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论如何降低剩留血管风险

2010-02-17 15:58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2期
关键词:增殖性非诺贝特

文/本刊记者 凌 寒

随着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高危因素的流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当前临床标准治疗策略更加积极,但大多数患者仍存在发生剩留大血管事件 (如心肌梗死、卒中)与罹患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的风险。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叶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剩留血管风险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剩留血管风险:全球面临的挑战

第21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陆国平教授对记者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不仅是导致大血管剩留风险的重要因素,还是导致微血管剩留风险的重要因素,且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高TG已被认为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子;升高的TG/HDL比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进展独立相关;低水平的HDL-C和升高的空腹TG水平与自主神经病变相关。

陆国平教授还认为,目前降低剩留血管风险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调脂药物治疗两部分,对于高TG、低HDL-C人群,单纯他汀治疗远远不够。改变生活方式是降低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剩留风险的第一步。研究证据支持以最佳的治疗干预使所有的血脂谱达标,相关指南也越来越主张考虑其他调脂药物与他汀联合应用。

据了解,贝特类药物属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 (PPAR-α)激动剂,可改善几乎所有脂质指标,显著降低剩留血管风险。既往研究表明,非诺贝特对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作用为降低TG 30%~50%、增加HDLC 5%~15%,对其他脂质指标的作用还包括降低载脂蛋白(Apo)C3和LDL-C水平。在既往HHS研究、BIP研究、VAHIT研究和FIELD研究中,均包括了贝特与他汀降脂的联合应用,结果证实,其在减少终点事件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更能全面改善血脂

据记者了解,新近公布的ACCORD研究结果再次证实,非诺贝特可减少大血管事件发生率约31%(TG≥204 mg/dl、HDL-C≤34 mg/dl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亚组)。

另据资料显示,ACCORD-血脂研究纳入5518例有基础心脏病或存在至少两个额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非诺贝特+辛伐他汀或安慰剂+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非诺贝特联合组患者TG和总胆固醇 (TC)降低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 和P=0.02),HDL-C 升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两组LDL-C降低程度相似(P=0.16)。

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2.24%/年 vs 2.41%/年,P=0.32),次要终点事件方面组间也无差别。预设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 941例 TG≥204 mg/dl、HDLC≤34 mg/dl的2型糖尿病患者亚组中,联合组较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降低达31%,绝对风险下降4.9%。在安全性方面,ACCORD-血脂研究中的5518例患者经4.7年随访,证实非诺贝特与他汀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任何非低血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27);肌病、肌炎或横纹肌溶解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等,均为0.1%。此外,该研究也未观察到联合策略增加静脉血栓及胰腺炎发生风险。

由此可见,采用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较单用他汀可更全面改善血脂,不仅使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高TG、低HDL-C)引发的大血管风险显著下降,还减少了微血管剩留风险,这点再次被ACCORD研究所证实。

非诺贝特联合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成斌教授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属于不可逆致盲眼病。 有研究显示,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就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下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33%;病程10~20年者发病率为57%;病程20年以上者发病率增至6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单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者常引起玻璃体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而最终使患者失明。 因此,延缓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性向增殖性过渡,或阻止增殖性病变的进展,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据了解,ACCORD研究纳入了28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强化降糖、强化降压和优化降脂方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影响。专家分别在基线和随访4年时,通过七方位眼底照相评估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根据患者双眼的综合严重程度将其分为1~17级(从双眼均无视网膜病变到双眼均有高危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将病变严重程度增加≥3级、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或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即该研究的首要终点。结果发现,强化降糖和非诺贝特联合他汀的强化降脂均可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但强化降糖的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而强化降压未延缓眼病进展。

徐成斌教授最后强调:ACCORD研究结果显示出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策略安全性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微血管剩留风险显著下降,这为如何降低血管剩留风险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猜你喜欢
增殖性非诺贝特
硫酸氢钠催化绿色合成非诺贝特的方法研究
PPARα调控SOD2表达的机制研究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非诺贝特对人BMEC与小鼠脑微血管组织SOD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最美妙的40%
非诺贝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
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