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穴八针”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

2010-02-09 23:49贾海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攒竹风池合谷

张 彬 庞 荣 贾海波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先师庞赞襄教授提出的“四穴八针”法治疗内外眼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四穴八针

所谓“四穴八针”,是指将承泣、太阳、攒竹、风池作为四个主穴,然后同时针刺两侧主穴的治疗方法。从临床效果上看,它具有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恢复视功能的作用。

1.1 承泣

穴名简释:承,承受;泣,泪水。穴在目下,如承受泪水之部位。部位:在面部眼下方,正坐直视时,正当瞳孔直下,也即下眼睑与颧部的移行处。局部解剖:①针刺通过的组织层: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②神经、血管:三叉神经第2支分支,面神经之颧支;眶下动脉和内眦动脉。

主治:眼睛赤肿疼痛,夜盲症,溢泪症,口眼歪斜,近视,散光,青光眼等。

穴意与配伍:本穴取意于承接眼泪的部位,系足阳明胃经、阳跷脉与任脉之会穴。有疏风活络、开窍明目的作用。配风池、太阳、睛明、合谷治疗视神经萎缩,配风池、太阳、曲池、治疗青光眼。

1.2 太阳

穴名简释:太,高、大、极、最之意;阳,阴阳之阳。头颞部之微凹处,俗称太阳穴,穴在其上,故名。部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局部解剖:①针刺通过的组织层:皮肤,皮下组织,颞肌。②神经、血管:三叉神经第2、3支分支,面神经颧支,颞浅动脉分支。

主治:眼红肿疼痛,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头痛,偏头痛,头晕,牙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等。

穴意与配伍:有疏风散热、清头明目的作用。配风池、合谷等穴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配风池、头维、合谷治疗头痛,偏头痛,配下关、地仓、迎香、人中治疗面神经麻痹等。点刺此穴的浅静脉出血可治疗因高热或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剧烈头痛。

1.3 攒竹

穴名简释:攒,簇聚;竹,竹子。穴在眉头,眉毛丛生,犹如竹子簇聚。部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局部解剖:①针刺通过的组织层: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②神经、血管: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之额神经,面神经之颞支;额外侧动脉。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夜盲症,迎风流泪,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穴意与配伍:有宣泄太阳热气、活络明目的作用,配风池、太阳、睛明、丝竹空、合谷治疗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配风池、太阳、光明治疗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1.4 风池

穴名简释:风,风邪;池,池塘。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如池,为祛风之要穴。部位: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府穴的外侧,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局部解剖:①针刺通过的组织层: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②神经、血管: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枕动脉。

主治:目泪出,目内眦赤痛,目不明,夜盲症,迎风流泪,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以及洒淅寒热,伤寒,热病汗不出,头痛眩晕,伤风,暑病,鼻衄,鼻塞,鼻渊,耳聋,耳鸣,牙痛,颈强不得回顾,落枕,痹症,荨麻疹,丹毒,无脉症,神经衰弱,中风不语,昏迷,甲状腺肿大等。是治疗头痛、脑疾患、眼病、耳病、口鼻病、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病症的常用要穴。

穴意与配伍:系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疏风解热、清头开窍、明目益聪的作用。配大椎、合谷、外关、太阳治疗感冒发热、头痛,配肝俞、肾俞、角孙、太阳、丝竹空、攒竹、合谷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配曲池、内关、足三里、太冲治疗高血压。

2 适应症及加减穴位法

2.1 内眼病

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针刺双侧四个主穴(即四穴八针)。早期白内障、高度近视性眼底改变、玻璃体混浊:四穴八针加上星(前额上正中入发际5分)、百会(头顶中央旋毛中)。视网膜色素变性:四穴八针加手三里(曲池下2寸)。癔病性目盲:四穴八针加通里穴(手腕侧后1寸陷中),此穴可以用重刺激手法,不留针。眼压控制的青光眼患者也可以通过施用四穴八针来维持或改善视功能。

2.2 外眼病

急性结膜炎并见羞明、眼睛疼痛甚者:予四穴八针去承泣。各种角膜炎见羞明、眼睛疼痛甚者:四穴八针去承泣,加上星、百会。麻痹性斜视或兼有上睑下垂者:四穴八针去攒竹,加透眉穴(即丝竹空透攒竹)穿皮刺1寸半深。眼疲劳(即双眼不能久视,久则视昏头痛眼胀)及干眼证:四穴八针加上星、百会、头临泣(目瞳子正中直上入发际5分)。弱视:四穴八针加透眉穴。眉棱骨痛:四针八穴去承泣,加上星、百会、头临泣。迎风流泪:四穴八针加上星、百会。远视眼、近视眼:针刺双侧四主穴后可以增加视力,但是远期疗效多数不能巩固。

3 针刺手法及留针时间注意事项

我们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无特殊情况下一般不提插,留针时间不捻转。一般承泣针刺5分至1寸,太阳针刺3至5分,攒竹由眉端自上向下穿皮针刺3至5分,风池针刺5分至1寸。每次留针30~45分钟,12次为1个疗程。在针刺过程中,有些穴位拔针后可以有轻微的出血,以棉球拭之即可。但承泣穴,有时拔针以后出血比较多,红肿高起,可以按其穴位之处止血,而后以手揉之,令其肿消,一般1周左右,皮色可以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攒竹风池合谷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高血压的简易按摩疗法
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
墨风池诗词选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