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les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检测及分析

2010-02-09 23:49王志学魏素琴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病组内皮素玻璃体

王志学 魏素琴

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Eales病(Eales disease),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视网膜血管炎症性疾病,以血管的炎症渗出,玻璃体反复出血为特征,是常见的严重危害视力的眼底疾病之一,最终可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继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而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但至今其确切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参与了视网膜血循环的调节,并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1〕。本文针对ET-1在Eales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Eales病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青壮年。(2)双眼或单眼反复玻璃体积血。(3)双眼或单眼周边视网膜的血管周围炎。(4)发生于周边视网膜血管周围炎的同一只眼或另一只眼的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增生性改变〔2,3〕。

1.1.2 Eales病分期标准:(1)新生血管前期:仅有血管渗漏荧光或视网膜无灌注区,未出现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者。(2)新生血管期:已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盘新生血管可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同时出现),及由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根据分期标准,将纳入的Eales患者归入相应组别,其中双眼患病的病例只要有一眼出现新生血管,就将该病例归入新生血管期组。

1.2 纳入标准

Eales病组:经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Eales病的患者。

正常对照组:选择与Eales病组年龄性别较相配,视力或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眼压正常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Eales病组:其他原因引起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及合并眼科其他相关疾病者;局部病灶如牙齿脓毒病灶、中耳炎、鼻窦炎或身体其他处有感染病灶等引起视网膜血管炎者;全身情况检查和病史中有以下疾病者:结核,Behect病,Buerger病,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多发性硬化,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原田—小柳氏病,中间葡萄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型红细胞病,类肉瘤病,交感性眼炎,免疫缺陷病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肾等全身严重系统性疾病等。

正常对照组:全身情况检查提示心、脑血管、肾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

1.4 临床资料

纳入观察的Eales病患者共40例,男性32例,女性 8 例,男女比例为 4∶1;年龄 15~49 岁,平均(28.60±11.76)岁;Eales病病程 15 天~5 年,平均(13.93±17.17)个月,但 80%的患者病程小于 1年;双眼发病30例,单眼发病10例,共70只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1者 12眼,0.1~0.5者 24眼,≥0.5者34眼。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 20~43 岁,平均(29.70±6.19)岁。

Eales病患者中新生血管前期组16例,新生血管期组24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16眼仅有血管渗漏荧光和组织染色,22眼出现无灌注区还未有新生血管,6眼刚出现新生血管,22眼已合并玻璃体出血,4眼合并视网膜脱离。

1.5 方法

受试者均于晨起空腹,静坐至少15分钟,于肘正中静脉采血2毫升,注入含7.5%依地酸二钠30 μl和抑肽酶40 μl的试管中,混匀,于4℃温度下,以3 000 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分两份于-35℃的冰箱中保存。测定前,使样品置于室温中复融,再次于4℃下,以3 000 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测定。内皮素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专人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Eal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ET-1值的比较

Eales病组 ET-1 平均值(22.09±7.01)pg/ml,正常对照组 ET-1 平均值(16.74±4.78) pg/ml,两组比较Eales病组ET-1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Eales病不同分期的ET-1值比较

新生血管前期组ET-1平均值(22.01±5.17)pg/ml,新生血管期组 ET-1 平均值(22.13±8.11) pg/ml,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ET-1值与性别、年龄、病程的关系

①与性别的关系:正常对照组中男性的ET-1平均值(17.24±4.94)pg/ml,女性 ET-1 平均值(15.57±4.57) p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ales病组中男性 ET-1 平均值(22.99±6.97)pg/ml,女性ET-1 平均值(18.48±6.29) pg/m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年龄的关系:正常对照组ET-1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 0.403,P=0.078,无统计学意义,指标与年龄无直线性相关。Eales病组ET-1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 0.459,P=0.003,有统计学意义,ET-1与年龄成正相关。③与病程的相关性:ET-1与病程的相关系数为 0.041,P=0.800,无统计学意义,说明ET-1与病程无直线性相关。

3 讨论

Eales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对年轻人的视力影响很大,虽然目前对该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它的命名、临床表现,还是关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还不是十分规范和统一,特别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Eales病患者男性居多,年龄多数在18~40岁之间,平均小于30岁,一般双眼先后发病,多因一眼影响视力来就诊,检查时发现另一眼同时患病,该病的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就诊较晚,就诊时多见先患病眼病情较重,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多予对症治疗,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病情经常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视力丧失。所以许多学者对Eales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多方向研究,以期待给该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ET-1是目前已知内皮素三种同源异构体中收缩血管作用最强的因子,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调节因子,参与机体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其功能被认为是一种局部激素的作用。生理情况下,血浆ET-1含量很低,ET-1的大量释放,可能是机体在某些状态下的一种内源性反应。许多学者已证实患者血浆中ET-1水平与一些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相关。

本研究发现Eales病组血浆ET-1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如下:Eales病先是表现为周边视网膜静脉的炎症,这炎症可能是某种细菌或病毒〔4〕直接造成,也可能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变态反应,亦或是以上原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得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暴露了视网膜自身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但无论是何种原因,最终都是造成了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ET-1分泌增加,ET-1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和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作用,使得血管管腔变窄,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同时静脉本身的炎症浸润或炎症产生的毒素可使静脉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受损及增生,还有炎症本身造成的炎性细胞的侵犯,也使得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加重视网膜的缺血缺氧,视网膜的缺血缺氧又刺激ET-1分泌增加,ET-1的增加则又进一步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视网膜的损伤。另外,ET-1也能刺激炎症反应,ET-1的增加可能本身也加重了Eales病的血管炎症反应,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血管生长因子释放〔5〕,内皮细胞增殖,产生大量的异常的新生血管,且新生血管经常引起玻璃体出血、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及其引起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即进入了Eales病的新生血管期。ET-1的上述作用均是耗能过程,最终将导致视网膜局部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量的异常以及局部微循环自动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可能促进了Eales病的发生与发展。

本研究对患者自身某些因素与ET-1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ET-1水平与性别和年龄相关性研究中,均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ET-1的分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这与许多文献报道相符。但Eales病组的ET-1含量却与年龄成正相关,推测大年龄患者的血管硬化〔6〕、血粘度增高等在Eales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是个影响因素,其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Eales病组中男性患者的ET-1含量高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和女性体内的不同激素水平对病理状态下ET-1的分泌有一定影响,但其具体机制也有待研究。另外Eales病组ET-1的含量没有随着病程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加,而且Eales病组新生血管前期组与新生血管期组的ET-1的水平也没有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报道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不同,国内有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证实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ET-1的水平随之增加,并提示:及时检测ET-1对于预防和治疗微血管病变具有指导价值〔7〕。

总之,Eales病的发生可能与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增高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并且随着ET-1在Eales病发生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必将给Eales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1 HaefligerⅠO,Flammer J,Luscher TL.Nitric oxide and endothelin-1 are important regulator of human ophthalmic artery[J].Ⅰnvest Opththalmol Vis Sci,1992,33(7):2340-2343.

2 张惠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M].//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35-2237.

3 Biswas J,Sharma T, Gopal L, et al.Eales disease: an update[J].Surv Ophthalmol,2002,47(3):197-214.

4 Yasuko N,Mitsuru N,Daisuke T.Retinalperiphlebits as zoster sine herpete[J].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2001,119(10): 1150-1153.

5 万新顺,刘瑞芳,刘向玲,等.Eales病患者眼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J].眼科研究,2003,21(3):318-320.

6 李 虹,浦剑虹,王芬蝶.高血压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浆内皮素、脂蛋白(a)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2):121-122.

7 黄敬泽,张闿珍,王 健.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3):166-168.

猜你喜欢
病组内皮素玻璃体
在DRG付费下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前10病组分析研究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共病情况分析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内皮素-1及血栓素B2影响的比较
小儿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相关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