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2010-01-03 05:13汪俊
财务与金融 2010年5期
关键词:内资跨国公司外资

汪俊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汪俊

论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了各种技术控制手段来削减或杜绝这种直接投资带来的积极效应,甚至引起技术的逆向扩散。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从总体上来看,外资在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还比较明显;按照内外资技术差距进行分组检验,发现技术差距大的一组中,外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按照外资企业开放度来分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的显著性都不高,这说明在我国,外资企业的开放程度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技术溢出

一、前言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地位和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技术创新,应当整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特别是在外商直接投资(一下简称FDI)大量涌入我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FDI的积极作用,利用FDI引进适用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应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寻求技术进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理性的现实选择。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已经在理论分析上获得了较普遍的认同。Caves(1974)对澳大利亚制造业的研究、Globerman(1979)对加拿大制造业的研究,以及Blomstrom(1986)对墨西哥制造业的研究,结果都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明显存在的。Erwin(2004)也证实了普遍存在明显的双向外溢效应。

目前,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国内研究已经同国外同领域的研究充分接轨,无论在探讨的主要因素还是在采用的方法模型上都于国际类似;与国际的研究成果类似,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发散,尚未形成一定的共识。张雪倩(2003)从技术溢出理论出发,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对于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李广众,任佳慧(2005)利用我国2001年与2002年制造业中19个行业的截面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外商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具有“鲁棒性”的影响。周燕,齐中英(2005)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我国所有的产业都有溢出效应,尤其是国内市场导向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大于出口导向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尹永威(2006)认为FDI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而对产业内资企业的影响是负面效应。肖鹏(2007)论证了“FDI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观点。

本文认为,对中国制造业这个特殊对象的经验性分析,研究的结果可以检验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并能够对未来的引资政策有所启示,并且可以为政府制定FDI政策以及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制造业FDI技术逆向扩散的途径分析

技术溢出效应是技术的非自愿性扩散,其给本土企业带来的技术进步的客观效果并不是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愿意看到的。为了巩固自身在中国市场上的技术垄断优势,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不断增加对华技术投入的同时,也采取了多元化的技术控制手段,以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主导和控制。跨国公司这些技术控制的新动向,无疑会对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带来技术逆向扩散的效果。

(1)技术控制手段一:股权控制

股权控制即跨国公司通过设立独资企业,或通过增资扩股加强对合资企业的控制,以便于实行技术内部化策略。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初,由于对中国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市场缺乏了解,出于应对各种风险的考虑,往往倾向于采取与本土企业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政策不断放宽,市场不断开放,各种法律法规不断规范,跨国公司经过长期的经营增加了对本土市场和管理的经验,更多倾向于采用高度控制的治理结构,以防止核心技术外泄、东道国企业搭便车。因而设立独资公司,或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抛开原来的中方合作伙伴,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就是很好的选择。具体表现为新设独资企业增加和原有合资企业的股权扩张。此外,王志乐(2003)通过调查得知,跨国公司为了防止关键性技术溢出,倾向于建立独资的研发机构;在全部外商投资的研发机构中,采取独资形式的占到80,采取合资形式的仅有20。而采取合资形式的研发机构中,中方控股的很少并且在不断萎缩。比如,经过多年谈判的阿尔卡特最终以“50%+1股”的模式控制了上海贝尔,随即对公司进行改组改造,将其纳入全球生产和研发体系;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拥有了研发成果的控制权。

(2)技术控制手段二:知识产权保护

跨国公司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使用者。从世界范围来看,跨国公司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增强其自身优势,同时,通过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影响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进程,使制度的变化有利于保护其竞争优势。在中国,跨国公司日益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巩固自身竞争优势,防止技术外溢的重要手段:

一是加大专利申请力度。从上世纪90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在中国有计划、有规模地申请专利,在华专利申请量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这些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比如电子信息领域、生物医药领域、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并且都控制在少数跨国公司手里,像高通、诺基亚、西门子等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就掌握了80%以上的通信专利技术。与国外的申请专利比,本土企业的发明申请很大一部分只是外观设计、商标等等。

二是利用专利诉讼打击竞争对手。近年来,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将专利诉讼作为他们的一种技术控制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打击竞争对手,保护自己的优势地位。专利诉讼战愈演愈烈。例如华为公司是我国通信、电子、计算机软件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也遭到思科公司的起诉,一旦败诉,将面临严重的后果:一是损害赔偿,二是法院下的禁令。华为将自己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不久,假如赔偿,数额可能不大,但是如果遭到禁令,那将意味着华为在美国的所有出口被全面封杀,华为从此将被挤出美国市场,损失可想而知。这对我国科研技术实力较弱、希望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模仿和学习先进技术以获得技术溢出、提升自身实力的本土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技术控制手段三:并购策略

外商对华投资中,制造业一直是主要领域。外商投资的领域,正在从轻纺工业向我国工业体系的核心部分渗透;从组装加工向整机、研发等上游延伸,从单个产品向行业的系统产品延伸。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往往利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弱点(冗员、缺乏资金、需要技术升级等)和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提出不平等的并购条件,坚持与我企业的优质资产合资(通常是具有核心技术和最赢利的部分),收编控制我方技术研发部门;要求控股、独资;压低中方股价;不许合资公司使用我方原有品牌,不许生产与外方竞争的产品;控制企业关键职位(总经理、财务主管职位、独揽零部件购置及产品销售权);外方派驻人员拿高薪;大量裁员,逃避下岗员工的补偿和社保费用。这些并购条件通常成为合资企业亏损的主要因素。而连年制造账面亏损让资产缩水,此时外方再提出“增资扩股”建议,迫使中方出让全部股权。

大量事实说明,外资并购的目的在于消除潜在竞争对手、控制我国市场和产业。外资的这种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制造业的方式,不仅难以带来技术溢出,相反还破坏了本土企业自身技术提升的基础,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

(4)技术控制手段四:人才逆向扩散

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实施的人才本土化战略,是同本土企业进行人才争夺。本土企业中,国有企业行政色彩浓厚、委任干部论资排辈、讲人情凭关系,优秀人才的合理选拔和晋升机制匾乏:而民营企业则注重短期效益,招聘人才要求专业对口、工作经验丰富,很少能从发展的角度来培养人才。本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落后,使其在同跨国公司的人才争夺中面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的困境。

三、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模型选取

何洁(2000)和许罗丹(2004)引入了Feder模型分析中国工业部门引进FDI的溢出效应。他们把整个经济分为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两部分,每个部门的生产过程用一个函数表示。在参考前人学者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以下模型:

其中i=1,2…28,t=1,2…4。模型中Ydit表示内资企业总产出,采用行业内规模以上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总产值减去行业内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来表示,内资企业的劳动力数量和资产总值也采用规模以上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数值减去三资企业的数值得到。外资的代理指标采用学术界通用的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该行业的比重。数据来源于2004-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并采用了以2003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为消除可能存在达到多重共线性,模型采用取对数的形式。

四、我国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计量检验

在计量分析中常用Hausman检验来判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谁更有效(Hausman, 1978)。检验形式如下:

Hausamn检验值为61.7159,说明宜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考虑到可能存在异方差的影响,模型又采用了截面加权的办法进行了处理。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该模型的R2高达0.99,解释力度很强,DW值也表明模型不懂存在自相关。内资企业的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都十分显著的促进了工业总值的增长,只是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偏小,这可能是由于单纯的考虑劳动力数量,忽略了就业人员的质量问题所致,外资的系数为0.4529,表明外资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内资企业的工业总值就将增加0.4529个单位。

表1 截面哑变量的系数

为了确定不同因素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检验。而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比较典型的是内外资技术差异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基于此,下文在考察技术差距的前提下继续对FDI的溢出效应进行分析。

(1)技术水平差距对溢出效应的影响

学者们通常用行业的研发投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或行业的资本密集度来衡量某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行业的资本密集度来反映行业的技术水平。通过构建内外资人均资本之比,接下来将样本分为两组进行分别检验,一组为内外资技术差距大的行业,一组为内外资技术差距小的行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技术差距小的一组中,外资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T统计量在1%的置信水平下有效显著,说明外资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而劳动了投入的系数仅为0.015,对产值的贡献率偏小,T统计量达到1.8459,比较显著。在技术差距大的一组中,情况有所不同。外资的弹性系数虽然比较大,但是显著性明显降低,只有1.7206。从某种程度上说,较大的内外资技术差距制约了内资企业的工业总值增加。此时劳动力投入的系数十分不显著,只有0.7019,这说明在内外资技术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内资企业的劳动力效率比较低,对GDP的贡献很小,同时也暗示了,外资的进入会通过人员流动效应,借助其优厚的薪酬待遇,吸引一批优秀的内资人才,无疑这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表2 按照技术差距分组检验的结果

(2)外资企业外向型程度对溢出效应的影响

FDI的溢出效应还会受到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经济开放程度高,FDI的涌入可能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一个对外开放程度搞的行业通常意味着外资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当内资企业的优势比较弱小时,很容易受到外资企业的冲击,甚至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如果一个行业中外资企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这样的外资企业我们称之为“飞地”,那么它与国内相关部门的经济联系就会减少,无法充分发挥其溢出效应。

按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工业制造业中外向型程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皮毛羽毛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家具制造,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10个行业,其它18个行业属于外资市场导向型行业。下面进行分类检验。

外向型程度高的一组中,可以发现,外资的弹性系数为0.3373,T统计量为1.4,不显著,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只有0.0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有效。内资的资金投入十分显著。

表3 出口导向型行业的检验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外资的T统计量为1.5902,显著性不强。说明外资的溢出效应不是很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投入这一变量十分不显著,T统计量只有0.49,说明劳动力数量多不代表劳动力质量高,随着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对内资企业的劳动力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业单纯以低成本取胜的竞争战略日益受到挑战。

表4 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检验结果

五、结论

通过利用数据对我国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总体上来看,外资在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还比较明显;按照内外资技术差距进行分组检验,发现技术差距大的一组中,外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技术差距过大,导致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技术水平差距过大,外资企业与国内的企业上下游联系不紧密,阻碍了外资溢出效应的发生;按照外资企业开放度来分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的显著性都不高,这说明在我国,外资企业的开放程度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但是我们发现,在外资开放程度低的行业内,亦即市场导向型行业内,内资企业的劳动人员投入十分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内资企业的劳动效率低下所致,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冗员,造成资源浪费,在和外资的竞争中,一部分优秀人才都涌入到外资企业中,而且外资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也远远超过内资企业,这进一步又促进了外资企业的发展。

[1]Caves.Multinational firms,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host country markets[J].Economic,1974(41):176-193

[2]Globerman,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Efficiency Benefits in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2):42-56

[3]MagnusBlomstrom.ForeigninvestmentandProductive effieiency:the ease of Mexic[J].Joumal of industrial economies.1986(15):97-110

[4]Erwin Danneels.Disruptive Technology Reconsidered:a Critique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21):246-258

[5]张雪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3(4):16-23

[6]李广众,任佳慧.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各地区19个制造业行业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4):78~81

[7]周燕,齐中英.基于不同特征FDI的溢出效应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2):38~43

[8]尹永威.跨国公司在华汽车产业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6

[9]肖鹏.外商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营销的研究[M].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7

[10]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M].新华出版社.2003.1

[11]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上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29-36

[12]许罗丹,谭卫红,刘民权.四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6):14-25

The Study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Jun
School of Busines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ry to use a variety of technical mean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positive effects of direct investment,even including reverse spread of technology.Empirical Analysis of FDI technology spillovers in the manufacturing has found:from the overall point of view,foreign capital spillover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s still relatively obvious;Classifying the industries based on technology gap between local companies and foreign companies,we find that the group with higher technology gap doesn't show significant foreign capital spillover effect;Then we make out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penness to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And the result demonstrate that variable,foreign capital is not significant,concluding that the degree of openness to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doesn't affect spill effects remarkably.

FDI;Manufacturing Industry;Technology Spillover

F83

A

汪俊,男,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长沙,410083

猜你喜欢
内资跨国公司外资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