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2010-02-17 14:01高小红孟亮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纺织品原理课程体系

高小红孟亮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高小红1孟亮2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依托于高职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论述在项目课程开发基本原理指导下的专业项目课程体系设计,从任务优先、项目分解、目标唯一、经验递进四个层面探讨了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具体应用。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任务优先;项目分解;目标唯一;经验递进

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的初期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项目课程体系并不仅仅指项目课程,而是指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思想所开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随着职教课程开发实践的深入,课程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凸显。人们开始认识到,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不仅仅是要研究单门具体课程,更要研究整个课程体系;不仅仅要进行单门课程的内容改革,更要打破以往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课程组织改革。只有变革了课程组织,建立了新的以任务为参照点、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才能进行单门课程内容的彻底调整,才能使项目课程改革不流于形式,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科学、完整、合理、有效学习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项目课程开发基本原理指导下的专业项目课程体系设计。

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理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项目课程体系设计可归纳为任务优先、项目分解、目标唯一、经验递进等四条基本原理。

任务优先原理是指项目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以任务(而不是项目)为参照点,围绕任务需要设置课程,然后再进一步设置需要延伸或作为其支持条件的课程。同时,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尽可能结合任务学习,尽可能将应知应会知识编制到项目课程中去。

项目分解原理是指在以任务为参照点进行课程设置时,应结合项目对任务进行分解,尤其是对涉及领域广泛的任务,更应结合具体项目将其分解为若干门课程进行设置。

目标唯一原理是指项目课程体系设计中计划设置的课程必须有独立的核心目标,且只能有一个核心目标,目标模糊或存在多元目标的课程并非真正的项目课程。

经验递进原理是指当课程确定以后,应按学生的经验发展顺序编排课程的实施顺序,使课程与学生的自身经验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项目课程体系设计基本原理的应用

依托于高职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我们进行了基于上述基本原理的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一)依据任务优先原理进行项目课程体系设计

任务优先原理要求以任务为参照点进行课程设置,也就是要依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对其中的任务(可能是工作领域)逐一进行讨论,讨论要针对某工作领域是否需要设置课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尽可能剔除那些几乎不需要专业知识和特别训练的项目;如果需要设置课程,那么是设置一门课程还是多门课程?此时,对于知识容量适当、需要独立设置课程的项目可直接转换成某一门课程。如针对展示陈列工作领域的店面卖场设计,就可直接转化为单独的对应课程——纺织品陈列设计;而对于知识容量过大的项目,如面辅料设计开发,由于该任务与图案、织物等密切相关,仅仅设置一门课程难以完成对学生职业知识、能力的构建,所以就需要设置多门课程——染织图案设计与应用、纺织材料选择与应用、织物组织与纹织设计等与之对应。

任务优先原理强调任务与课程对应,但并非意味着所设置的课程与工作岗位任务是一一对应的,因为岗位任务的组织方式考虑的是岗位之间的分工,而课程任务的组织方式必须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顺序和教学组织实施的方便。因此,在项目课程体系设计中,可以把比较接近的工作领域进行合理的归并,使工作岗位任务的组织规律与学生的学习规律、教育规律结合起来。如针对制版工作领域的结构设计、打板任务和样品制作工作领域的打样任务,我们依据结构设计、打板与打样工作任务连贯性、相关性强的任务组织特点,依据过于零散的课时会使教学过程难以整合的教学规律,把结构设计与打板、打样这两个密切联系的工作领域进行合理的归并,设置为“纺织品结构设计与工艺”一门课程

任务优先原理要求严格按照任务需要,杜绝从知识的角度设置课程。如针对纺织产品设计开发这一工作领域,有人建议设置形态学课程。这门课程自然与纺织品设计开发能力的形成相关,但它与该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在相关能力形成中的作用也很有限。这样的做法与项目课程设置的思路完全背道而驰,很容易使课程体系回归到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是我们在项目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极力避免的。因此,针对纺织产品设计的工作领域,我们首选“纺织品造型设计”这门课程与之对应。

(二)依据项目分解原理进行项目课程体系设计

现代教育理论的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相关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必然要求把普遍化的知识转化为特定情境的知识。对于过于宽泛的工作领域,如果仅仅设置一门课程与之对应,就很难创设特定的情境,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具体的职业知识,进而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一些宽泛的工作领域,在进行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时,可结合项目拆分为几门课程,这就是项目分解原理的应用。如针对纺织品设计的工作领域,要求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有:搜集资料和流行分析能力、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面料选择及运用能力、绘制专业效果图能力、一定的制板与打样能力、一定的工艺制定及工艺创新能力、文字表达与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此时就需要结合项目拆分出多门课程——纺织品市场调研、纺织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与面料开发工作领域重合)、纺织品装饰画技法、纺织品造型设计、纺织品结构设计与工艺(与制版工作领域重合)、纺织品生产管理(与品质控制工作领域重合)等。当然,其中的一些课程可能与其他工作领域拆分出的课程相重合,有待下一步归纳整理。

结合项目对工作领域进行拆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所选择项目的典型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项目之间的能力区分度,即不同项目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差异是否足以使它们需要通过不同课程来培养。如针对纺织品跟单工作领域,有人建议设置“纺织品业务跟单”与“纺织品生产跟单”两门课程,但通过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了这两种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重合度很高,其差异不足以需要通过设置不同课程来培养,因此,仅设置一门对应课程——纺织品跟单。

(三)依据目标唯一原理进行项目课程体系设计

依据目标唯一原理进行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唯一目标,并尽可能在课程名称上突出任务特色,反映课程的学习目标。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更是如此。

在对纺织品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分析,我们明确了图案、款式、打板、打样、展示、生产管理、产品营销领域的能力是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职业技能,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依据这些能力设置了专业核心课程,并确立了学习目标明确的课程名称。如针对图案设计能力设置“染织图案设计与应用”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结合面料的规格、质地风格及生产要求,设计出对应于不同面料、满足市场需求的纺织品单独与配套图案;针对款式设计能力设置“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综合运用各种造型原理和技法,完成符合市场要求的家用纺织品单独与配套产品从构思到成品设计的全过程;针对打板和打样能力设置“家用纺织品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典型家用纺织品的结构制图、制板与工艺制作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单件与配套产品的样板与成品制作;针对展示能力设置“纺织品陈列设计”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能够完成家用纺织品空间装饰、专柜、专卖店、橱窗的陈列、展示设计。遵循目标唯一原理,可以在整合知识时合理控制项目课程的知识范围,避免因目标模棱两可而引起知识的叠加与重复。

(四)依据经验递进原理进行项目课程体系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展开是由一般到具体、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而依据经验递进原理,职业教育的课程展开顺序却恰好相反,变为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因为这种课程展开模式是按照学生学习经验的建构规律来进行编排的,切入点很具体,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使其容易理解,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课程体系由普通文化课程、理论课程、专业课程(项目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构成,依据经验递进原理,我们将专业课程的开设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的始终,使其与普通文化课程并行开设;将专业课程的项目课程与综合专业实践课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交替开设,先开设见习、模仿类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再开设综合技能类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而项目课程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穿插其间;理论课程最后开设,其功能在于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促进对实践过程的理解。最终,确立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方案(见图1)。

总之,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整个项目课程开发的作用显著。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既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又有变化多样的设计方法。只有依据基础理论进行因地制宜的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与企业专家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开发出科学、实用、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

[1]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6):4-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8,(19):5-11.

[4]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4):78-82.

[5]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36-39.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0)09-0017-03

高小红(1967—),女,山西太谷人,硕士,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孟亮(1955—),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审美化与艺术心理学。

*本文系中国职业教育协会教学委员会2009年立项课题《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09-34)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纺织品原理课程体系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