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质量问题

2010-02-17 14:01方忠良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会计专业教材

方忠良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质量问题

方忠良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是高职院校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应结合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现状,深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改善措施。

高职;会计专业教材;质量问题;原因;建议

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不少高职会计专业教材质量低劣,成为会计专业教师、学生和会计人员关心的大问题。笔者使用的教材有国家级获奖教材,有国家级规划教材,但问题还是很多。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材质量,以适应培养会计人才的需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笔者拟就高职会计专业教材质量问题谈几点看法。

问题

教材观点陈旧甚至错误2006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会计法规,这就要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紧跟会计改革的步伐,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理念。但是现行教材内容陈旧、版本偏老,常常出现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旧方法,不能及时反映会计改革的新理论、新技能。

教材的高职教育特色体现不够这是指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或者说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体现不够。具体表现在:教材中基础理论分量太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实践性案例严重不足,没有突出“如何做”;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材语言文字处理不规范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应文字表达准确、精炼、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符合规范化要求。然而一些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处理很不规范,具体表现在:语法错误,不能正确地阐述会计理论和概念;前后矛盾,这一章讲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与另一章讲的处理方法不同;重复过多,这一章讲过的问题在另一章又会出现。

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必须注意总结教学经验,结构安排合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对于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尤其要阐述透彻,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学习。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材结构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在:章节安排不合理;教材知识关联不清晰,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解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

各门课程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内容的安排必须与有关课程内容密切配合,适当分工,避免互相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然而高职会计专业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衔接。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重复很多,《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重复也不少。一些岗位工作内容又人为地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不同的课程中讲解,如出纳岗位工作内容分散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等课程内容中。

教材的表达方式过于单调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表达方式多采用文字方式。其实,可以兼用图表等方式表达教材内容,因为图表往往比文字更具有清晰、直观、明确的表达作用,且能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高职教材应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

原因

高职教育起步晚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本科与中职教育较晚,导致绝大部分教材沿用本科教材和中专教材内容,有些高职院校甚至选用本科或中专教材,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职教材体系建设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一本好的高职教材从根本上要体现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其编写周期往往较长,不如写篇论文来得快,而且教材出版成本比较高,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不能从根本上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编写机制有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撰写论文的奖励比较高,而对教材建设的奖励比较低。事实上,一本好的高职教材常常比教师的论文对学生影响更大。某些地区和部门为了地方和部门利益,往往利用自身的行政优势强制或变相强制地组织人员编写教材并推广使用,而一些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却无法参与编写教材,限制了学术和教学的自由竞争,影响了高质量教材的建设。

教材评价监督机制有问题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很多,但是高质量的教材常常难找。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传统上仅由大专院校教授审查,没有教育行政机关审查或实质审查,精品课程建设往往重视论文或课题,而教材质量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如同对教师的评价,往往重视论文或课题,没有把教师的教学质量放在应有的位置。

编写教材的教师知识水平尤其是实践经验有待提高由于一些编写教材的教师缺少对生产实际的深入了解和调查研究,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的课程理论的支持,所编写的教材难免出现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高职教材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严重。

编写教材的教师责任心缺乏为了追求出版发行量或发行速度,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往往由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联合编写或由个别专家匆匆编写,导致这些教材各章节内容上的重复或缺少创新甚至没有更新。有的教材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是专家交给研究生收集整理,自己汇编而成的。有的教师在编写教材时缺乏责任心,以致出现教科书上的习题与习题集上的习题基本相同的现象,而参与教材出版的出版单位间的无序竞争甚至可以说是恶性竞争对此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师对教材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能力不强一些教师以方便授课为标准选用教材,而不是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甚至出现为满足个人利益而采用质量低劣的教材的不良现象,对教材选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学生使用的教材不当。一些教师选择教材的能力不强,也是导致学生使用教材不当的原因之一。

建议

提高认识,重视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高职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与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培养。因此,必须抓好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高职教材质量问题主要涉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出版单位等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高职教材建设工作的关键,无论教育部高教司还是各省教育厅、县教育局,都能发挥以点带面的“指挥棒”作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国家、省级规划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建立优秀教材的评审机制,对高职教育领域的教材建设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完善评估标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改变偏重教师论文或课题研究的观念,把高职院校教材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上。

突出特色,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强能力”、“重应用”的特色。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教材应有以下特点:教材内容要针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强调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国家职业准入制度的内容相衔接;教材的表达方式既要采用文字方式,也要采用图表等方式;教材编写者既要有教授等专家,也要有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教材的语言表达应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教材编写者应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应有文字功底。也就是说教材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岗位需求,在内容上以理论够用、突出实用为原则,尽可能使用简洁直观的图表,多安排简单易行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利用网络,开辟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信息平台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作为网络时代的业务模式已经越来越流行,越来越重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以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利用社会资源,如教师、学生、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系统全面地开展网上教材编写招投标、优秀教材介绍推荐、服务等工作,强化对高职院校教材的监控职能。可通过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信息平台交流、评价、推荐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如开展“一书一评活动”。这样能大大提高教材的质量和优秀教材的市场占有率,也能大大提高高职教材的服务水平,因为市场竞争不仅是教材质量的竞争,也是教材服务与价格的竞争。

设立机构,大力加强高职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为高职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标准。笔者认为,高职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借鉴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设立高职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职权效能,加强高职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教材规划、组织编写教材、评价教材、推荐选用优秀教材、开展教材研究、组织教材使用供应等,设立高职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机构,便于专门进行上述多项工作。这样,教材建设的有关机构可以通过出版界对各高职院校教材和国外先进教材加以比较研究,并聘请企业界杰出人物及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指导教材建设;可以成立教材审定委员会,多元化评价教材,主动邀请各行业的杰出人士、资深高职院校教师或教授进行较客观的教材审查工作;可以通过竞选、招标、奖励的方式鼓励各高职院校编写教材,从中筛选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

形成体系,开发多元化、立体化、多样化的高职教材多元化是指教材参编者是多元的,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既有教授,也有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既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也有文字功底深厚的作者。立体化是指教材是由教学大纲、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和试题库、实验题等部分组成的,其中主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多样化是指教材多样,有适用于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不同实际情况的教材。开发多元化、立体化、多样化的高职教材,形成高职教育的教材体系,有利于培养各行业、各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有利于使学生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所成,也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1]王冰.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问题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2]于润伟.高职高专教材的质量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3]黄峰.当前高职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G712

A

1672-5727(2010)09-0019-02

方忠良(1962—),男,浙江浦江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审计。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会计专业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