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系数在测定河北工业竞争力中的应用

2010-03-03 08:11鞠守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省市

□文/鞠守勇

竞争优势系数在测定河北工业竞争力中的应用

□文/鞠守勇

本文测定了我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分析了河北及发达省份的竞争力水平及其变化,指出河北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差距,提出增强河北工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工业;竞争力;竞争优势

一、测定方法简介

(一)竞争力测定。所谓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它集中体现为该竞争主体的产品(或劳务)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以及持续扩张的能力。市场份额的大小反映了竞争主体现实的或显在的竞争力,可通过市场占有率来反映;市场份额持续扩张的能力则反映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它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来的持久的获取优势地位的能力,可用竞争优势(系数)来反映。

(二)市场占有率测定。市场占有率是指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某竞争主体(地区、行业或企业)所生产的某种商品的销售量占同一市场同一商品总数量的比例。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突出表现为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份额之争,竞争力强者就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用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来反映竞争主体在市场中的(显在)竞争力。当我们把某竞争主体放在国内市场的坐标系中进行研究时,设Si为某省、市、区(总额或某行业)的销售收入,S为全国(总额或某行业)的销售收入,则某竞争主体的市场占有率Pi可用下式计算: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竞争主体应该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竞争优势的主体,亦即市场竞争力是生产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函数。我们用市场占有率表示市场竞争力,则一个竞争主体的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竞争优势系数的高低;二是生产规模的大小。显然,当两个竞争主体的竞争优势相同时,谁的生产规模大,谁的市场份额就大,竞争力就强;当两个竞争主体生产的规模相同时,谁的竞争优势高,谁的市场份额扩展就快,竞争力就强。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下式反映:

(三)竞争优势测定。一个竞争主体的竞争优势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产品(或劳务)销售率,产品销售率是销售收入占总产值的比率,反映了产品适销对路的状况。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产品越是适应市场的需要,其销售的数量越多,市场份额越大,竞争力越强,竞争优势就越高;二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它是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的几何加权平均数,反映了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成果,其高低主要由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决定。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越高,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成果越多,综合要素生产率越高,竞争优势就越高;三是增加值率,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其大小主要受专业化程度和产品结构的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专业化分工越发达,产品加工程度越深,则生产的绝对规模越大,竞争的生产规模基础越雄厚,而增加值率会相对降低,但竞争优势却会越强。

在考察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经济竞争力时,我们用竞争优势系数Ki反映竞争主体的竞争优势(潜在竞争力)的大小,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Ai为产品销售率因子,Bi为增加值率因子,Ci为生产率因子分别为某地区工业品(总额或行业)销售率、工业增加值率、工业综合要素生产率,PA、PB、PC分别为全国工业品(总额或行业)销售率、工业增加值率、工业综合要素生产率;其中,综合要素生产率和测定采用了PC=×(式中,PL为劳动生产率,PK为资金生产率)的模型。

二、省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表1 全国前7位省市市场占有率 (单位:%)

表2 全国前10位省市竞争优势系数

(一)市场优势分析。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国内工业品市场在全国各地区的份额分布是不均等的,各地区竞争力相差悬殊。2009年竞争力最强的省份是广东,市场占有率高达12.19%;竞争力最弱的是西藏,市场占有率仅为0.02%,前者是后者的610倍。河北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6位,市场占有率为5.3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3%;排在河北前面的有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河北不足广东、山东和江苏的二分之一。

从全国排名看,河北位次较为靠前,虽然和2008年的全国排名是一样的,但是市场占有率却升高了0.01个百分点;因此,仅就这0.01个百分点来说,河北的绝对市场优势没有提高,形势不容乐观。从发展的角度看,各省市区市场占有率的变动亦不相同,2008年排在河北之前的5个省中,有2个省的市场占有率上升,3个省的占有率下降;排在河北之后的25个省市区中,有15个上升,10个下降;排名于全国前4位的东部沿海省市,即广东12.27%、山东11.20%、江苏10.93%、浙江7.43%,市场占有率之和达到41.83%,接近全国市场总和的1/2,而排名全国后10名省市区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仅为7.53%,不足全国市场总和的1/12;2009年排名全国前四位的东部沿海的4个省份,即广东12.19%、山东11.27%、江苏10.83、浙江7.4%,市场占有率之和达41.69%,比2007年下降了0.14个百分点,而排于全国后10名省市区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为7.78%,比2008年上升了0.25个百分点。因此,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工业品市场的集中度有下降的趋势,河北排名第6,位次虽然较为靠前,但与排在前面的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市场优势处于中等水平。(表1)

(二)竞争优势分析。(表2)在31个省市区中,2009年竞争优势最强的是上海,竞争优势系数为1.67;竞争优势最弱的是西藏,竞争优势系数为0.05,前者是后者的33倍。河北的竞争优势系数为0.90,排名第8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竞争优势系数高于河北的省市有上海(1.67)、广东(1.63)、江苏(1.62)、浙江(1.53)、天津(1.42)、山东(1.36)、辽宁(0.98),上述7省市中只有辽宁的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从全国范围看,河北的排名虽然较为靠前,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河北的竞争优势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排在其前面的6个省市的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排在其前面的省市相比有质的差别,因此河北的竞争优势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河北工业竞争力的现状、动态变化以及横向对比等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从总体来看,河北工业品市场占有率2009年为5.35%,居全国第6位,竞争优势系数为0.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8位;从纵向看,2009年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都比2008年有所提高,综合竞争力有所上升;从横向看,与邻省山东,与东部沿海先进省市有较大差距,河北工业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低地位。因此,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尤其是加大向中西部开拓市场的力度,以扩大河北工业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工业竞争力,是加速河北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当务之急。

[1]武义青.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5.

[2]贾雨文.势效系数及其应用[M].学术期刊出版社,1987.

[3]武义青,贾雨文著.经济系统运行效能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F127

A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省市
上海市各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表(2017)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内地市场份额接连下滑,联想手机怎么了?
第二季度服务器销售额创13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