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化学成分、生理活性及防脱发功能研究进展

2010-02-12 22:27陈兴芬单承莺马世宏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年3期
关键词:侧柏叶香波鞣质

陈兴芬,单承莺,马世宏,张卫明

(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

侧柏叶化学成分、生理活性及防脱发功能研究进展

陈兴芬1,2,单承莺2,马世宏2,张卫明1,2

(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

综述了侧柏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防脱发功能的研究进展。侧柏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鞣质;其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炎、抗红细胞氧化和止血等作用,尤其在防脱发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侧柏叶;挥发油;黄酮;鞣质;防脱发

侧柏叶又名柏叶、丛柏叶、扁柏、云片柏等,是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干燥嫩枝叶。中医认为侧柏叶气清香,味苦涩、微辛,具有凉血止血、祛风降湿、化痰止咳、消肿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出血症、风湿痹痛、高血压、咳喘烫伤等症。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乃多寿之木,所以可以入服食。道家以之点汤常饮”的记载,并总结了历代医学家对侧柏叶的功效记述,能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炙,詈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敷烫火伤,止痛灭瘢。服之,疗蛊痢。作汤常服,杀五脏虫,益人。”为侧柏叶的食疗养生价值做出了权威性的概括。

1 侧柏叶化学成分研究

据报道,侧柏叶中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黄酮、鞣质等[1],现分述如下:

1.1 挥发油

挥发油中含雪松烯、雪松醇、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2]。

目前,普遍采用酶提取法(C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程立方等[3]对全国7个主产区以及山东12个地市的侧柏叶药材进行了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在0.32%~0.95%之间;同时测定了2批药材分别为0.27%,0.32%,鲜样为0.24%,含量较以上低,估计是受样品产地(广州)的影响。

回瑞华等[4]采用酶提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73%,其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挥发油总量的41.25%;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14%,其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9.06%;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67%,其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1.43%。

魏刚等[2]用GC-MS分析侧柏叶挥发油成分,其主要成分为柏木脑(约30%),还含有α-蒎烯(5%)、3-蒈烯(3%)、乙酸松油酯(4%)、异石竹烯(4%)、α -石竹烯(2%)、萜醇类(5% ~6%)等化学成分。

刘廷礼等[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侧柏叶中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3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

蒋继宏等[6]采用GC-MS对侧柏叶、种皮和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分别为8、31及21个成分,其挥发油成分也不尽相同;侧柏叶含量最高的是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和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7.213%与26.193%;种皮和种子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均是雪松醇,分别占总挥发油的28.277%和26.919%。

1.2 黄酮类化合物

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7]。

张国琴等[7]对侧柏叶经石油醚脱脂后,以甲醇∶水(1∶1)为溶剂,提取液色素干扰小,黄酮成分提取完全。通过对10批样品测定,黄酮成分平均含量达1.04%。

梁惠珍[8]研究得出侧柏叶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后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该工艺进行试验,总黄酮的提取率约为3.79%。

赵永光等[9]用超声波提取侧柏叶中的黄酮类成分,提取率达到93.60%,较不用超声处理的提取率提高23.4%;紫外光谱扫描发现侧柏叶提取物在265 nm、308 nm、352 nm 处各有一吸收峰,黄酮、黄酮醇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40~280 nm与300~380 nm间有两个主要的吸收峰。因此赵永光等初步推测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黄酮醇类,又根据以氢氧化钠为显色试剂作定性分析溶液呈棕黄色,确定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类。

侧柏叶中的总黄酮成分以槲皮苷为主。槲皮苷为槲皮素的3-O-鼠李糖苷,对槲皮苷及其苷元的分析研究,从单纯的HPLC法含量测定,到HPLCNMR - MS 分析研究均有报道[10,11]。

1.3 鞣质

曾祥丽等[12]采用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即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侧柏叶生品和炭品中的鞣质含量分别为0.268 0%和0.143 4%。

程立方等[13]等在干酪素法的基础上对侧柏叶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探索,寻找适合测定含量较低的侧柏叶鞣质的实验条件:干酪素法的特点是选择性比皮粉法要高,测出有生理活性的鞣质,而无生理活性的鞣质不被测定。用皮粉法测定侧柏叶中鞣质含量均在6%以下,应采用干酪素法较为理想。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抑菌作用

公衍玲等[14]采用细菌培养实验,把侧柏叶挥发油加入到分别含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四联球菌、产气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中,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检测侧柏叶挥发油对上述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侧柏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而对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刘爱如等[15]证明侧柏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醇提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水煎液,且对卡他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李园园等[16]发现侧柏叶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葡萄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葡萄白腐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等4种供试菌种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大于70%。

2.2 抗肿瘤作用

蒋继宏等[6]把侧柏叶、种皮及种子挥发油中分离纯化出雪松醇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实验结果得出44.98 μg·mL-1的雪松醇能抑制50%的NCI-H460(人肺癌)细胞死亡,当雪松醇含量达50 μg·mL-1时,60.83%的肺癌细胞受抑制。表明雪松醇有较强的抗肺癌细胞活性。但是结果分析发现挥发油成分中雪松醇含量依次为26.193%、28.277%和26.919%的侧柏叶、种皮和种子,其抗肿瘤活性却依次为86.24%、47.80和97.7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侧柏叶和种子挥发油成分中还有其它成分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或和雪松醇具有协同抗肿瘤活性。

2.3 抗炎作用

梁统等[17,18]探讨侧柏叶总黄酮的抗炎机理。其方法是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分别探讨侧柏总黄酮对小鼠耳片肿胀及大鼠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叉菜胶致炎的大鼠中性粒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三烯B4(LTB4)及5-羟廿碳四烯酸(5-HETE)的生成,荧光法测定β-葡糖苷酸酶释放。结果:浓度为5.0~125.0 mg·L-1总黄酮对大白鼠中性粒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5-HETE及LTB4生物合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0.5%~87.3%和27.8% ~84.3%。5.0,25.0,45.0 mg·L-1的总黄酮对A23187诱导的β-葡糖苷酸酶释放抑制率分别为13.4%,26.2%和32.2%。结论:侧柏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对中性粒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LT B4、5-HETE生物合成及β-葡糖苷酸酶释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2.4 抗红细胞氧化作用

丁航等[19]发现从侧柏叶中提取的黄酮加入到红细胞悬液中可明显抑制H2O2诱发的人RBC溶血,溶血度及丙二醛的含量均下降,并随着黄酮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为临床应用侧柏叶防RBC氧化损伤溶血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2.5 止血作用

以小鼠剪尾法为生物指标从侧柏叶热水提取部分分得止血有效部分黄酮醇甙,小鼠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缩短62.1%。该黄酮醇甙紫外光谱特征与芦丁很相似,经鉴定为槲皮甙[1]。

侧柏叶的止血作用,文献记载是槲皮甙具有良好的抗毛细血管脆性和止血作用,槲皮素对由ADP胶原或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15]。

除侧柏叶黄酮具有止血的作用外,侧柏叶鞣质又有收缩微血管和促凝血的作用,自古以来用于止血。以小鼠剪尾法观察侧柏叶止血作用,分得有效止血成分鞣质,经鉴定为缩合型鞣质[1]。

2.6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王昌明等[20]研究发现槲皮素具有降血压、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槲皮素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对于肺动脉高压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黄慧等[21]实验得出槲皮素阻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G0/G1期进入DNA合成的S期,且能抑制PDGF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通过阻断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而降低肺循环阻力。对于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槲皮素也有抑制作用。可见槲皮素能抑制动脉平滑肌增殖,预防血管再狭窄。

3 主要脱发原因及治疗

关于脱发的原因,不同类型的脱发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所造成的,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22,23]:

(1)雄性激素有关的毛囊机能低下。头部毛发严格地受雄性激素的影响,男性激素的睾丸酮,在毛囊处经5α-还原酶催化变成活性更高的5α-二氢睾丸酮(DHT),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DHT是引起脱发的主要原因,它能与细胞内的受体蛋白质结合,转移到细胞核内,将特定的基因活化,诱导生成特定的蛋白质,从而阻碍了毛发的生长,进而产生永久性的脱发或秃发。

(2)毛囊、毛球部及头发生理机能低下。头发是从毛囊底部长出,而毛囊底部的毛乳头上有许多分裂的细胞,它们便是毛球,毛球是头发的发端,在毛球的上半球生有色素细胞,它们共同的作用是分泌油脂,滋润毛发。当油脂分泌过剩,则会导致产生脂溢性脱发,或引发细菌从而产生糠秕性脱发症。

(3)头皮紧张造成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毛囊、毛乳头的末梢毛细血管的流量减少,毛乳头和毛母细胞的养料物质供应不足,使头发的生长出现异常。

(4)营养不良、应激反应和药物副作用。

(5)遗传因素等。

在中国早期,人们对付脱发,一般是采用中国的传统中草药,以民间医学的药方、偏方为主,或采用搽、敷、食相结合的多重作用,通过刺激毛囊,促进血液微循环,提供头发生长养分等手段,从而达到防脱生发的作用。但一般程序较为繁锁,辛辣刺激较重,目前已很少被采用。

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雄性激素脱发方法是外用米诺地尔洗剂及口服非那雄胺[24]。

据实验研究,在毛囊的体外培养中,加入米诺地尔(minuodier)可增加培养毛囊的生长时间。米诺地尔刺激、维持毛囊生长和延长毛囊生长期,使微小化的毛囊发育增大以及促毛乳头血管形成与功能,从而在治疗脱发中起重要作用。

非那雄胺(Finasteride)为一种4-氮杂甾体化合物,它是睾酮代谢成为更强的5α-二氢睾酮过程中的细胞内酶-II型5α-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但是米诺地尔对头皮有一定的刺激性,主要不良反应为多毛症,并且存在副作用;非那雄胺具有遗传和生殖毒性。

4 侧柏叶防脱发研究

侧柏叶清热凉血,为治疗血燥脱发之佳品,晋·葛洪《肘后方》生发方:“取侧柏叶,阴干作末。和油涂之。”《本草纲目》谓其主治“头发不生”,“浸油,生发。烧汁,黑发。和猪脂,沐发长黑。根皮,生发。”唐·王焘《外台秘要》载:“生侧柏叶一升,附子(炮)四枚,猪膏三斤。上二味末,以膏三斤,和为三十丸。用布裹一丸,内煎沐头汁中,令发长不复落也。”

4.1 中医中侧柏叶防治脱发研究

侯士良在《中药八百种详解》著:鲜侧柏叶切碎后浸于60% ~75%酒精中7天,用滤液涂搽患处,治疗斑秃160例,显效33例,有效91例,总有效率77.5%;取鲜侧柏叶、何首乌、白藓皮和骨碎补放入95%酒精中浸泡7天过滤后备用,外搽患处,治疗脂溢性脱发38例,总有效率63%[25]。

林朝亮等[26]选用自制四白生发搽剂(白鲜皮、女贞子、侧柏叶、生山楂、猪苓、蔓荆子、益母草各200 g,白芥子 250 g,白芨、白芷各 150 g,透骨草、辛夷各100 g,以上药物粗粉碎,加入15%的医用酒精2000 mL,浸泡2周后过滤,药液分装备用),每日2次外涂于局部,并揉搓头皮2 min,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患者230例,1疗程结束后显效175例(76.1%),有效 21例(9.1%),微效 26例(11.3%),无效8例(3.4%)。

4.2 防脱发体外模型研究

吴巧云等[27]通过采用Williams Emedium培养小鼠触须毛囊游离器官和毛球细胞,研究不同浓度的红花、当归、生侧柏叶三味中药混合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触须毛囊毛发生长的影响;采用乳鼠背部皮肤毛囊球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上述中药对小鼠毛囊球部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经显微镜和MTT还原测定(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观察毛发的生长。7天后,实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

红花、当归、生侧柏叶三味中药混合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毛囊毛发生长起促进作用,可直接促进毛囊球部细胞增殖,其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在1.5×10-7g/mL~1.5×10-5g/mL之间(以当归计)。说明传统的中国草药其水溶性产物能在离体条件下促进毛囊球细胞的增殖和大鼠毛发的生长。

谷朝霞等[28]用中医治疗脱发的方剂中4味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首乌、川芎、甘草和侧柏叶的水提取物混合剂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其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毛囊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取物混合剂中剂量组(100 μg/mL和200 μg/mL)较对照组毛发生长快,生长长度也增加,并且可以延长毛发的生长期。高剂量组(1 000 μg/mL和2 000 μg/mL)可明显抑制毛发的生长,显著缩短毛发的生长时间,该抑制作用可能与中药浓度过高时,产生细胞毒性作用有关。低剂量组(2 μg/mL和20 μg/mL)对毛发生长无明显影响。

4.3 侧柏叶防脱发功能的应用

赵永光等[29]研究了侧柏叶中总黄酮成分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激活毛母细胞和促进血液循环,使毛发生长能力衰退的毛囊复活和促进血液循环后补充营养成分而发挥出养发、生发的作用。采用侧柏叶总黄酮提取液为疗效剂,以去屑防脱功能性香波为研究对象,对侧柏叶功能性洗发香波的制备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去屑防脱发功能性洗发香波的工艺及配方。

施昌松等[22]采用侧柏叶、川芎、当归、何首乌的浸膏配制成防脱发生发香波,并做了相关的配方试验。通过人群受试实验,证实产品的实际有效性,满足了产品开发的相关设计理论与最初设想。

赵争鸣[30]根据中医药学,精选了侧柏叶、何首乌、川芎、当归、枸杞、连翘、黄花、薏苡等八味中草药制成疗效药液,并以废蚕茧水解而得的丝素肽液为调理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制成去头屑防脱发护理香波。

5 展望

侧柏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和鞣质等,具抑菌抗炎、扩胀血管和祛屑防脱及能生须发等功效。可改善毛囊发育生长,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能去头皮屑,促进头发再生,增强毛囊代谢功能。

研究开发侧柏叶去屑防脱类的洗发香波,用于预防及辅助治疗脱发症状,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其功效尚有待于更科学的药理和临床验证,其次侧柏叶其独特的防治脱发功能,可以减轻脱发的症状。但是,加入香波中的成分提取液的制备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以至于香波颜色较深,并有一些药味。随着提取液的加入定会影响洗发香波的外观、药效等,为洗发香波的配制带来了难度。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中草药液的提取、制备技术给予改进[30]。

[1] 徐 振,鲍世兰,赵娟娟,等.侧柏叶止血成分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3,8(2):30-32.

[2] 魏 刚,王淑英.侧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8-19.

[3] 程立方,田 樱.侧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5,6(4):14-15.

[4] 回瑞华,侯冬岩,刘晓媛,等.不同方法提取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质谱学报,2006,27(4):226-231.

[5] 刘廷礼,邱琴,赵怡,等.侧柏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药材,2000,23(8):460-461.

[6] 蒋继宏,李晓储,高雪芹,等.侧柏挥发油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11-315.

[7] 张国琴,刘延红,潘田琅,等.侧柏叶中总黄酮成分含量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3):107-108.

[8] 梁惠珍.侧柏叶超临界流体提取挥发油后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1):20-22.

[9] 赵永光,常立新,周永国,等.超声波法提取侧柏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54-56.

[10] Maarit ollanketo,Marja-Liisa Riekkola.Column-switching technique for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 in finnish berry win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J].lip Chromatogr Relat Technol,2000,23(9):1339.

[11] Lommen A,Godejohnn M,Venema D P,et al.Application of directly coupled HPLC-NMR-M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quercetin glycosides and phloretin glycosides in apple peel[J].Anal Chem,2000,72(8):1793.

[12] 曾祥丽,丁安伟,单鸣秋.侧柏叶炮制前后鞣质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4):45-46.

[13] 程立方,田 樱.干酪素法测定侧柏叶中鞣质含量[J].时珍国药研究,1995,6(3):13-14.

[14] 公衍玲,金 宏,王宏波.侧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2):36-38.

[15] 刘爱如,田 樱,程立方.山东地区侧柏叶止血和抑菌作用比较[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1):47-49.

[16] 李园园,郝双红,万大伟,等.侧柏乙醇提取物对2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5):1056-1060.

[17] 梁统,覃燕梅,梁念慈.侧柏叶醇提取物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3):224-226.

[18] 梁 统,覃燕梅,梁念慈,等.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2):1407-1410.

[19] 丁 航,刘慧明,梁 统,等.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H2O2诱导的人红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3,4(3):23-24.

[20] 王昌明,张珍祥.槲皮素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21(2):103-105.

[21] 黄 慧,王昌明,阳耀忠,等.槲皮素对兔球囊血管成形术后管壁增生及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1997,12(6):453-455.

[22] 施昌松,郭大仕,张洪广,等.防脱发生发香波的配方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5,28(12):32-36.

[23] 庞孝轶,罗鑫龙,周鸣方.香波中祛屑剂和防脱剂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0,5(30):41-43.

[24] 陈树新,李洁华,莫玉芳.米诺地尔洗剂与非那雄胺合用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6):64-65.

[25] 侯士良.中药八百种详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6] 林朝亮,殷学超,黄育志.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近况[J].国医论坛,2002,17(6):50-51.

[27] 吴巧云.红花、当归和生侧柏叶煎剂对鼠毛囊生长影响的体外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8] 谷朝霞,汪 旸,杨淑霞,等.首乌、川芍、甘草、侧柏叶对体外培养人头皮毛囊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2):721-723.

[29] 赵永光,赵莹,张建平,等.侧柏叶总黄酮在功能性洗发香波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10295-10296.

[30] 赵争鸣.中草药去屑防脱发香波的研制[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1):63-66.

S567

A

1006-9690(2010)03-0001-05

10.3969/j.issn.1006- 9690.2010.03.001

2009-11-20

猜你喜欢
侧柏叶香波鞣质
侧柏叶的故事
洗发水柔顺功效评价方法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墨红玫瑰花中鞣质的工艺优化
广州汇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汇夫香氛宠物香波测试
手掌脱皮熏洗治
鞣质联合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光滑香波瓶,挤净每一滴
乌发、生发之良药——侧柏叶
侧柏叶乌发活性成分探究△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大黄鞣质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