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2010-02-10 02:46王永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拆线翼状胬肉

王永强

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其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我院自2002年至2008年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皆来自我院2002年~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9例,女27例,年龄36~68岁,其中睑球粘连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3例,所有患者胬肉均生长多年,皆位于鼻侧,头部达于角膜缘内,严重者近遮瞳孔。

1.2 方法

1.2.1 胬肉切除:术前3天点抗生素滴眼液,手术必须在显微镜下操作,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后,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用有齿镊夹住胬肉颈部,穿线顺头部方向钝性分离。尽量使角膜表面干净,用剪刀沿胬肉颈两侧剪开胬肉,于泪阜前3mm处剪开体部,充分暴露胬肉下巩膜,烧灼止血,注意不要损伤内直肌。

1.2.2 角膜缘干细胞植片制做及移植:同侧上方球结膜下利多卡因麻醉,使结膜与筋膜分开,根据植床大小及形状,用刀片在同侧12点角膜缘前0.4毫米处透明角膜上做弧形板层切开,相当于角膜缘后1毫米处巩膜上做相同深度的巩膜板层切开,顺延剖分至角膜缘相应部位,获取角膜缘干细胞植片,上皮面朝上,植片角膜缘侧紧邻受眼角膜缘,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缘及巩膜侧,取材处不予处理。

1.3 术后处理

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0.5ml,隔天清洁换药,滴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滴眼液,10天左右拆线,拆线后3~6个月复查,此后不定期随访。

2 结果

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异物感,眼睑水肿,植片水肿、充血等并发症,拆线后植片逐渐恢复正常,全部成活,有3例拆线较晚,有5例于植片外有新生肉芽样组织,表麻下剪除,观察半年至1年,无1例复发,较我院以前单纯胬肉切除复发率(15%)降低,大部分患者视力提高。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流行病学显示,有两个因素与它发生有密切关系,一是所居地区的地理位置,二是暴露于日光及风沙下的时间,另外遗传也是其发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而局部泪液异常、Ⅰ型变态反应、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也被认为与胬肉的发生有重要关系〔1〕。多种因素导致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屏障功能被破坏,引起细胞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此外受损的干细胞还可能释放血管生长因子,加速翼状胬肉的形成〔2〕。干细胞完全丧失的眼表疾病,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而角膜干细胞功能部分丧失的眼表疾病,则通过改善角膜缘细胞基质条件后可以得到缓解〔3〕。无论何种角膜缘移植术,均以自体角膜缘移植效果最佳〔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通过供体干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的向心性移行来修复、稳定受损的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因接近眼表生理特点而更稳定〔4〕。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成活率高,比单纯胬肉切除的复发率低,且并发症较少,是目前重建角膜结构恢复眼表功能最合理的途径,且方法简单,是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一种方法。

1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

2 卢春富,苏秋荷,王雪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眼科杂志,2005,2(2):365.

3 韩德民,王宁利.眼科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4-107.

4 席晓勃,朱志中.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自体眼表移植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3):221-222.

猜你喜欢
拆线翼状胬肉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拆线
拆线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针头拆线法在门诊伤口拆线中疼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