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2010-01-26 02:24李燕舞
重庆医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纤溶稳定期血气

李燕舞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成都 6100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李燕舞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成都 61003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与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66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4项凝血标本和D-D、血气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患者 Fbg和 D-D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期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D-D、Fbg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浆D-D、Fbg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5)。结论对COPD患者进行监测Fbg和D-D水平,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疾病的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近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发病率在40岁以上人群为8.2%[1]。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要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1]。AECOP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患者及医疗体系均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AECOPD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住院时间、次数,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 T)、纤维蛋白原(Fbg)等4项凝血标本是反映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Fbg是由肝脏合成的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人们发现血浆Fbg升高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血栓前状态、肺组织损伤的指标。人体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为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在血栓栓塞时因血栓纤维蛋白溶解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本研究旨在检测COPD患者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收治AECOPD和COPD稳定期的住院患者资料,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病例排除:测试前2周服用过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功能障碍性疾病及血液病的病例。其中AECOPD患者 180例,年龄(62±14)岁,男98例,女 82例;COPD稳定期患者166例,年龄(60±15)岁,男92例,女74例;正常对照组 4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年龄(57±12)岁,男21例,女 19例。

1.2 标本采集 (1)取血时间:COPD组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及治疗缓解后清晨抽血,正常对照组为清晨空腹抽血,血气分析为住院当时及缓解期抽血。(2)检测方法:①取静脉血3 mL置于1/10体积抗凝液(0.109 mL枸橼酸钠)的试管中,充分混匀,血标本无凝固、溶血、脂浊,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血浆)置于-20℃冰箱保存。②血气分析抽动脉血1 mL(肝素抗凝),由血气分析仪测定。±s)

表1 AECOPD、COPD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凝血4项、D-D水平、血气分析值比较(x

1.3 检测项目、仪器及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测定PT、APTT、TT、Fbg、D-D;D-D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试剂为德国Dade behning marburg公司产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血气分析与D-D、Fbg的相关性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急性加重期Fbg和D-D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Fbg和D-D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 T、T T含量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浆D-D、Fbg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COPD急性加重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血浆D-D、Fbg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5),结果见表1。

3 讨 论

COPD患者肺部基本病理表现是肺气肿与小气道炎症,不仅肺泡受到破坏,而肺泡间隔组织中微血管、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也受到损害。由于肺血管存在大量受体和血管活性物质,当肺血管内皮细胞等受到激活、损伤后,可发生功能紊乱,大量释放炎症介质,激活凝血系统;低氧血症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增加了血液的黏度;此外,氧化应激、高碳酸血症均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而损伤的内皮细胞促进血液凝固[2],COPD患者出现高凝状态。Ogawa等[3]报道缺氧状态下改变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凝血酶调节蛋白表达,从而促进凝血系统激活,是COPD患者肺血管易发生微血栓栓塞的重要原因。

目前认为,某些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在血栓形成之前,其体内已存在一种被称为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的病理过程,亦有称为血栓前期(prethrombotic phase),系指其血液有形成分或无形成分的生物化学及流变学的病理性改变。可表现为:(1)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被刺激;(2)血小板与白细胞被激活或功能亢进;(3)凝血蛋白(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或被活化;(4)抗凝蛋白(抗凝因子)含量降低或结构异常;(5)纤溶因子含量减少或功能减弱;(6)血液黏度增加或血流减慢等。在此类病理状态下,循环血液可能发生但又并不必然发生血栓形成,若能根据某些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及早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存在,采取适当措施,可望改善疾病的预后[4]。目前学者把COPD出现静脉血栓塞症(venous throm boebolism,VTE)的机制主要归结为COPD的血栓前状态,并从相应的指标加以论证[5-7]。

但常规试验,如PT、APTT等常难以及早发现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近年来人们发现血浆Fbg升高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血栓前状态、肺组织损伤的指标。Gan等[8]报道Fbg是气道炎症的系统性标记物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PT、APTT、TT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bg水平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可能存在血栓前状态,AECOPD组水平高于COPD稳定组,表明COPD进展为AECOPD时,Fbg含量也明显升高,AECOPD时可能导致血栓发生率进一步增高。

人体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血浆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发生,对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表明,D-D水平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期D-D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期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COPD患者体内存在血栓形成,伴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并随COPD病情发展,含量进一步增加,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12]。本文显示,AECOPD期PaO2与D-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动脉血PaCO2与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患者血浆D-D水平的增高有着密切关系。有研究证实:COPD患者应用肝素治疗后,患者D-D、Fgb等凝血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伴有动脉血PaCO2降低及PaO2增高,这表明凝血系统变化与血气改变密切相关[12-15]。

COPD患者的高凝状态和肺动脉高压时发生微血栓栓塞情况与血浆中Fbg和D-D含量高低一致,因此,对COPD患者进行监测Fbg和D-D水平,临床治疗中改善缺氧、通气功能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4):8.

[2]李立宇,王辰,庞宝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081.

[3]Ogawa S,Sheenwas R,Brett T,et al.The effect of hypoxia o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modulation of barrier and coagulant function[J].Br T Haemotol,1990,75(4):517.

[4]谢敏,王曾礼.肺癌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36.

[5]Dahl M,Tybjaerg-Hansen A,Vestbo J,et al.Elevated plasma fibrinogen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ncreased risk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4:1008.

[6]Ashitani J,M ukae H,Arimura Y,et al.Elevated plasma procoagulant and fibrinolytic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ern Med,2002,41:181.

[7]Kwaan HC,Wang J.Hyperviscosity in polycythemia vera and other red cell abnormalities[J].Semin Thromb Hemost,2002,29:451.

[8]Gan WQ,Senthilselav A.Ae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a meta-analysis[J].Thorax,2004,59(7):574.

[9]程莉,刘茜.老年AECOPD患者血浆 D-二聚体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7):847.

[10]Mispelaere D,Glerant JC,Audebert M,et al.Pulmonary embolism and sibilant typ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compensations[J].Rev Mal Respir,2002,19(4):415.

[11]Hartmann IJ,Hagen PJ,Melissant CF,et al.Effe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the performance of D-dimer testing,ventilation/perfusion scintigraphy,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and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2(6):2232.

[12]赵建华,冯孟森,王倩,等.抗凝治疗肺心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622.

[13]梁铭海,刘勇,苏伟强.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腺素E1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61.

[14]马五林.抗凝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8):32.

[15]Cordova C,Violi F,Alessandri C,et al.Improvement of blood gas levels after calcium hepar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hromb Res,1992,68:435.

R563;R446.112

B

1671-8348(2010)12-1592-03

2009-09-08

2009-11-17)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
纤溶稳定期血气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