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行业重组态势分析

2010-02-12 16:18许金新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文/许金新

我国煤炭行业重组态势分析

文/许金新

在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化进程中,煤炭行业重组已作为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摆到政府、行业和企业面前。未来几年,我国煤炭行业将进入产业重组、结构升级和集中化的关键期。认识、分析、把握这一重大趋势,明确其走向、目标、任务和方法,是煤炭产业经济研究和煤炭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煤炭行业重组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重组关键期,得出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这一宏观形势,要求煤炭产业要有序开采、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

2.国家及政府管理部门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我国煤炭产业总体健康发展,必须针对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存在的问题,通过重组,推动产业优化,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安全生产、资源节约、有序竞争。

3.近些年,随着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耗能行业的结构优化调整,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已经具备较强的煤炭供给保障能力,有条件实施重组。

4.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小而散的煤炭产业格局,不利于发挥该产业对区域经济优化调整的扩展、辐射和带动作用,需要由大集团兼并联合或者重组集中为大集团,从而有效地实施规范生产、协调发展和增强竞争力。

5.有一部分煤炭企业在已经获取“撇脂”利润后,面对政府引导和规制政策措施,为规避安全管理、规模控制、回采标准等规制措施可能带来的风险开始自觉进行产业退出或转移。

6.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市场考验,我国煤炭企业之间的综合素质、经营能力和竞争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既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煤炭企业集团,也有一大批中等水平的煤炭企业,还有一些十分落后的小煤矿。由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实施兼并、联合、重组,从而实现行业改造乃至升级,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最优化的产业发展途径。

二、煤炭产业重组的走向、目标和手段

产业重组的目的是产业优化,而产业优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优化的走向、目标和手段不可能仅仅体现一个方面的意志,只能也必须是政府、市场和企业意志交集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我国煤炭行业重组的走向和目标应当概括为:规模适度,合理集中,高端发展,有序竞争,保障可靠。

规模适度,就是通过重组增强国家对煤炭产业生产规模的控制力,使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产量规模、盈利能力保持在适度的规模。其重点就是对落后的生产能力进行压缩和对不经济的矿井规模进行优化。

合理集中,进一步提高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根据2008年的《煤炭工业年鉴》统计数据,我国煤炭行业CR4(行业前4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20.05%,产业结构为典型的原子型结构,尚未进入低集中寡占型的结构(30%

高端发展,即进一步提高煤炭行业特别是领先企业的安全发展、资源节约、信息化水平和产业协同效应,发挥煤炭大型企业的产业扩散、辐射、带动等影响作用,重点是对产业内升级上档的带动作用和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作用。

有序竞争,即把我国煤炭行业的国内竞争通过行业重组,引导为更加规范、有序、充分,以利于通过竞争使优势企业做得更强更大。同时,通过重组使优势企业提高规模当量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数个真正具有国际资源获取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跨国煤炭企业集团。

保障可靠,即鉴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构成的主导性,要高度重视煤炭能源对整个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通过重组提高整个行业的科学发展能力和资源的稳定可靠供应能力。

产业重组实施的主体应由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部分组成。在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具有国有控股或全资的背景。因此,我国煤炭行业的重组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规制行为。我国政府对煤炭行业已经实施和下步可能实施的规制措施主要是:

1.规划布局和项目审批。这无论对于存量煤矿还是新建煤矿都有规制作用。

2.从业资格和安全门槛。包括煤炭企业资质、管理者素质的要求、不安全矿井惩处和退出机制等。

3.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限制。从行业监管角度对矿井规模、技术水平、资源回收率等作出规定,不符合要求的强制退出。

4.财税金融政策。利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规定,对优势企业进行政策性倾斜,对劣势企业设置限制性门槛,以使其加快退出。

5.其他行政和法律手段。目前有的地区已经对小煤矿采取强制性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措施。有的地区对产量采取一定的计划控制手段,并在操作中体现优胜劣汰的意图。

三、行业重组进程中需要重视和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

1.行政手段措施与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引导与企业行为的关系处理问题。行业重组说到底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行为,但单纯依靠企业,重组必然是漫长的、盲目的和高代价的。政府在行业重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个作用的基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尊重企业意志办事。

2.企业利益、地方利益及相关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处理问题。行业重组必然涉及到企业所在地方及相关方的利益格局,尤其是税收、发展和管理权限等方面的重新调整变革。所以,煤炭行业重组应当着眼于大局、长远,注重处理好相关方面的关系。

3.规模导向与优势互补、协同效应的关系。企业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不会有理想的经济效益。但是,仅仅盲目追求规模只是问题的取代而非问题的解决。必须把规模扩张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产业协调效应作为重要因素进行统筹思考和把握。

4.规模扩张与管理提升的相互关系。行业重组的总体趋势是产业集中化程度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要适应这一变化。特别是企业自身要在体制、机制、文化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跨所有制、跨区域、跨文化重组的企业,必须把做好文化融合、防止文化冲突作为重要的配套措施来研究和实施。

四、行业重组关键期煤炭企业的定位和选择

煤炭企业按照不同的产业规模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产业协调优势,可以大致划分为重组主导型、重组跟随型、重组被动型三种类型。

1.重组主导型。这是拥有较大规模、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协调能力的企业,是行业重组的发展方向和主导力量,应当以它们为核心提高集中度和优化产业结构。

2.重组跟随型。这是指产业规模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产业协调优势均具有一般水平或部分具有一般水平的企业。这部分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所有制形式复杂,其能否准确定位和顺应改革关系着整个重组的成败,其对主导企业认同和跟随的程度也影响主导企业的发展。

3.重组被动型。这是众多规模小、档次低、安全差的小企业,是产业优化的实施对象。

上述定位不是线性的、静态的,而是复杂的、动态的。实际上,在行业重组和产业优化过程中,每个企业的竞争态势都在动态变化之中,都面临机遇和挑战。企业只有立足于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商业模式,才能把握机遇,化解风险,赢得优势。

(作者单位: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林海源)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的“未来”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