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发展思考

2010-03-03 08:11□文/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3期
关键词:羊毛生产者农牧民

□文/戴 泉 柴 军

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发展思考

□文/戴 泉1柴 军2

本文从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运行中的问题出发,把协会的发展定位和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联系起来,探讨解决协会发展问题的两个基本思路,并提出政府支持协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产业化;政策建议

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是一个在新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不仅是研究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更是讨论在农业产业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羊毛协会的作用,推动新疆羊毛产业化进程,保障新疆农牧民的利益。

一、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现状

1、协会的成立和发展。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简称细羊毛协会)是1998年12月由新疆畜牧厅、新疆畜牧科学院联合兵团农业局以及全疆40余个农牧团场发起成立的科技型社会团体。协会的成立是为了解决新疆农牧民千家万户小生产者不适应国际羊毛大市场的市场和技术难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羊毛进口国和加工国,年加工能力40万吨。我国自己每年生产约12万吨净毛(其中新疆约占1/ 4),澳毛为主的国外羊毛占有约2/3的市场份额。在国产羊毛和澳毛的市场竞争中,受生产技术和流通技术的影响,以内蒙、新疆为主的国产羊毛与澳毛的价格差距很大。同时,国际羊毛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新疆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协会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已由成立之初的40余个团体会员发展到目前的83个团体会员,覆盖新疆细羊毛主要产区。在解决新疆细羊毛发展的技术和市场难题上,协会发挥科技型协会优势,依托多项自治区、国家和国际项目资金,研究和推广细毛羊育种技术、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标准,建立了细羊毛标准体系。同时,积极探索新疆细毛羊产业化道路,建立羊毛经纪人仓库、羊毛检验技术体系,配合萨帕乐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新疆细羊毛在南京羊毛市场拍卖。

2、协会的运行机制。新疆羊毛业的参与者包括提供科技支持的畜牧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的细羊毛协会、作为羊毛生产者的农牧团场和牧民、从事羊毛交易的羊毛经纪人和企业。目前,在新疆从事羊毛收购的既有羊毛经纪人又有新疆羊毛贸易企业,还有内地毛纺企业和羊毛经纪人。这些企业和个人都由固定客户和收购范围,并通过疆内市场、国内拍卖市场和网上期货贸易三种形式将新疆羊毛销售给羊毛加工商。(图1)

在这个过程中,羊毛生产决策由羊毛生产者的分散的农牧团场和牧民决定,销售由羊毛经纪人和羊毛销售企业控制。即使是协会的会员,羊毛生产、销售决策也不受协会制约。协会的作用主要是研究细毛羊养殖技术、羊毛现代化管理标准,并面向协会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部分建设资金。为减少新疆羊毛流通价格混乱对细羊毛生产的负面影响,协会积极尝试影响流通市场,配合羊毛销售公司参加国内羊毛拍卖。但目前新疆羊毛交易的主渠道是由羊毛经纪人经营,参加南京羊毛市场拍卖的品牌羊毛仅仅是新疆细羊毛产量中的很小一部分,只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运行中的问题

1、缺少稳定的项目经费来源。协会的固定收入只有每年不到1万元的会员会费,协会以往的大量工作依靠多个科技项目提供的资金。项目周期结束后,没有后续经费,技术措施也就失去了继续执行的保障。例如,协会原有的30多个剪毛员、30多个分级员,因为经费停止人员已经全部解散。

2、缺少团体会员长期稳定的支持。无论国际国内市场,羊毛价格总会有市场波动。由于团体会员单位领导周期变动,有的领导从短期利益出发,更关注短期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在市场价格下跌后减少对细羊毛生产的支持。另外,推广新技术的效益体现有时滞,有的领导从短期利益出发,也会缺乏足够的动力。

3、产业技术体系过于偏向育种。新疆细毛羊产业技术体系存在缺陷,国家科技经费过于偏重育种,而缺少羊毛质量控制技术的支持和投入。例如,巩乃斯、紫泥泉种羊场都是国家级种羊场,这两个种羊场的种羊水平较好,但羊毛价格连续多年低于身为县级种羊场的拜城种羊场。这种失衡的倾向不利于新疆细毛羊产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发展,制约了羊毛业产业化程度的提升。

4、组织形式制约周转资金筹措。新疆各地的羊毛生产都很分散,没有一定规模的细羊毛数量,协会难以组织能有收益回报的拍卖会。即使拍卖成功,不可避免地会有约两个月的羊毛交割回款周期,而牧民卖毛转场都急于拿到现钱。因此,协会参与新疆细羊毛市场生产经营,从购买本地羊毛到拍卖后交割回款,都需要一大笔周转资金。而协会是社会法人团体,自身会费收入很少,又不具备贷款等经营资格,目前无法筹措到必需的周转资金。协会现在的组织形式严重制约了协会深入参与新疆细羊毛市场的规范化经营。

5、毛纺企业恶性竞争产生负面影响。毛纺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波及到羊毛拍卖。一些不参加国毛拍卖的企业炒作参与拍卖的企业将国毛当作澳毛使用。这种恶性竞争手段影响了很多企业参加国产羊毛拍卖的热情。2007年、2008年国产羊毛拍卖均遭受阻力,新疆细羊毛拍卖受到影响,2008年组织的519吨品牌羊毛参加拍卖成功的只有80多吨。羊毛拍卖的失利,动摇了新疆细羊毛生产者的细毛羊现代化养殖和管理的动力。

三、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与新疆羊毛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协会在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所以解决新疆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要放在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这个大背景下,才有现实意义。

在国际国内羊毛市场竞争激烈和区内羊毛流通市场混乱无序的情况下,协会目前的科技型协会的发展定位,越来越难以胜任新疆细羊毛产业稳定发展的要求。本文认为,“行业协会+多个区域性合作社”的产业化思路更适合于协会和新疆细羊毛业发展的需要。这个思路要求协会转变为行业协会,成为新疆羊毛生产者的利益代表者和经营者。通过“行业协会+多个区域性合作社”的方式将协会在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从辅助性参与转变为实质性主导。

这个思路是以协会为核心、多个区域性合作社为基础,统一羊毛质量标准,统一羊毛市场销售,避开羊毛经纪人,通过协会控制的羊毛销售公司,使新疆羊毛直接面向购买商和拍卖会。首先,新疆南北疆主要羊毛产区地方和兵团农牧团场组建区域性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为单位选举产生新的协会。新产生的协会代表新疆细羊毛生产合作社的集体利益,协会职能扩张,直接与羊毛购买商贸易,并设立销售有限公司开展经营业务。协会的成员单位合作社,严格履行《新疆细羊毛标准体系》等质量标准。协会全面负责从销售、科技研发到质量监控追溯等各项事宜,并积极申请政府各项补助和支持。

四、促进协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虽然这种思路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但是协会在新疆羊毛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协会又面临不少现实问题。政府帮助协会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促进新疆羊毛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下面提出几点关于政府促进协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1、稳定项目支持,调整项目结构。对于细羊毛这样生产高度分散的产业,协会是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关键之一。但对于细羊毛这样的弱势产业,仅靠协会自身发展,不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所以需要政府稳定的项目支持。同时,为了避免过于偏重育种的项目结构,有关部门应该调整项目设置渠道,更多地围绕畜产品而不是畜种构建产业支撑,增加对农产品采集、分级等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迫切需要技术的支持力度。

2、建立支持“优毛优价”的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市场是毛绒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而建立“优毛优价”机制是市场良性运转的关键。羊毛分级是提高羊毛价格、增加生产者收入的关键,因为不同级别的羊毛价差很大。从澳大利亚羊毛流通体系来看,澳毛的质量在各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关,流通企业能提供可靠的羊毛质量信息。

新疆羊毛农场环节的收购目前主要由小商贩承担。小商贩把羊毛进行粗略分级,分为细毛、改良细羊毛、半细毛和粗毛等级别,甚至比这种分级更加粗略。收购完毕后不作打捆包装,由大卡车装运到集散市场,然后再由汽车或火车运往销售地。毛纺企业购入羊毛后需要重新进行分级。由于收购时分级层次少,级别差价不能很好体现,导致养羊生产者没有从生产环节改善羊毛质量的积极性。所以,需要政府逐步建立支持“优毛优价”的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同时,建议对符合品牌毛标准的羊毛补贴检验费,以此鼓励品牌毛的生产。

3、扶植能代表农牧民利益的毛绒贸易龙头企业。新疆羊毛业产业化需要的龙头企业,不仅指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是指贸易公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羊毛生产流通过程,正是有赖于有毛绒贸易龙头企业的参与。新疆毛绒贸易龙头企业的缺位,使得小商贩成为流通市场主体,引发了这个新疆羊毛市场的长期混乱。所以,希望政府积极扶植能够代表农牧民利益的毛绒贸易龙头企业。在羊毛市场价格波动的时候兴风作浪,压级压价,倾轧农牧民利益的贸易企业,不是代表农牧民利益的贸易企业。同时,政府对能够代表农牧民利益的毛绒贸易龙头企业的扶持,也有利于“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公司+基地”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新疆羊毛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4、支持各地组织经营性质的羊毛业合作社。根据协会运行经验,得到上级部门强力推动和本级领导重视的成员单位,细羊毛生产相关各项工作就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各级官员岗位变动较频繁,这种政府的支持缺乏稳定性,使得协会在与成员单位的合作上很难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新疆羊毛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希望政府能支持各地组织经营性质的羊毛业合作社,这样即使地方各级领导变动,合作社与协会的合作关系也能牢固地捆绑在市场利益上。

在支持各地组织羊毛业合作社的过程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直接建立或分步到位,把原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造成羊毛业合作社或在政府引导下由预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向正式羊毛业合作社过度都是很好的思路。但要注意避免政府干预过度,忽视农牧民意愿。农牧民对组建羊毛业合作社具有强烈要求的,所组建的合作社才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才能与协会配合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程支中.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

[2]贾力坤·曼苏尔.新疆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 [D].新疆大学,2007.

[3]田建玉.浅议新疆畜产品流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对策[J].新疆畜牧业,2005.2.

[4]余永隆.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合作经济组织[J].农业经济问题,20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牧民生产行为目标偏好及其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研究”(70963013)

F312

A

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新疆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羊毛生产者农牧民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Golden fleecers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