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区域一体化模式创新的文化认同

2010-03-21 23:38黄伊梅
探求 2010年6期
关键词:欧洲联盟联邦欧洲

黄伊梅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广东深圳 518052)

欧盟区域一体化模式创新的文化认同

黄伊梅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广东深圳 518052)

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上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欧盟高度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于欧洲认同,特别是欧洲的文化认同。欧洲文化的同源一质性为欧盟形成奠定了文化上的先在性条件。但是随着欧盟从西欧富国的联盟向中东欧国家联盟的扩张,欧盟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这是当今欧盟研究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欧盟;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

欧洲联盟一路走来有些跌跌撞撞,有时甚至充满徘徊、挫折和磨难,但是谁也不会否认,“在世界上那么多的区域性组织中,‘欧洲联盟’是结构配套最齐全,立法程序最完备,在经济生产领域里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最高,带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组织。”[1]的确,欧盟以和平方式把如此之多的主权国家揉合进一个统一的经济和政治框架之中,这种高度区域一体化模式在历史上还无先例可循,毫无疑问,欧盟是欧洲在20世纪的一项伟大创举。

一、欧盟是什么?

欧盟到底是什么?它是欧洲合众国吗?它是欧洲联邦或欧洲邦联吗?都不是。欧盟是一个“未来的政体”,是一幅未成形的“作品”,它行进“在路上”。

欧盟是欧洲的联盟(union),不是欧洲的统一(unity),但行进中的欧盟脱胎于欧洲统一的观念和理想。欧洲统一在欧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古老理想。在古代世界,欧洲统一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里,拥有希腊文明的人是文明人,非希腊世界的民族为野蛮人。中世纪欧洲统一在基督宗教信仰里,以与异教相区别。15、16世纪前后,欧洲逐渐出现了民族国家,从此欧洲开始了由合到分的长期争战的历史。发生在欧洲大陆的几个世纪的战争,其核心是争取各民族国家的利益,并进而争夺欧洲的霸权,尤其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野心最为昭著,但企图通过武力征服欧洲的战争行为——从马其顿王国到古罗马帝国再到近现代拿破仑和希特勒,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特别是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深刻的心灵创伤,为了消除战争、自我拯救以实现永久和平,欧洲的政治精英开始思考一个“欧洲合众国”的可能性,他们在那些思想精英关于欧洲统一的理想中寻找灵感:18世纪以来,法国人圣皮埃尔提出了建立一个欧洲的“邦联政府”,卢梭提出应该在联邦基础上实现欧洲和平,康德发表了“永久和平论”。

然而具有高超智慧的政治精英们深知,无论多么精致的理论多么完美的理想,总要从具体行动开始。欧洲联盟的真正启动得益于有“欧洲之父”之誉的让·莫内与众不同的才智和胆识,尽管莫内在思想深处是一名欧洲联邦主义者,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他把遥远的政治目标搁置起来,采取一条实用主义路线,从经济合作入手,从“欧洲煤钢联营”开始打开一个缺口,逐渐地在煤钢共同体基础上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我们所熟知的“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就是这3个共同体的总称。成员国合作一旦开始,势必会向更广泛和纵深领域拓展,在3个共同体基础上,成员国提出增加在外交、货币、司法与内务等方面的合作。与此同时,启动欧洲联盟的计划。经过努力,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共同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约》。《马约》的签署,标志欧洲一体化运动从欧共体时代进入欧盟时代。

《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它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不仅要使欧盟成为一个经济货币联盟,而且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联盟。为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欧盟设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欧盟在机构设置上吸收了“泛欧运动”先驱者们设想的“泛欧联邦”模式。由各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洲委员会主席组成的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相当于联邦国家元首;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相当于联邦国家政府;由各成员国部长组成的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是欧盟重要的决策机构,相当于联邦参议院,欧洲议会相当于联邦议会,它们二者分享立法权和预算批准权。此外,还有模仿联邦模式设立的欧洲法院、欧洲审计署以及欧洲中央银行。从欧盟的组织机构上看,欧盟已经具备了一个联邦国家政治组织架构的雏形。

欧盟组织结构的联邦模式表明它不是一般的松散性的国际组织,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具有超国家组织性质的区域经济政治联盟。经过半个世纪的一体化建设,欧盟由最初6国组成的欧洲共同体发展到现今拥有27个成员国的一体化组织,欧盟已实现了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货联盟、政治联盟。从《罗马条约》到最新签署的《里斯本条约》,在这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基础上,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欧盟已有25个成员国加入了申根区,16个成员国加入了欧元区,联合的深度不断加强,使欧盟的整体实力大幅增强。欧盟已成为世界经济巨人。

尽管欧盟的组织结构具有联邦国家的特征,但欧盟仍然是成员国之间的联盟,而不是欧洲各国家的统一。欧盟在组织体制上照搬了联邦政府的模式,但它本身并不是联邦政府,因为欧盟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因此,欧盟既不是一个联邦国家,但又具有某些联邦国家的特征。欧盟就是一架这样的创新机器,正如英国人迈克尔·伯吉斯所说:“欧洲一体化已经超越了我们所熟悉的民族国家层次,进入到了一个我们所未知的‘欧洲人民更加紧密的联盟’层次了。目前,这一联盟包括了政府间的、超国家的、联邦的、邦联的,以及功能性的各种要素,其复杂的制度、结构和程序使人们无法用过去传统的科学术语来对它进行准确定义和分类。”[2]这表明欧盟既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一般的国际组织,也有别于任何联邦或邦联。正处于建设中的欧洲联合模式是一个混合体制,在历史上还从没见过。

欧盟独特的组织体制是由欧洲一体化运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欧盟的先驱者和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对欧盟的性质定下了基调:欧盟是建立在联合(Union)而非统一(Unity)的基础上,以尊重各国的独立和国家主权。[3]连成一片的欧洲是“多国家的欧洲”,各国无需丢掉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除掉各民族主权国家的欧洲再也没有什么别的欧洲了,故欧盟为“多元一体”型区域组织。

“多元一体的”欧盟被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长了27个头的怪兽,或者酷似一个没有股东只有会员的公司。会员们可以永久地拥有公司,但不能买卖其公司份额,这意味着任一会员都不可能控制整个组织。[4]这就是莫内所缔造的欧盟。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由其成员国所拥有的既高度分散又紧密合作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二、欧盟的文化认同

欧盟建立的基本原则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以各国平等为条件,但这些基本原则不能充分说明欧盟模式的独特性,它们是任何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普遍原则。为什么迄今为止只有在欧洲才出现了一体化建设的成功范例?

研究认为,欧洲联盟存在一个文化上的先定条件。如果说欧洲联盟建立在欧洲认同基础上,那么欧洲认同又首先是建立在欧洲文化认同基础上。欧洲文化认同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先在基础,欧洲各国分享他们共同的欧洲文化遗产,因为“欧洲比它的民族要古老得多”,欧洲认同的钥匙埋藏在把欧洲各国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历史、文化教育和共同特点之中。[5]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6]所以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这样说:作为欧洲纽带的现在是、将来还是它的文化。

欧洲文化具有同源一质性。古代希腊是欧洲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它奠定的“人文主义总路线”像基因一样深深植入西方文化的精神和传统里,构成了欧洲人共有的文化记忆。黑格尔一遍又一遍充满激情地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园”(《历史哲学》);“一提起希腊这个名字,有教养的欧洲人,尤其是我们德国人,就会产生一种家园感。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间接地绕道通过罗马”(《哲学史讲演录》)。此外,从希腊文明中孕育的“政治人文主义”总路线,使西欧在世界历史上首先发明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和自由民主宪政法治的政治制度,特别令人钦慕的是欧洲历史形成了共同尊“法律为王”的政治传统。在欧洲历史进程中,最弥足珍贵的成就是诞生了“法律为王”的观念和建立起了“法律为王”的制度。欧洲的一体化建设始终建立在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基础之上,真实地反映了欧洲人对法律的迷恋。从欧盟发展的历程来观察,欧洲共同体建立在《罗马条约》基础上;从欧共体阶段发展到欧盟阶段建立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马约》或《欧洲联盟条约》)基础上;新欧盟建立在《里斯本条约》基础上。建立在法律框架基础上的合作能真正确保联盟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原则的落实,充分尊重每个民族国家的主权,有效调和了欧洲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法治就没有欧盟高水平一体化组织的形成。

总而言之,基于欧洲人所共有的东西——记忆、生活方式、制度、价值标准等方面的独特性,决定了欧盟模式的独特性——既是联邦主义的又是民族主义的,既是超国家主权的又是政府间合作的,既是欧洲人又是民族国家的公民。其独特的先在性决定了欧盟模式的不可复制性。由于欧洲人所特有的政治人文主义总路线,一旦他们认识到共同利益必须通过联合的方式才能确保,他们放下曾经几个世纪的仇恨和争端就比其它地区国家间合理解决历史问题容易得多。二战结束后,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天一跪”,不仅让整个世界震惊,更让欧洲人放下心来:德国人是要回到欧洲,而不是要让整个欧洲成为德国的欧洲。

目前世界上有众多区域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世界联盟以及东亚共同体等等,它们大多仅仅停留在论坛的层次上,有的甚至只是一个设想。以东亚共同体为例,中、日、韩等国虽然同属儒家文化圈,但文化决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任何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多种繁复因素的综合结果。在儒家文化区域内,由于各国意识形态不尽相同,政治制度相异、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等因素,使得东亚共同体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另一个如同欧盟一样既高度合作又主权分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因为欧盟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是不可复制的。欧盟的诞生有一些时间点,但作为欧盟诞生的基础性条件的欧洲认同早已先于欧盟而存在,它们是自古代希腊以来欧洲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演进的产物,是自发的、缓慢的时间之子。

三、欧盟向何处去?

随着《里斯本条约》于2009年12月1日生效,欧盟一体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注意到了欧盟的明显变化,甚至以此作为区分旧欧盟与新欧盟的标志。新欧盟的合作越来越从经济联盟转向政治和外交联盟,正在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安全与防务政策以及共同的外交政策。欧盟“总统”和“外长”人选也已尘埃落定。这两个职位都是《里斯本条约》新创立出来的。欧盟“总统”是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以代替此前的各国轮值主席机制;欧盟“外长”是欧洲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同时兼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这两个新创设的职位使欧盟的国际形象更清晰,至少在形式上使欧盟避免了给国际社会留下不知由谁当家的印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有过这样的困惑,面对欧盟,他说:“如果我要和欧洲通话,我该找谁?”现在美国国务卿想和欧洲会谈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欧盟“外长”。总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欧盟正在试图用“一个声音”发表意见。

新欧盟的制度实验值得期待,它是欧洲人在超越民族国家体系的进程中所进行的历史性尝试。但是形式上更像一个国家的欧盟其前景并不令人乐观,它似乎越来越偏离欧共体的初衷,那些“欧洲之父”们创建欧共体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法德两个欧洲大国之间的“世仇”,“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以促进欧洲的永久团结与和平,而不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合众国”。此外,欧盟的边界在哪里?这是欧盟研究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欧洲区域一体化本来可以很舒服地止步于6国或9国,极限是欧共体12国。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欧集团,他们是希腊哲学遗产的共同继承者。但是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欧盟加速东扩,中东欧国家的加入对欧盟构成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欧洲认同危机,表现在人们很难看出这些国家对欧盟的贡献,似乎它们仅仅是单方面地吸收共同体的成果,使原来的“富国俱乐部”变成了“财政补贴俱乐部”。这些新成员在文化上与老欧洲格格不入,其政治观念和制度与西欧国家相去甚远。这使欧洲认同变得十分模糊和困难。老欧洲一体化的基础在于文化认同,新欧盟更强调政治认同,这有助于欧盟在全球化时代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内部不协调有可能导致欧盟一体化观念的解体。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总统”和“外长”制下的新欧盟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成形的政体。

[注释]

[1]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6.

[2]安特耶·维纳、托马斯·迪兹.欧洲一体化理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39.

[3][5]马胜利、邝杨.欧洲认同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6.232.

[4]马克·伦纳德.为什么欧洲会领跑21世纪?[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24.

[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德育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7.

责任编辑:杨姝琴

F114·46

A

1003—8744(2010)06—0046—04

2010—9—21

黄伊梅(1964—),女,哲学博士,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化和政治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欧洲联盟联邦欧洲
欧洲“芦笋季”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一“炮”而红 音联邦SVSound 2000 Pro品鉴会完满举行
303A深圳市音联邦电气有限公司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20世纪末以来欧洲联盟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异
欧盟合作发展模式对我国当前区域性合作的借鉴
20年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各界对联邦解体的反思
联邦宪法法院60年——一个来自德国的成功故事?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