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褐鳞蘑菇栽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2010-02-09 15:24吴文荣忻龙祚黄智鸿
中国食用菌 2010年3期
关键词:口蘑培养料出菇

吴文荣,忻龙祚**,黄智鸿,袁 丁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褐口蘑学名褐鳞蘑菇,是张家口特产口蘑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1]。产于张家口坝上地区,是国内首次在坝上草原发现并驯化栽培成功的名优口蘑品种。褐口蘑以其香味浓郁、口感鲜美、菌肉肥厚、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享誉海内外,素有 “草原明珠,蘑菇之王”的美誉[1]。但在褐口蘑生长发育的生活条件中,培养基质营养丰富,栽培空间相对密闭、阴暗、潮湿,温度适宜,在这种条件下极易引起病虫螨类发生,给褐口蘑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不注意就会丧失经济效益。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褐口蘑生产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现将张家口地区褐口蘑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杂菌性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1 鬼伞

在褐鳞蘑菇的栽培中经常有晶粒鬼伞、毛头鬼伞、黑汗鬼伞和粪鬼伞等杂菌发生。鬼伞俗称野蘑菇,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玉白、灰白或黄白,表面大多有鳞片,柄细长,中空。老熟菌盖展开,菌褶逐渐由白变黑,最后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2]。鬼伞是一种危害褐鳞蘑菇很大的竞争性杂菌,它属于草生类腐生菌,所需生活条件和褐鳞蘑菇相似。在褐鳞蘑菇播种后7 d~15 d就会出现鬼伞危害,由于鬼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褐鳞蘑菇的生长,侵夺了培养料中的水分和养分,导致褐鳞蘑菇减产,严重时甚至绝产。鬼伞常因培养料不新鲜、碳氮比不合理或发酵不彻底,以及褐鳞蘑菇发菌阶段培养料温度过高、湿度过大、pH偏低而易大量发生。因此防止鬼伞发生,原料要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培养料的碳氮比和pH要合理;一旦发生,则及时人工拔除,防止孢子传播。

1.2 绿霉

绿霉也叫木霉,分布广,是食用菌栽培中极为常见、致病力强、危害较大的一种竞争性病害[3],几乎所有的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都会受到绿霉菌的侵染。绿霉是褐鳞蘑菇生产中的主要危害菌类之一,常发生在褐鳞蘑菇接种后2 d~7 d。主要表现为麦粒菌种播种后,菌丝不萌发,麦粒变绿色,甚至蔓延整个播种层,其发生原因是菇棚内空气湿度大并且温度高所致。其防治方法是:褐鳞蘑菇播种后加强通风、防止高温、减小湿度,严重发病时需把接种层发绿部分翻开去掉,重新播种即补种。

1.3 湿泡病

湿泡病也叫蘑菇疣孢霉病。其症状为幼菇受病菌盖疣孢霉菌侵染后,不能进一步分化菌柄和菌盖,变成不规则的块状组织,表面有白色绒毛状菌丝,后期转暗褐色,流出褐色汁液,腐烂发臭[4]。该病菌平时生活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一般由覆土带菌而带入菇床。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容易发生。防治方法:覆土带菌是褐鳞蘑菇得病的关键。在覆土前用0.1%施保功、克疣灵、特克多等药物或1%福尔马林喷洒覆土,一般100 m2用药量100 g(药液量视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50 kg左右),喷药均匀,喷后用薄膜盖闷12 h~24 h,然后打开透气,再上床覆土;疣孢霉孢子生存期能达1年以上,如是旧菇房进行栽培则旧架料一定要用上述药物喷洒处理,或用福尔马林熏蒸菇房,也可在二次发酵时用水喷湿旧床架,65℃保温2 h进行杀菌;避免在高温、通风不良的情况下重喷水,一但出现,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降温,对发病地方先撒食盐,后撒粉状石灰,并把死菇彻底清除。

1.4 褐色石膏霉

又叫丝萁霉,褐口蘑菌床上感染后,很容易引起减产。发病初期,在培养料和覆土层上出现灰白色绒毛状菌落后,迅速扩展,不久变成肉桂褐色或褐色的粉末。

该菌平时生长在土壤中有机物上。培养料腐熟过度、含水量偏高、温度高时极易发生。防治方法:培养料堆制发酵要充分,发酵时间不宜过长,以1个月以内为宜;栽培场地要选择上一茬没有种植过褐口蘑、姬松茸等食用菌场地;覆土时,要去掉表层土,取下层土壤覆盖,即取不含有机物的土壤来覆盖,切断传染源;出现该病后,先用石灰粉或盐覆盖,再喷洒50%多菌灵或2%甲醛溶液,方可抑制其扩展。

2 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2.1 死菇

菇房中发生菇蕾枯萎、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5]。菇棚持续高温、通气不良、养分不足、用水不当、菌丝老化、酸碱度不适,出菇过密且部位过高、病虫为害、滥用农药和菌种问题都能造成死菇。

防治方法:适时栽培,褐口蘑属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5℃~20℃,栽培季节安排在平均温度稳定在18℃~22℃为播种期。为防止高温死菇,栽培期要注意天气预报,当高温出现时,要慎重喷水,多开门窗,加强通风,降低菇棚温度,减少死菇;投足培养料,褐口蘑的生长发育与其它生物一样,需要有充足的营养基础,要使褐口蘑栽培获得高产,避免因营养不良而产生菇蕾死亡现象,在培养料配制时,要求投料量30 kg·m-2~35 kg·m-2, 碳氮比为 (28~30)∶1, 含氮量为 1.4%~1.6%, 并认真做好培养料的堆制和后发酵工作,以利于克服出菇后期因营养不足而死菇,从而使栽培获得高产;用优质种,用于生产的菌种需挑选菌丝生长健壮有力的,菌种培养基养分要充足,培养室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菌种培养过程要经常检查温度变化,使菌丝在适温下生长,及时淘汰被污染的菌种,使菌种生长旺盛,防止高温引起菌种老化和携带杂菌扩散蔓延,影响栽培生产;科学用水,褐口蘑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对水分和湿度极为敏感,栽培时应考虑菇棚内相对湿度和培养料的水分。在产菇期,室内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褐口蘑子实体中含水量几乎达90%,在产菇期所需的水分是从培养料和覆土中获得,因此栽培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3%为佳。在水分管理上应根据天气、出菇量,因时制宜,以 “晴天多喷,阴雨少喷,菇多勤喷,菇少慎喷”和 “结菇水要狠,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常”为原则进行科学管水,避免喷施关门水;通风换气,褐口蘑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样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散发代谢热量,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褐口蘑子实体发育有害,菇房长期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氧气不足,对褐口蘑生长发育等新陈代谢活动带来不良影响,进而造成死菇,因此在栽培管理中菇房的通风换气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2.2 硬开伞

硬开伞是尚未成熟的子实体,菌盖与菌柄分离开裂露出淡红色菌褶甚至脱离的现象[6]。当气温突然下降到18℃以下,昼夜温差超过15℃,菇房温度低时易发生。预防方法:注意天气预报,在低温来临之前,做好菇房保温工作,勿让冷风吹入,减少昼夜温差,同时在菇房走道、墙壁及地上喷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使床面保持适当含水量,促进整个子实体均衡生长。菌种老化、培养料养分不足也易造成褐鳞蘑菇硬开伞,因此选种要适龄,营养料合理且充足。

2.3 空根白心

褐口蘑空根白心是指菇柄内菌肉变成白色疏松的髓质,收缩脱落成中空的现象。当菇棚温度超过18℃时褐口蘑子实体迅速生长,此时如果喷水少,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覆土层的水分偏少,出现下湿上干现象,菌盖表面水分蒸发量大,菌柄中由于缺水便产生空根白心。

防治方法:温度过高时,在夜间或早晚通风降温,出菇时水分要调足,使覆土层含水量达到20%~22%,每采收一潮菇后要喷1次重水,使覆土层在整个秋菇盛产期能够不断得到水分的补充,子实体生长期间,要保持菇房相对湿度达到90%。

2.4 水锈病

水锈病表现为菇盖上出现铁锈色斑点,甚至斑点连成片[6],影响品质。发病原因:褐鳞蘑菇子实体出土后,床面喷水不及时通风,菇房空气湿度过大,菇体表面常有积水;出菇期间,空气潮湿而闷热,菇房温度高于18℃,则更易发生。防治方法:出菇期喷水后要注意菇房通气,待菇体表面水滴蒸发后,才可关闭门窗。此病只要注意出菇期间菇棚的湿度调节就可以很好进行预防和控制。

2.5 薄皮菇

子实体菌盖薄,菌柄细长,易破膜开伞,这种菇称为薄皮菇,此菇的商品质量低。

薄皮菇一般由出菇过密、培养料养分不足、出菇期间气温偏高、水分不足等原因造成。防治方法:诱导出菇要及时,在菌丝体尚未长到土表时,就要及时喷水诱导出菇;气温较高时,要加强通风换气和水分管理,降低温度,减慢子实体生长速度;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以手捏土粒能扁并可搓成圆形,不黏手为宜;往往第一潮菇易出现薄皮菇,须及时采收,防止菌膜破裂,降低产品质量。

3 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3.1 螨害

螨类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是食用菌害虫的主要类群之一,统称菌螨[3]。螨类繁殖力极强,一旦侵入,危害极大。危害特征:褐鳞蘑菇菌丝萌发后取食菌丝,严重时能将菌丝和幼嫩子实体吃光。螨虫喜在潮湿、温暖的场所生活,平时在棉籽壳、米糠和菜籽饼等原料中生存,在褐口蘑堆肥中也常见螨虫发生。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菌种培养室和食用菌栽培场环境要整洁卫生,根除杂菌污染;及时处理废菌种瓶,及时沤制或深埋废料,杜绝螨虫滋生地;菇房播种7 d后,在料面放1块塑料布,1 min~2 min后拿起观察,如发现螨类,必须彻底消灭在覆土之前。一般先在菇房内喷洒0.5%敌敌畏,在低于20℃的条件下,关闭门窗,用1 kg敌敌畏熏蒸18 h左右;堆制发酵料中发现有螨虫时,喷洒800倍~1 000倍敌敌畏液,然后用塑料薄膜密闭1 d,方可杀死螨虫。

3.2 菇蝇、菇蚊

菇蝇成虫体长6 mm~9 mm,暗灰色。幼虫体长8 mm~12 mm,白色,头部尖,尾部钝。蛹长椭圆形,长6 mm~8 mm,呈红褐色至暗褐色。菇蚊一般成虫体长,4.5 mm~6 mm,幼虫体长10 mm~13 mm,体长筒形。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3]。防治方法:傍晚在菇棚稍亮处会集聚着大量的菇蝇、菇蚊,此时可用敌敌畏 (DDV)水溶液集中喷杀或在夜间用灯光集中引诱喷杀;平时应在通风口处吊喷沾有敌敌畏液的布条,在床面插上沾有敌敌畏液的棉球熏驱;在床面没有蘑菇时,按照说明喷洒敌菇虫等有机杀虫剂;室内灯套上杀虫灯罩进行诱杀。

3.3 喈菇瘿蚊

喈菇瘿蚊主要以幼虫危害褐口蘑菌丝体,还可取食褐口蘑子实体,从菌柄开始取食,在菌柄咬出孔洞直至菌盖。喈菇瘿蚊在较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喜在枯树叶、菜叶、腐烂有机物上生活,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腐烂有机物质的特性。

防治方法:培养室在使用之前,喷洒杀虫剂如2.5%溴氰菊酯1 250倍~2 500倍液,或敌敌畏800倍~1 000倍液杀灭害虫;堆制培养料发酵时,调节培养料的水分至含水量65%~70%,避免培养料偏干,引起大量瘿蚊生长;栽培时,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恶化瘿蚊生长条件,控制菌瘿蚊危害;出现菌瘿蚊为害后,在出菇之间或采收结束后,喷洒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同时加强水分管理,防治瘿蚊对产量的影响。

4 综合防治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或降低褐鳞蘑菇的病害发生,应从其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和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使褐鳞蘑菇的生产不仅高产、高效而且优质无污染。

严把菌种关,选用优质抗病菌种;菇房、菇床严格灭菌;培养料配方适宜,含水量适中,新鲜无霉变;生产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外要经常进行消毒、杀虫处理。生产工具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生产中废弃料应运到远离菇房的地方;合理使用药剂,掌握合适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

总之,褐鳞蘑菇病害的防治,较理想、较安全的方法是搞好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创造有利食用菌生长而不利病菌和害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做到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1]王谦,付强.几种培养基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4): 1021-1023.

[2]尤月芹.双孢菇病虫害的防治[J].中国农技推广,2002(3):64-66.

[3]唐玉琴,李长田.食用菌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罗仰奋,林丛发,阮瑞国.闽东食用菌病虫害调查及防治[J].食用菌,2000(3):39-40.

[5]张凤英.香口蘑的特性及栽培要点[J].中国食用菌,2007,26(4):58-59.

[6]朗咸仁.双孢菇出菇期常见生理病害的成因[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4(5):36.

猜你喜欢
口蘑培养料出菇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草菇出菇为何怪
我最喜爱的蔬菜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杨树口蘑化学成分的研究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你洗掉的可能是口蘑的营养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