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56例临床分析

2010-02-10 19:52樊茂吴茜倪林仙宋顺琪冯星星
中外医疗 2010年30期
关键词:合并症支原体抗体

樊茂 吴茜 倪林仙 宋顺琪 冯星星

(昆明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云南昆明 650034)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MP感染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占相当比例,除肺炎外,还可表现支气管炎、哮喘、腹泻等多种肺外损害,每隔3~7年有地区流行趋势[1],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提高对小儿MP感染的认识,现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我院确诊的656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均符合MP感染诊断标准[1]。其中男325例,女331例。年龄1岁以内56例(8.5%),1~3岁206例(31.4%),3~6岁的232例(35.4%),>6岁162例(24.7%)。

1.2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试剂为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原装进口试剂,该试剂经过欧盟CE认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大部分患儿均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B超、胸片、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MP-IGM抗体阳性构成比

656例MP-IGM抗体阳性患儿中,发病年龄1岁以内56例(8.5%),1~3岁206例(31.4%),3~6岁的232例(35.4%),>6岁162例(24.7%)。

2.2 主要症状体征

(1)发热:349例患儿有发热症状,占53.2%,其中热程<7d的208例,7~14d的106例,>14d的35例。(2)咳嗽:此656例中,单纯咳嗽的126例(19.2%),咳嗽伴喘息的64例(9.8%),咳嗽伴发热的349例(53.2%),不咳嗽的117例(17.8%)。(3)肺部有阳性体征的258例,占39.3%,其中有湿啰音98例(14.9%),干啰音85例(13.0%),痰鸣音75例(11.4%)。

2.3 病程

在小儿患者中,<10d390例,10~15d229例,15~30d35例,>30d2例。

2.4 X线检查

胸片提示肺内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44例(37.2%),条絮状密度增高影10例(1.5%),肺门影增浓16例(2.4%),仅肺纹理增多318例(48.5%),并发节段性肺不张12例(1.8%),胸腔积液5例(0.7%)。

2.5 实验室检查

WBC>10×109102例,WBC<4×1099例,CRP>10mg/L135例,CRP<10mg/L506例,WBC及CRP同时升高117例。心肌酶增高30例,血沉(ESR)增高22例,ASO增高1例,血清转氨酶(GPT、GOT)升高16例。

2.6 肺外表现

并发麻疹15例,川崎病13例,伤寒21例,乙型副伤寒2例,EB病毒感染13例,CMV感染8例,败血症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结核3例,哮喘5例,先心病3例,中毒性恼病4例,过敏性紫癜4例,死亡1例。

2.7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均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阿奇霉素5~10mg/kg.d-1,每天1次,4~5d为1个疗程。有混合感染者加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有肺外损害及合并症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病例经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3 讨论

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MP感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原因[2],也是呼吸道感染爆发流行的常见原因。既往认为,MP感染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好发,而本组发病年龄1岁以内56例(8.5%),1~3岁206例(31.4%),3~6岁的232例(35.4%),>6岁162例(24.7%),提示婴幼儿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与国内报道相似[3]。因此要提高对婴幼儿MP感染的认识,婴幼儿MP感染表现无特异性,多伴喘息[4],因此,在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因重视MP感染的诊断。咳嗽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咳嗽占82.2%(539/656),早期多表现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且夜间较重,晚期痰多而粘稠。本组53.2%(349/656)的患儿出现发热其中热程<7d的208例,7~14d的106例,>14d的35例。此外,随着MP感染发生率的上升,其肺外合并症也逐渐增多,且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本组肺外合并症100例,发生率15.2%,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免疫学发病机制和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5]。

MP感染的辅助检查包括血MP-IGM、痰MP-PCR、痰培养、冷凝聚试验等,MP培养阳性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因需时太长、操作繁琐、阳性率低,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目前血清学检测是诊断MP感染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MP-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本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IGM,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MP早期诊断有较大帮助。因此,在儿科病的诊治中,对于高热不退、病程长且病因不明确的疾病因考虑进行MP-IGM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非典型微生物,其抗原物质存在于细胞膜,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糖脂[6],因此可应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应注意合并细菌感染及复发可能,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应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应用,同时高度重视肺外合并症的发生,以便合理治疗。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71~1172.

[2]沈叙庄,杨永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5):225~227.

[3]赵军,文红,李艳秋,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56~57.

[4]舒兆秋,廖蕴宏,任风光.武汉市青山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4(3):43~4 5.

[5]尹飞,岳少杰.临床儿科新理论和新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7~370.

[6]刘又宁.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03~506.

猜你喜欢
合并症支原体抗体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
对45例脑出血患者各种合并症的分析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