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灵活度训练可改善近视青少年的视疲劳症状

2010-01-12 01:32王丽华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视标屈光度镜片

王丽华/文

据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关爱青少年视力健康暨中研鹰视疗法高层专家研讨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初中生为55.32%,高中生为70.34%。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2位,患者人数仅次于日本。青少年近视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之一。

青少年近视眼呈现低龄化和程度逐渐加深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加-1.25 D左右,在配新眼镜时往往抱怨看近不清楚、有视疲劳等等。大部分出现症状的青少年都是由于原镜度数不足,相当于处于欠矫状态,采用全矫处方时调节力有变化所致。

1 方法

随机抽查150名近视屈光度变化在-1.00 D以上的青少年(新处方近视屈光度度较原镜增加-1.00 D以上,不考虑散光的影响),了解戴新眼镜的适应情况。随机抽查的近视青少年,平均每1年更换1副眼镜,每1年近视屈光度都较前1年增加-1.00 D~-1.50 D左右,而且配戴新镜后都不同程度地抱怨新镜视近距离物体模糊,视疲劳症状明显。部分学生在变换距离,如看黑板后再看书本有片刻模糊。所抽查青少年的情况报告如下(表1)。

表1

2 分析

考虑戴原镜相当于处于近视的欠矫状态,一般欠矫-1.00左右,则看近时使用的调节力相对较小,现在戴了全矫的眼镜之后,理论上认为达到了正视眼的标准,看近调节力增加了,会在短期内出现视疲劳。

3 检查

在全矫的基础上,为换新镜后有视疲劳症状、近视屈光度有增加的青少年进行调节功能的检查,包括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和相对调节,结果如下(表2)。

表2

4 调节灵活度的检查方法及调节灵活度不良的训练方法

调节灵活度是指调节刺激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交替变换,在调节刺激每一变化时,当视标清晰立即报告,计算每分钟的循环次数。

4.1 调节灵活度的检测方法

标准的检测方法是使用±2.00 D Flipper镜片,在40 c m处,或在患者习惯的阅读距离,视标相当于0.6或0.8视标。利用Flipper镜片,这是一对一侧为+2.00 D、另一侧为-2.00 D的镜片,以手置于被检者眼前,测试距离于40 c m处,注视0.6视标。在每次翻转镜片时,镜度迅速由+2.00 D转为-2.00 D,嘱被检者注视视标,待一变清晰立即报告,如此计算其1分钟内可重复的循环次数(从正镜度变换到负镜度,再回到正镜度,称一循环次)。一般正常者单眼检测每分钟12次翻转,如低于11次或双眼检测低于8次视为异常。单眼和双眼都要测定,双眼测量时为了防止出现抑制,可结合偏振片进行。正常的测试结果是单眼每分钟翻转12个周期,双眼为每分钟翻转10个周期,测定时光线要亮一些。

Flipper镜

视标

4.2 调节灵活度不良的训练方法

训练时在屈光度全矫的基础上,逐步采用±1.00、±1.50、±2.00的Flipper镜进行训练,所抽查的150名学生,在训练2周(10次)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4周后视疲劳症状完全消失,训练的结果报告如下(表3)。

调节灵活度训练进行中

表3

5 结论

建议近视屈光度有增加、有视疲劳症状的青少年采用调节灵活度训练,而不要简单地采用欠矫处方。使用Flipper镜训练调节功能不良,对于处于近视阶段的青少年有很大意义:首先改善了近距离用眼状况,缓解了视疲劳症状;其次在全矫的基础上进行了调节灵活度训练,帮助青少年适应新的处方,避免了因为看近不舒适而采取欠矫,因为欠矫更容易诱发近视的快速增长。总之,采用Flipper镜训练近视青少年的调节灵活度,简单、易操作,而且可以明显改善视疲劳症状。对于有明显视疲劳的近视青少年,还要进行集合功能的检查、眼位检查、结合调节功能的检查结果综合考虑,给予合适的处方或进行视觉训练。

本文数据均来自笔者所抽查顾客的检查结果,由于所抽查人数有限,而且检查方法及仪器操作可能存在误差,所以上述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视标屈光度镜片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360°环焦镜片浅析
防蓝光镜片那些事……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镜片科技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散瞳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
810例高度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