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壁饰情感化的创作主体与受众客体

2010-02-17 03:33徐禹
中国艺术 2010年2期
关键词:陶艺形式受众

徐禹/文

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而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现代陶艺壁饰已不再是一种单独的物质形态、一种物的表象,而应该是与人交流的媒介。陶艺家将情感赋予产品,赋予极富艺术气息的作品之中,让肩负装饰现代人类生活空间之任的现代陶艺壁饰充满“人的情感”,让现代陶艺壁饰的亲和力增强,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交流的目的。

现代陶艺壁饰情感的传递分为主端和客端,其中主体借助陶艺壁饰的造型形式、主题内容、材料、釉色、肌理等审美形式,试图传达出一种信息来开始情感的传递和分享过程,进而被观众所感受。客端观众在接受与不接受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认知反应,并反馈出的情感信息。这一过程,我们可以视为现代陶艺壁饰的情感传递过程。

情感不仅是现代陶艺壁饰的基本要素,也是观赏者内心精神的需要。现代陶艺壁饰的题材内容、造型形式、釉色肌理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信息被观赏者接受并且引起的共鸣反应与认知程度,反过来又会影响设计师今后的创作方向和侧重点,这是一个循环提升的过程。这个情感传递的过程,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螺旋上升状态的情感化传递路线,是一个传递艺术家自身所体验过的、能感染欣赏者并与之情感交流、互相影响的过程。

所以说,就现代陶艺情感化的传达和应用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从现代陶艺壁饰情感传递的两端来进行客观看待和分析。

1.创作主体对陶艺壁饰的情感投入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艺术创作是一个技艺与精神的糅合过程,它把创作者的情感通过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供人观赏。它能够将创作者的情感转变为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由此使观者在感触艺术作品的同时,感触到生命的脉动和情感的缠绕,对作品内在精神生命产生一次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现代陶艺壁饰的创作亦是如此,需要创作主体投入思想,注入情感,用心去设计制作优秀的陶艺壁饰,以飨观者。

1.1创作主体的情感投入

要完成现代陶艺壁饰这样一个艺术设计创作过程,需要创作者具有较成熟的艺术观念、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以及对陶瓷材质本身的理解和技法创作、釉料变化等等工艺技法的理性认知。因此要想创作出好的壁饰作品,需要作者用心去感受并真诚地投入。没有至真至城的感情投入,现代陶艺壁饰形式再美,也不具有鲜活的灵魂,终将孤立于建筑之上。

在陶艺壁饰创作的过程中,在壁饰外在形式的显象中,那些看似有很大的偶发性的造型,其实无不包涵着陶艺家的创作情感诸如亢奋、冲动、激情的轨迹。而这些实际上都是以长期的、对于将要创作的陶艺壁饰的情感积淀作为发生基础的。陶艺家创作材料的独特性,使其情感活动于充满生命气息的泥土之上,由此使得陶艺壁饰创作实践能拥有他人无可替代重复的只属于他自己的个性、特色、文化内涵等最宝贵的品格和情感空间。陶艺家深入忘我的创作过程,也是他感知世界和形象思维逐渐活跃的过程,更是其主观意识与未来的客观观众间情感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陶艺家自己丰富的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经验,特别是深挚的思想、情感、心境对陶艺壁饰形式的生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艺家对客观生活的感受和观察是须臾离不开自己主观情感的引导和影响的。现代陶艺壁饰是陶艺家对现实生活体验的主观情感的审美表现形式。由于陶艺家们各自的主体心理状态、经验知识、文化素质、艺术追求、生理机能、个性倾向、情感体验、价值取向、审美理想、创作技法等等要素的差异,便产生不同的形式选择,最终形成了现代陶艺壁饰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陶艺壁饰创作没有主观情感的存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审美价值。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在陶艺壁饰创作中表现得愈是强烈,其艺术风格就愈加鲜明、成熟,其作品就愈有生命力,散发出浓郁的情感而打动人。同时,壁饰创作的实践也说明,创作主体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的积累,不仅是生活的积累,更有知识、素养、情感的积累。主观情感是陶艺壁饰创作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火焰,它与窑炉中的烧成温度一样,激烈高温的创作情感将会使得陶艺壁饰作品充满了浓浓的人文亲情和美的享受。

1.2创作主体的题材选择

创作主体在题材的选择上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态度,创作者们的思想情感的载体,是需要通过选择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主题和形式来最终达成的。对于现代陶艺壁饰的设计师来说,要根据空间情感氛围的需要这一创作范围,在现实生活里寻找表现的题材,并要从陶瓷的角度发掘适合表现这一题材的方式。

现代陶艺壁饰题材的选择,首先要吻合使用场所的功能和情感氛围。陶艺壁饰这种从属于建筑物或构建物墙壁的特性,决定了其与所处的场所环境必须相互协调,也指明了陶艺壁饰的主题安排及设计定位,这也就意味着在使用陶瓷装饰场所空间环境的过程中,作为墙壁的装饰物的概念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一定要吻合场所特性。

在一件陶艺壁饰的创作设计之前,创作主体首先应该分析所属建筑的功能属性。该壁饰是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还是纪念性建筑?在各类建筑场所环境中,与陶艺壁饰发生联系的首先是来自建筑场所的功能类型的限定,特定的建筑场所的需求往往无形之中限定了壁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于壁饰情感的方向性表达也加以框架,使壁饰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必须围绕着建筑场所的情感氛围、使用功能而展开。

题材选择方面,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民族文化题材,可以合理恰当地引用于现代陶艺壁饰设计之中。将民间文化符号加以现代装饰的手法处理,形成新的装饰风格从而融入到陶艺壁饰作品中,形成具有鲜明民风特色的主题,其情感特征明显,易于作为常见的情感寄托元素向观众展示,也易于被观者感知接受,故而常被众多设计师采用。设计师将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年画、木刻等传统图样植入已塑造好的规矩坯体上,通过刻、划、剔、刮等制作技巧,进行图案的移植和创造,体现了作者对民间艺术语言的传承与定位。这种陶艺壁饰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息,能够唤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作品和民间艺术的语言风俗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感觉到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人性的渴望与眷恋,产生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总的来说,创作主体在题材的选择上,多考虑题材对于情感的表达是否恰当合理,利用传统文脉,采用现代手法来制作,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壁饰的情感和题材是密切相关的,故而合理的采用合适的题材来表达设计者心中的喜乐等感情是十分重要的。

1.3创作主体的形式设计

形式设计对于现代陶艺壁饰而言,手法繁多,绘画类、雕刻类、肌理类不一而足。但是,创作主体的形式选择应根据使用的场所和主题来进行安排。

任何观赏性事物,第一印象的产生基本都是源自于观看者的视觉。视觉对于情感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陶艺壁饰是悬挂、粘贴安装在建筑或构筑物的表皮和壁面之上的。合理地安排与壁饰相对应的场所空间,合理地处理壁饰形式与场所的空间关系,对于观赏者的视觉观赏和情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设计处于封闭状态的建筑空间中的陶艺壁饰时,由于这种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所处时间最长的一类,也是壁饰最能体现自身情感价值存在的安置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人的感观受限,情感缺乏呼应点,而且四面皆壁的视觉压迫感,会产生出一种强迫阅读的视觉空间。在这种受众的视觉阅读空间里,相对于敞开的空间而言,观赏者处于相对静态的位置,人流相对静止或流动缓慢。例如在休息区域、会议室等的墙面上,受众视觉不存在于流动的空间中,故而视觉和心理精神从形式上来说需要阅读稳定的构图、平衡的造型,以及细腻的材质肌理等等,需要有物可读,有物可赏,并满足从陶饰中获取更多视觉信息和情感寄托的心理要求,并且留有较多的品味时间。同时,在此类空间中,由于观者可视的空间很窄,观者同观赏事物的距离拉不开,故而,对陶艺壁饰在构图形式上的要求,就不能把场面搞得过大,把构图拉得太长,以免造成空间深度与构图上的矛盾,这种场合,还要求陶艺壁饰的视觉中心应该变流动的思维为静止的思维,变焦点的透视为焦点与散点相结合的透视,以此来适应人的这种阅读视觉规律,防止视觉上的紧张感和矛盾感;由于观赏者心理精神上的情感寄托需求,陶艺壁饰的主题内容在形式安排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各种情节内容要素应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安排,以形成壁饰形式上的连续感、秩序感和韵律感。同时细部刻画表达应更加层次丰富、细腻、完整,让观众有东西看,看得进去,充分感受设计者想要倾诉的话语,引起深层次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

又如壁饰处于开放空间中,由于空间太大影响了人注意力的集中,人的视觉散乱,情感含糊不定。所以在这种空间中壁饰的情感传递更有赖于形式的合理处理,达到引起众人瞩目的视觉效果。开放空间中的陶饰,通常来说其中的内容形象都要比实际的客观形象大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室外的特殊性决定的。天空的广漠,地面的空旷,建筑的高大,都要求壁饰的形式设计注意大效果、大结构,造型也相应简洁,内容宜概括简练,这样才适宜进入观者的眼帘。在此空间的壁饰一般都具有足够的规模。陶艺壁饰的形式安排中造型必须要“跳”,可以采取简单、明确、有力、整体感强、大效果好的构图形式,同时合理利用强烈对比的手法、铺以大块的色彩、多用简洁的线条等刺激视觉的形式安排,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抓住观者的眼睛,让观者的视线主动拉大陶饰同周围环境的距离。陶艺壁饰在这种状态下会以一种强势的视觉状态,将自身浓烈、震撼的美传递给观者,引起观者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冲击。作者的情感也在这种形式之下放大,达到了强势的感染目的。

2.受众客体对陶艺壁饰的情感心理

2.1受众对陶艺壁饰的情感反应

受众客体,指的是在传播过程另一端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总称。受众一词来源于传播学的“受传者”,众多的受传者即为“受众”。本文中所说的“受众”则是指现代陶艺壁饰的欣赏者。

受众对于现代陶艺壁饰的情感反应,其实质是受众接受了现代陶艺壁饰所传递的信息之后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是有着共性和个性差异的。这些情感反应来源于创作者所投入的情感对受众的感染,也包括了受众借着感触壁饰形式和材质特性而产生出的美的感受和情感共鸣,陶艺壁饰在此时便产生了审美情趣的传递和情感沟通的双向构建。

2.2受众与陶艺壁饰的情感接触

触觉是人类感官感觉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任何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更直接的接触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可以通过亲身的接触对事物产生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通过对事物的亲手接触,能得到仅凭双眼得到的第一印象之外的更加翔实的亲临感觉。尤其陶艺壁饰这类带有泥土亲和气息的情感化较浓的艺术品,观者在看的同时也自然会有去抚摸,去亲近的愿望。无论是陶瓷光滑的釉面带来的细腻莹润的手感,还是陶土本身粗糙的豪放感觉,都是受众与壁饰情感交流的直接平台。受众可以用手去触摸、用身体去感觉、用心去体会泥土带来的来自自然的温暖和关怀。泥土,这一孕育生命的母体在火的砺炼下变得坚硬与沉重,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变化。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高迪设计的居埃尔公园,可以说是陶艺壁饰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之一。公园里的建筑物与陶艺壁饰完美地结合到一起,随处可见可触摸的陶艺壁饰大量运用到建筑物壁面之上,整个公园装点得如同童话梦幻一般。公园里很多建筑都采用了卡通的造型,配以五颜六色的瓷片装饰,整个空间中充满了童真和梦幻色彩,如公园门口处的门楼,屋顶上贴满了色彩斑斓的陶瓷片,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更加艳丽,陶瓷材质变幻的釉色得到尽情的展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园里随处可见的波浪形的长椅,采用设计者最擅长的装饰风格,表面贴满彩色的瓷砖作为壁面装饰,为观赏者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场所。这些存在于公共环境空间中、附属在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表面的陶艺壁饰,与环境场所极其协调并具有一定的装置性,人们可以坐在波浪的起伏中稍作休息,将自己置于实用性的艺术品中,全方位地用身心去触碰和感悟艺术的美妙。这些特殊的椅子是一件件完美协调的陶艺壁面装饰作品,同时与整个公园的建筑形成呼应,更好地与环境融合,与观赏者接触互动。

现代陶艺壁饰这种带有天然手工制造痕迹的艺术品,作为安置于与人们生活近距离接触的地方的物品,是容易被人亲近的。它们不同于绘画类的壁面装饰物品,由于绘画较不易保养,往往人们只能观赏,而无法去触摸体验那呼之欲出的画面内容。只能不断地压抑这种天然的对画面、材料的好奇,却无法用人类最原始的触觉去感受饱含情感的笔触,这是绘画类壁饰的一大遗憾——为了保存而不得不牺牲同人们的触觉最亲密接触的可能。而人们对于艺术品往往会有着亲近触摸,仔细感受的愿望。从受众的触觉角度而言,陶艺壁饰借助于受众的触觉感受是那么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陶艺壁饰可以去触摸去感受,陶艺壁饰这一与生俱来的情感特性,成就了现代陶艺壁饰情感化传达较宜为受众接受的优势所在。

[1]王艳.壁画艺术与公共环境.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0-80

[2]俞剑坤.世界装饰浮雕新追踪.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5-60

[3]李家驹.陶瓷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105

[4]徐微.陶瓷壁饰的发展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4.4-10

[5]阿恩海姆·霍兰.艺术的心理世界.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89

[6]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63

猜你喜欢
陶艺形式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小议过去进行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疯狂”的陶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学陶艺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