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娄山区蔬菜种植制度

2010-02-14 16:28张邵刚梁合荣郭吉平张亭玉
中国蔬菜 2010年7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花椰菜芥菜

蒋 华 张邵刚 梁合荣 江 毅 郭吉平 张亭玉

大娄山区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四川过渡的东斜坡北段,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蔬菜规模生产以后,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达40 000 hm2以上。近几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品蔬菜的种类、品种、质量、数量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无公害生产已成为商品蔬菜入市的基本条件,在此新形势下,笔者从2002年开始对贵州大娄山区蔬菜种植制度进行探索,将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技术开发和应用与大娄山区生态环境相结合,提出了多种蔬菜栽培种植模式。

1 基本情况

大娄山区蔬菜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350~1 300 m,相对高差200~800 m,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农业区,具有显著的立体气候农业特征。该区域夏秋气候温凉,海拔越高越显凉爽,适于夏秋季蔬菜栽培,可在不同海拔高度区域种植不同种类蔬菜,而且自然生态保护较好,水源、土壤、空气无污染,农药、化肥绝对施用量和相对施用量较低,具有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特殊优势。生产条件符合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2 蔬菜销售目标市场

利用高原山地农业区气候凉爽的优势,按不同海拔高度划分区域,布局蔬菜种类,发展夏秋季蔬菜生产,产品于6~10月,陆续供应夏季炎热的以重庆四川盆地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

3 主要栽培模式

3.1 低海拔(海拔350~650m)区域蔬菜种植模式

3.1.1 水旱轮作模式 主要在余庆白泥坝、乌江河谷、赤水河谷等热量较高区域,≥10℃积温5 000~6 000℃,年平均温度15.9~18.5℃,7月平均温度20~27 ℃,无霜期280~320 d(天),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年日照时数 1 050~1 280 h(小时),蔬菜生产面积1 350 hm2,每667 m2年产值在1万元以上,年总产值在2亿元以上。每667m2比传统模式增收3 000~4 000元,纯收入增加2 000~3 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3.2以上,农药超标率比四季菜地低4%~5%。

①蔬菜—水稻—蔬菜:在春季3~6月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中早熟喜温蔬菜(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苦瓜、菜豆、豇豆等),采收后及时翻整土地,7~10月种植水稻,11月~翌年2月再种植一季喜凉蔬菜(萝卜、莴笋、大白菜等)。

②西瓜—水稻—蔬菜:在春季3~6月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西瓜,西瓜采收后及时翻整土地,7~10月种植水稻,11月~翌年2月再种植一季喜凉蔬菜(萝卜、莴笋、大白菜等)。

3.1.2 旱地种植模式 马铃薯—玉米—蔬菜:在12月~翌年4月上旬种植马铃薯,5~8月种植玉米,9~11月种植喜凉蔬菜(萝卜、莴笋、大白菜等)。

3.2 中海拔(海拔650~900m)区域蔬菜种植模式 主要为以遵义县蔬菜基地为代表的山区平坝蔬菜基地,≥10℃积温5 000~5 500℃,年平均温度14.5~17.2℃,7月平均温度18~25℃,无霜期250~300 d(天),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年日照时数1 050~1 280 h(小时),蔬菜生产面积 20 000~26 700 hm2,每667m2年产值在6 000元以上,年总产值在10.5亿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3.0以上。

3.2.1 菜—菜模式

①(秋冬)大葱、香葱—(春季)番茄、辣椒—(秋冬)茎用芥菜(菱角菜)、抱子芥(儿菜)、莴笋等;

②(秋冬)大蒜、根芥菜(大头菜)—(夏季)大白菜、花椰菜—(秋冬)莴笋、蚕豆等;

③(秋冬)茎用芥菜(菱角菜)、莴笋、抱子芥(儿菜)—(早春)番茄、辣椒—(秋冬)花椰菜、萝卜及叶菜等;

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结束后,一定要保证养护工作能够超过7h。市政工程完工后,要控制初期的使用率,避免过度使用,从而导致工程使用寿命下降,造成市政道路破损,在道路使用过程中,要控制首期车辆的承载能力,控制车辆通行率,在保证相关的因素稳定后在开放道路通行。

④(秋冬)花椰菜、叶菜、抱子芥(儿菜)—(春季)生姜、细香葱、芫荽、野山葱等—(夏秋)大葱、细香葱、马铃薯等;

⑤(秋冬)马铃薯、根芥菜(大头菜)—(夏季)番茄、茄子—(秋冬)大葱、细香葱等;

⑥(秋季)大葱(异地育苗、连种两季)—(夏秋)冬瓜、速生叶菜—(秋冬)根芥菜(大头菜)等;

⑦(秋冬)蚕豆、豌豆—(春夏)大葱、芫荽、甘蓝等—(秋冬)花椰菜、莴笋等;

⑧(秋冬)叶用芥菜(芽菜)、芫荽、菠菜等短生育期蔬菜—(早春)白菜、甘蓝—(夏秋)秋延后豆类、瓜类;

⑨(秋冬)茎用芥菜(菱角菜)—(早春)叶菜、瓜类、豆类—(秋冬)大葱等;

⑩香菇种植,周年生产。

3.2.3 粮—菜模式

①玉米(宽畦宽带)/蜜本南瓜—冬季蔬菜;

②玉米(宽畦宽带)/韩国辣椒—冬季蔬菜;

③玉米—秋季大白菜、豇豆、花椰菜等;

④脱毒马铃薯—糯玉米—秋大白菜、萝卜、莴笋等;

⑤早春西葫芦、马铃薯、大白菜等—水稻;

⑥玉米(宽畦宽带)—野山葱、大葱、细香葱等。

3.3 中高海拔(海拔900~1 300 m)区域蔬菜种植模式 主要为以桐梓县楚米蔬菜基地为代表的山区平坝蔬菜基地,≥10℃积温4 000~5 000℃,年平均温度11.8~13.9℃,7月平均温度17~25℃,无霜期 230~280 d(天),年降雨量 1 000~1 500 mm,年日照时数1 050~1 280 h(小时),蔬菜生产面积6 800~14 000 hm2,每667 m2年产值在5 000元以上,年总产值在8.0亿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3.0以上。

①春萝卜—夏莴笋—秋豇豆,春季也可以种植春大白菜、大蒜、马铃薯、越冬甘蓝等;夏季也可以种植芫荽、菠菜、生菜等;秋季也可以种植黄瓜、芹菜、萝卜、大白菜等。

②马铃薯—大白菜—莴笋,春季也可种植大蒜,夏季也可种植夏萝卜、生菜等。

3.4 高海拔(海拔1 300 m以上)区域蔬菜种植模式主要为以桐梓县九坝蔬菜基地为代表的山区平坝蔬菜基地,≥10℃积温3 000~4 000℃,年平均温度8.2~11.8℃,7月平均温度16~28℃,无霜期210~250 d(天),年降雨量 1 000~1 500 mm,年日照时数1 050~1 280 h(小时),蔬菜生产面积 3 000~6 000 hm2,每667m2年产值在4 000元以上,年总产值在2.0亿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3.0以上。

①大白菜—辣椒,春季也可种植大蒜、白玉春萝卜等,夏季种植辣椒;

②胡萝卜—莴笋,春季也可种植芹菜、辣椒、豆类等,秋季种植大白菜、萝卜、芫荽等;

③萝卜—豆类,春季也可种植春大白菜、马铃薯,再种植豆类;

④春马铃薯—花椰菜—莴笋;

⑤大白菜—莴笋—大白菜;

⑥马铃薯—大白菜—莴笋。

4 小结

上述种植模式的采用以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使高原山地农业区显著地增加了复种指数,每667m2纯收入增加1 800~5 200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农药、肥料投入却下降了300~500元,有效地减少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各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各种蔬菜产品的农药检出率在0~1%之间,各种指标均达到无公害蔬菜产品要求,并为当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花椰菜芥菜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熟吃花椰菜对血糖好
不同芥菜品种(系)对镉胁迫的响应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佳蔬良药话芥菜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头顶上的花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