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频感应电炉修炉工艺及炉胆结构的改进

2010-01-24 00:39和丽云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0年3期
关键词:炉衬石英砂电炉

和丽云

(唐山市水泵厂,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厂主要产品为各类工业用离心泵,其中部分零部件所用材质如低合金耐磨铸铁、高铬耐磨铸铁、碳钢等主要利用工频感应电炉熔炼,月产量在150t左右,在炉衬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炉衬打制的质量是电炉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

1 感应电炉炉体结构

感应电炉炉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炉体结构示意图

2 修炉工艺

1)将炉衬材料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制好(6目~12目石英砂15%,12目~20目石英砂8%,20目~40目石英砂15%,40目~140目石英砂24%,140目以上石英砂38%,硼酸3%,水1~1.5%),放置1 h后待用。

2)炉底根据示意图铺设炉底板及耐火砖。

3)用5mm厚度的耐高温玻璃丝绝缘石棉布将电炉炉底与感应圈铺设好。要求石棉布与感应圈、炉底之间应该贴紧、贴实,不留间隙,以免打制炉衬时将石棉布损坏,不能起到保护感应圈、炉底板的作用;

4)炉底均匀铺设已经混制好的炉衬材料后打实,第一层可铺100mm用捣固机捣实,第二层铺设50mm~60mm,同样捣实、捣平,一般炉底厚度150mm左右;

5)将专用炉胆平稳放入炉腔中,要求炉胆与感应圈之间间隙均匀,形成炉衬侧面厚度;

6)在感应圈与炉胆之间逐层加入已经配制好的炉衬材料,并不断打紧、打实。要求炉衬侧面紧实度均匀并且达到一定的紧实度,具体需根据不同的炉衬材料来确定。

7)取出炉胆,用适量混制好的炉衬材料加2%水玻璃混制均匀后,修出炉领及炉嘴,打炉过程结束。

3 炉胆结构改进

改进前使用的炉胆为铸铁实体,尺寸为φ550×φ480×900(mm),形状如图 2a)。 该结构炉胆,因其锥度小,表面光洁度低,加上炉衬紧实度高,每次打炉取出炉胆时,须用力去敲震,有时取出炉胆相当困难,甚至1 h~2 h。该操作容易将已打制成型的炉衬震裂,同时可能损坏电炉感应圈,降低电炉寿命。

图2 炉胆结构

改进后的炉胆用10mm钢板卷制焊接而成。炉胆侧面钢板对接处留3mm缝隙,外面一侧焊3mm~4mm厚钢板,长度与炉胆高度相同,宽度为25mm将缝隙遮挡,防止打炉过程中炉衬材料填充缝隙。炉胆底部与侧面焊牢固,其结构如上图,尺寸为φ560×φ490×950,该结构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张紧装置——用两根长度为750mm、6.3角钢,同时配钻10个φ12孔均布,将角铁对应平行焊接在钢板对接处,两孔之间连接M10×90螺栓,每当打完炉后,对称紧固螺栓,炉胆直径便缩小,从而使炉胆与炉衬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吊装炉胆无需敲振即可容易吊出。感应圈及炉衬不受任何损坏。从而大大增加了电炉及感应圈的使用寿命。

4 结 论

目前采用的打炉工艺属于“湿打工艺”,其优点是无粉尘,易打结,无烧结,坩埚可回用、成本低,因此普遍适用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该工艺存在其不足之处,由于湿打在配料中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酸,所以有漏电危险。但是生产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不安全隐患完全可以避免,首先打制好的炉衬在烘干时一定要保证烘干时间,要求从内到外干透;其次在感应电炉操作台铺设绝缘橡胶或绝缘板;再次铁水出炉时一定要断电操作。经生产实践验证,生产中只要按规范操作,该工艺安全可靠。

炉胆结构改进后打制的感应电炉,熔化出炉温度为1530°C的高铬耐磨铸铁时,使用寿命为130~150炉次;炉胆改进前打制的感应电炉熔化同样材质的铁水,使用寿命为60~80炉次。同样熔化碳钢或不锈钢类材质,炉衬使用寿命也有明显提高。因此打炉用炉胆结构的改进,使感应电炉使用寿命提高了一倍多,从而工人劳动强度及铸件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生产效率明显得到提高,该工艺改进深受生产车间及操作工人的欢迎。

猜你喜欢
炉衬石英砂电炉
攀钢突破钛渣电炉煤气回收与钛精矿干燥闭环利用技术难题
电炉炼钢现状及其“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鸣律
石英砂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含Pb2+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钛渣熔分电炉冷凝式耐火材料炉衬的研究
废钢预热技术在电炉炼钢中的发展应用
冷水江市回收废旧炉衬耐材打造循环产业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
筑炉方式对中频感应炉炉衬寿命的影响
电炉车间基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