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畜牧业强省的途径

2010-02-10 20:50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
中国畜牧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畜产品规模化畜牧业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 赵兴泉

浙江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但作为农业十大骨干主导产业的畜牧业,在克服了超强台风、高温高热、特大雪冻等自然灾害与三鹿奶粉事件、禽流感、猪链球菌和口蹄疫等疫病影响的基础上,仍然逆势而上并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到2008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87.23万吨、60.65万吨和22.98万吨,分别比1998年增80.1%、91.33%和187.61%;畜禽养殖业产值实现418.86亿元,同期产值增加154亿元;人均牧业收入460元,同期增1倍以上,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拓展、生态良好、效益提升的现代畜牧业之路,并成为推动浙江省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

但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政府和社会对畜产品的供给和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有效克服资源约束,努力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履行新使命,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以主体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法制化和环境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畜牧业强省建设。

一、转变畜禽养殖方式,推进主体创新,是建设畜牧业强省的重要基础

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核心是规模化。以一家一户为代表的分散式家庭饲养方式,不仅难以生产出高质量、安全的畜产品,也难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以提升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畜牧业与人、自然环境友好发展为目标,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着力培育和推进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方式的规模化养殖,是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最根本性基础。

当前,浙江省畜牧业在养殖方式上规模过小、分散养殖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据业务年报统计,2008年,全省98.79万个养猪场(户)中,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养场(户)占93.91%,其出栏量只占总出栏量的21.59%;3487个奶牛养殖场(户)中,存栏20头以下的占85%,其存栏奶牛比重仅占10.38%。

这种以分散养殖为主的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必然会导致畜产品兽药残留、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方面的隐患,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更不可能承担起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功能以及排泄物的治理,搞不好往往容易引发各类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建设畜牧业强省应该做到:

1.转变养殖方式,科学制定适度规模养殖标准,综合运用准入门槛、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在继续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广龙游半爿月小区等经验,走“卫星小区集群规模养殖”路子,即在一定区域内单体养殖场区按照环境承载能力控制适度规模,养殖场区之间保持必要间隔,若干个养殖场区组合形成卫星小区集群规模场,探索并创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力争到2012年,全省畜牧业规模化水平提高到85%左右。

2.在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的同时,努力推进规模养殖场的良种化、生态化水平。把推进畜牧业的良种化贯穿于规模化养殖的始终,把大力推广生猪和奶牛等主要畜禽的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种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为提升规模化养殖的重中之重。

抓好养殖场内部的生态环境建设,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密度,改善动物饲养环境,减少动物发病的环境影响,推进健康养殖。

抓好畜牧业外部生态环境的建设,推进畜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按照生物链自然连接的生态学原理实施农牧结合,做到园中有场,场在园中,畜禽上山,肥水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循环共生。

强化畜禽排泄物的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节能减排,提高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力争到2012年,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奶牛50头以上和家禽2万只以上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实现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化目标。

二、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升级,是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核心内容

建设畜牧业强省,要以企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来实现。以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推进畜牧业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重点,加快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1.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企业化。变以自然农户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企业法人场(户)主体,有效集聚资本、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2.大力推进合作化,突出在规范、拓展和提升上下工夫。全面组织开展以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安全化和社员技能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积极发展动物疫病诊疗服务、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生猪屠宰加工等合作社,拓展服务范围,并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养殖户联系紧密,有效实现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合作社,加强生产要素流转互补,开展合作社资金互助等方式,探索同类合作社跨区域联建模式。

3.大力推进产业化。突出围绕规模场联办屠宰场、加工型龙头企业办基地、合作社办加工等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加快扶持培育和建设一批以生猪、饲料、畜产品流通为重点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带,加快培育和创制一批畜产品名牌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效益。力争到2012年,含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和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比2008年提高40%以上。

三、转变畜牧业服务方式,推进体系完善,是建设畜牧业强省的助推器

转变畜牧业服务方式,建立起与建设畜牧业强省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创新一批现代畜牧科技成果,提升畜牧兽医支撑保护水平,是建设畜牧业强省的题中之意。

转变畜牧业服务方式,就是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建立起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自我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配套的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到2012年,基本实现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信息能满足、设施能加强、技术能提供、资金能借贷、产品能销售、疫病风险能控制的“六能目标”。

要强化现代畜牧科技推广应用,在构建起乡镇科技推广、疫病防控和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突出科技推广重点、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突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加强力度,不断降低养殖疫病风险;突出加强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和畜牧业机械化技术转化,提升生产水平。

要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产销预警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积极鼓励发展市场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发展区域性的动物疫病诊疗中心,并在规模养殖场建立执业兽医队伍,切实加强疫病诊疗服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

四、转变畜牧业监管方式,推进管理提升,是建设畜牧业强省的有效保障

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治国方略。建设畜牧业强省,除了需要强化经济的、政策的和科技的推动外,必须进一步强化法制约束和保障,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推进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长效防控为关键,加快转变监管方式。

重点在事前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行业的准入,严格规范准入审核,督促养殖场(户)和畜牧业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申领许可证和合格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事中要加强监管,强化责任机制,包括生产经营主体和监管主体“两个主体”责任,把落实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作为推进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严格问责制度。同时,事后要严格执法检查和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监管的高压态势。

此外,在畜产品安全监管上,继续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的监测预警能力,为建设畜牧业强省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畜产品规模化畜牧业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映像畜牧业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