role of,“Agriculture main force”-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should be deeply reformed,and develop diversified credit products to meet diverse financial needs of farmers.Eventually,by ways of holding'Financial Knowledge to Rural'test,the government could help farmers to understand the finance common knowledge.

Farmers;Finance Need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Civil Finance

F83

A

韩国红,女,浙江湖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浙江湖州,310018

表1 .1村农户人均年收入(单位:元)

2009年收入1000-50005000-10000 31.5%39.4% 10000-2000020000-50000 15.3%9.8% 50000以上4%

猜你喜欢
信用社借款金融机构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借款捆绑婚姻关系致诉讼
不一样的借款保证人
中东铁路与三喇嘛借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