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2010-02-12 07:38张保国刘庆芳
中成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汤加吴茱萸小鼠

张保国, 丛 悦, 刘庆芳

(1.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2.河南大学临床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吴茱萸汤源自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和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能。传统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所致的多种病证。现代研究认为该方有明显的止泻、止呕、抗消化道溃疡、镇痛、镇静等作用,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特别对消化、神经系统疾病显现出一定优势,对古方的现代化运用有引领和指导意义。

1 药效学研究

1.1 止泻作用

吴茱萸汤对虚寒性泄泻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唐映红等[1]以吴茱萸汤水煎浓缩液和注射剂实验显示,该方对生大黄冷浸液灌胃引起的小鼠泄泻有明显的止泻效果,能抑制兔离体十二指肠的自发性活动及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肠段痉挛,能显著降低小鼠小肠推进率,并能对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推进机能亢进,促进肠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表明该方的温脾止泻作用可能与抑制肠运动、解除肠痉挛、促进肠吸收有关。

1.2 止呕作用

吴茱萸汤有明显的止呕作用。张婷等[2]用硫酸铜诱导家鸽呕吐、小鼠胃排空和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作用的离体大鼠胃条实验发现,吴茱萸汤50%醇洗脱液和70%醇洗脱液有十分显著的止呕效应,且副作用较小,其作用可能与拮抗Ach,5-HT,组胺受体有关。赵冬梅等[3]以已禁食家鸽为研究对象,灌服吴茱萸汤后和对照组相比,显示吴茱萸汤有明显的止呕效果。

1.3 抗溃疡作用

吴茱萸汤可通过抑制攻击因子与促进防御因子,增强胃黏膜防御和保护能力而起到抗溃疡作用。李冀等[4-5]实验显示,吴茱萸汤对胃溃疡大鼠模型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加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对胃溃疡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增加黏膜血流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6-keto-PGF1α的合成、释放,以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促进胃黏膜修复而实现的。

1.4 镇痛作用

吴茱萸汤对实验性动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杜力军等[6-7]以吴茱萸胶囊行小鼠镇痛实验,并以曲马多作阳性对照,显示该制剂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延长小鼠的扭体潜伏期(醋酸法)。又以吴茱萸胶囊治疗偏头痛小鼠的结果表明,吴茱萸胶囊可延长偏头痛小鼠的凝血时间,调节5-HT的过度降低,提高痛阈,抑制脑内炎性刺激物的升高。王玉刚等[8]通过构建色氨酸羟化酶(TPH2)启动子调控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的转基因细胞系,观察统计不同给药组中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及发光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其治疗偏头痛可能的分子靶点。结果表明,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可能分子靶点与激活TPH2表达有关。

1.5 镇静作用

吴茱萸汤对正常小鼠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杜力军等[6]观察吴茱萸胶囊对正常小鼠的镇静作用,并以安定片、镇脑宁做阳性对照。显示大剂量(400mg/kg)对小鼠探究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活动次数无明显影响。

1.6 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

吴茱萸汤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唐映红等[9]用脾虚证小鼠模型探讨吴茱萸汤对其的实验性治疗作用,显示该方能改善脾虚症状,增加免疫器官胸腺的重量(P<0.05),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指数(P<0.01),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P<0.05)。

1.7 对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

吴茱萸汤具有强心、升压、调节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如栋等[10]用吴茱萸汤水煎醇沉法制成的注射液(1 g/mL)实验显示,该方能显著加强离体蟾蜍心和在体兔心的心肌收缩力,增加蟾蜍心输出量,升高麻醉狗和大鼠血压,对麻醉兔球结膜微动脉呈先短暂收缩,后持久扩张,迅速增快微血流流速,改善流态,离散聚集的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网交点数;能显著提高晚期失血性休克兔的生存率,升高血压,增加尿量。

1.8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王莉[11]用吴茱萸汤治疗模型肿瘤小鼠显示,该方具有抑制S180肉瘤生长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抑瘤效果明显,高、中剂量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中剂量均可下调S180瘤体内VGEF的表达。

1.9 对平滑肌的作用

吴茱萸汤对不同平滑肌具有不同的收缩舒张作用。王秀坤等[12]以血管、胃、小肠和子宫平滑肌为材料,观察吴茱萸汤体外实验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吴茱萸汤体外给药后,血管表现出先收缩后舒张的双向调节活性,其中收缩较快且幅度明显;小肠表现出收缩幅度的抑制作用,收缩频率改变不明显;胃平滑肌表现出张力下降的作用,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改变不明显;子宫平滑肌表现出明显的收缩抑制作用,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同时受到抑制。各类平滑肌皆呈现重现性好,重复性强的结果。

2 现代临床运用

2.1 治疗慢性胃炎和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和胆汁返流性胃炎归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呕苦”、“胆瘅”等范畴。郑逢民[13]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肝寒犯胃型患者150例,7 d为1疗程。结果经2个疗程,总有效率获93.3%。牛忻群[14]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23例,用吴茱萸汤加乌贼骨、半夏、肉桂煎服,患者均获满意疗效。

2.2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学“嘈杂”、“吞酸”、“胸痹”范畴。李季委等[15]治疗胃脘寒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28例,用吴茱萸汤加枳壳、白术煎服,并随证加减。结果显效2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

2.3 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中医学归属“胃脘痛”等范畴。梁姜花[16]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虚寒型者,用吴茱萸汤加炙甘草、陈皮、桂枝等水煎内服,均获良好疗效。曹杰[17]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肝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者,用吴茱萸汤加半夏、砂仁、厚朴煎服。药用3剂呕吐停止,再进17剂,疼痛消失,食欲增加,症状消失。

2.4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李季委等[18]选择31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经胃镜、病理、B超、肝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用吴茱萸汤加枳壳、焦三仙、莱菔子煎服。经4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5%。

2.5 治疗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属中医学之“干呕”范畴。陈明[19]选择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治疗组30例用吴茱萸汤加木香、砂仁汤剂治疗,对照组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3%高渗盐水洗胃等治疗。结果经7 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56.7%(P<0.05)。

2.6 治疗呕吐

吴茱萸汤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呕吐。曾红钢[20]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姜半夏、附子、甘草、炒白术、干姜,治疗因对重型肝炎用过苦寒药物,伤及脾阳,寒湿凝滞中焦,浊气上逆之呕吐患者6例,经用药1~5剂后呕吐完全停止。王保定等[21]用吴茱萸汤治疗更年期顽固性呕吐16例,重症者加清半夏。经服药3~7 d,所有患者均病愈。曹汉彬[22]治疗脑中风顽固性呕吐14例,以吴茱萸汤水煎少量频服,服药1周呕吐基本消失13例,2周全部消失。廖永兴[23]治疗神经性呕吐68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后总有效率获100%。邹晓瑜[24]选择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用格拉司琼于化疗期间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服用吴茱萸汤加味。结果对照组止呕有效率31.5%,治疗组68.4%(P<0.05)。潘守杰等[25]治疗晚期胃癌证属肝胃虚寒证呕吐患者32例,并与用胃复安、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3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获93.8%、68.8%(P<0.05)。

2.7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牛忻群[14]治疗该病35例用吴茱萸汤加破故纸、肉豆蔻、五味子等煎服,总有效率达88.89%。

2.8 治疗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归属中医学“胁痛”、“胆胀”范畴。吴治恒[26]等治疗证属湿热内阻,或肝郁气滞,长期滥用苦寒清热、行气破结、损伤中焦阳气之本病患者68例,以吴茱萸汤加白芍、生三七粉(兑服)、当归、郁金等水煎内服。总有效率获94.11%。

2.9 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心悸”等范畴。李明懋[27]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等方法,选择6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并辨证分型,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2~8周,分析高血压患者接受吴茱萸汤治疗的达标率。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22.17/10.61 mmHg(P<0.001),达标率为45.45%。患者体质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张松柏[28]以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治疗临界性高血压44例,用药5剂见效,总有效率达94.45%,治愈率79.54%。

2.10 治疗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属中医学“不寐”、“头痛”、“郁症”、“眩晕”、“脏躁”、“百合病”等范畴。曹金婷[29]用吴茱萸汤煎服治疗该病100例。若肝血不足者加当归、阿胶(烊化);痰涎壅盛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等;气机郁结者加柴胡、香附等;躁动不安者加朱砂(冲服)、琥珀(冲服);惊悸恐慌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多梦者加酸枣仁、合欢皮;厌食者加川楝子、砂仁等;倦怠乏力者加白术、茯苓等;血瘀闭阻者加桃仁、红花。10 d为1疗程,总有效率达87.0%。江菊仙等[30]治疗癔病证属少阴阳虚、厥阴气逆之患者3例,以吴茱萸汤煎服,1剂而效,3剂病愈。

2.11 治疗三叉神经性头痛

三叉神经性头痛归属中医学“偏头痛”范畴。李中平[31]治疗该病40例用吴茱萸汤煎服。若胃纳欠佳者加白术、枳壳、砂仁;大便燥结者加大黄、厚朴。经服上方20~40剂后,临床治愈28例,好转9例,无效3例。

2.12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瘀血和血气虚头痛范畴。王学斌等[32]治疗该病68例以吴茱萸汤加当归、赤芍、白芍等,7 d为1疗程。总有效率达98.5%。刘红燕等[33]治疗偏头痛证属厥阴肝寒者32例,用吴茱萸汤加炙甘草、川芎、全蝎、蜈蚣煎服。对照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获93.78%、80%(P<0.05),且头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2.13 治疗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属西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杨枫等[34]选择证属厥阴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口服加味吴茱萸汤,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胶囊,2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治愈6例,总有效率54.5%(P=0.021)。2组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3%,对照组总有效率40.9%(P=0.013)。

2.14 治疗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归属中医学“眩晕证”范畴。王翠芬[35]选择本病患者40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均以吴茱萸汤加桂枝煎服。若恶寒,四肢不温者加炮附子,呕多者加法半夏,气虚甚者加黄芪。一般服药3剂,诸证明显改善,眩晕、呕吐止,恢复正常活动。总有效率达95%。

2.15 其他

用吴茱萸汤原方或其加减方还可治疗阴囊挛缩症[36],痛经[37],闪辉性暗点[38],呃逆[39],寒疝、痃癖、胁痛[40],顽固性便秘 、急性胃炎、不孕症[41],小儿幽门痉挛、小儿急性肝炎、小儿过敏性紫癜、小儿疝痛[42],神经性头痛伴颈部强痛、抑郁症、经寒腹痛、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43],慢性腹泻、尿失禁、慢性咽炎[44],带下病[45],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痛[46]等证属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所致的多种病证。

[1]唐映红,窦昌贵.吴茱萸汤温脾止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1):6.

[2]张 婷,王敏伟,陈思维.吴茱萸汤醇提各组分止呕活性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62.

[3]赵冬梅,肖 隽,毕开顺.吴茱萸汤配伍机制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5):46.

[4]李 冀,柴剑波,赵伟国.吴茱萸汤抗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7,24(6):53.

[5]李 冀,柴剑波,赵伟国.吴茱萸汤对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及血浆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179.

[6]杜力军,李 敏,孙 虹.精制吴茱萸胶囊镇痛镇静和对脑血流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5):9.

[7]杜力军,孙 虹,李 敏,等.精制吴茱萸胶囊对偏头痛小鼠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3):3.

[8]王玉刚,雷 帆,王秀坤,等.吴茱萸汤及其各组分对TPH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261.

[9]唐映红,窦昌贵.吴茱萸汤治疗脾虚证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0):43.

[10]黄如栋,窦昌贵.吴茱萸汤注射液回阳固脱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2):1.

[11]王 莉.吴茱萸汤对鼠S180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王秀坤,雷 帆,曹兰秀,等.基于吴茱萸汤相关功效从平滑肌角度探讨其质量控制的可行性[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43.

[13]郑逢民.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4,8(4):153.

[14]牛忻群.吴茱萸汤老方新传[J].家庭中医药,2002,(2):62.

[15]李季委,李凌霞.枳术吴茱萸汤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28例探讨[J]. 中医药信息,2007,24(1):31.

[16]梁姜花.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虚寒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J].吉林中医药,2001,(4):5.

[17]曹 杰.吴茱萸汤临床运用举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3):237.

[18]李季委,李凌霞.加味吴茱萸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1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3):233.

[19]陈 明.自拟香砂吴茱萸汤治疗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30.

[20]曾红钢.附子理中汤合吴茱萸汤治疗重型肝炎顽固性呕吐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1):25.

[21]王保定,汪慧珠.吴茱萸汤治疗更年期顽固性呕吐临床体会[J]. 中原医刊,1996,23(10):41.

[22]曹汉彬.吴茱萸汤为主治疗脑中风顽固性呕吐14例[J].福建中医药,2001,32(2):49.

[23]廖永兴.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呕吐68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8,(2):42.

[24]邹晓瑜.吴茱萸汤加味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迟发性呕吐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806.

[25]潘守杰,殷常春,丰育来.吴茱萸汤治疗晚期胃癌呕吐32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519.

[26]吴治恒.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6):10.

[27]李明懋.加味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达标率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11.

[28]张松柏.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疗临界性高血压44例[J].黑龙江中医药,1995,(6):9.

[29]曹金婷.吴茱萸汤治疗神经官能症10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2):70.

[30]江菊仙,陈美珍.吴茱萸汤临床应用及研究[J].中成药,2000,22(10):728.

[31]李中平.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三叉神经性头痛40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7,19(3):21.

[32]王学斌,李申团,王德周,等.加味吴茱萸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8例[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3(6):47.

[33]刘红燕,刘春艳.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608.

[34]杨 枫,罗红斌,王 霞,等.加减吴茱萸汤治疗经行头痛34例[J].光明中医,2009,24(8):1485.

[35]王翠芬.吴茱萸汤治疗梅尼埃病40例[J].河南中医,2005,25(3):20.

[36]刘东升.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汤治疗阴囊挛缩症[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7(19):55.

[37]马艳锦.辨证治疗痛经98例[J].陕西中医,2008,29(7):779.

[38]阎清琴,王凤云,潘敏敏.吴茱萸汤治疗闪辉性暗点38例[J]. 河南中医,1995,15(2):77.

[39]高 翔,孙维旭.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1,(5):48.

[40]卢月英,柯向梅,于 丽.吴茱萸汤临床验案举隅[J].陕西中医,2006,27(1):104.

[41]张淑芳,王秀献,刘 毅.吴茱萸汤用治疑难病3案[J].河南中医,2004,24(4):9.

[42]陈桂荣,杨 莹.老中医陈芝圃先生运用吴茱萸汤治疗儿科疾病举隅[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3):12.

[43]本刊编辑部.吴茱萸汤临床新用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5.

[44]辛志彦.吴茱萸汤新用举隅[J].河南中医,2009,29(10):957.

[45]李红霞.吴茱萸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7):83.

[46]易桂生.吴茱萸汤的临床新用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52.

猜你喜欢
汤加吴茱萸小鼠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miR-373通过P2X7R影响抑郁症小鼠行为的作用机制
萌小鼠,捍卫人类健康的“大英雄”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今天不去幼儿园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