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创特色 分享促共进
———记武汉市首届“十佳”备课组组长徐珊梅

2010-03-23 02:22华晓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备课组武汉市品德

■华晓

引领创特色 分享促共进
———记武汉市首届“十佳”备课组组长徐珊梅

■华晓

2009年12月,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徐珊梅被评为武汉市首届“十佳”备课组长。她五年五次在武汉市展示公开课;八篇论文、案例发表在全国期刊杂志、人民教育网上;参与人教社教参编写;参与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研究……她的组员同样硕果累累,那么她是一位怎样的教师?她的背后有一个怎样的团队呢?让我们走近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品德团队,走近团队的领头人——徐珊梅老师。

一、执着追寻,形成独到教学风格

优秀的个体组成了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提升了优秀的个体。坚守品德教学阵地,她逐步成为团队的标杆。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段模仿秀,模仿的对象不是大明星,而是咱们最熟悉的父母!平时,你最不喜欢听父母说哪句话,你就模仿哪句话!

(学生兴致勃勃地模仿大人的语气教训“孩子”)

师:小时侯,听到这些话也许就算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咱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主见,有时会反驳,有时会据理力争,同时,也说出了一些令我们父母最反感的话。你说什么话父母一听就会生气呢?

(孩子们的心结就在这里。此时,孩子们找到了倾诉的机会,产生了倾诉的愿望,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苦恼)

《有话好好说》是徐珊梅老师近年来第五次执教的市级公开课,这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课后,听课老师们做了这样的评价:

“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非常精辟、准确、不留痕迹的评价和正确导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的。”

“徐老师用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设计,朴实的教学方式,却一层一层渐渐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在徐老师的课上,孩子们毫无顾忌地吐露着自己的心声,真实自然。”

“视角独到,朴素本色,教育无痕”已成为其极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徐老师任品德专职教师已十多年,十多年坚守,十多年执着付出,日积月累,厚积薄发:2006年,《通讯连万家》获武汉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第一名;2004年到2008年,先后在全市展示了以下公开课:《交往的黄金规则》《分享的快乐》《不和烟酒交朋友》《有话好好说》。

业余时间,她笔耕不止。近年来,先后有八篇论文、案例发表在《试教通讯》《教师培训手册》《小学德育》等全国发行的期刊杂志和人民教育网上。2007年,《引领生活课堂教学尽显活力》获湖北省论文比赛一等奖;2010年,《有的放矢活而不乱》获武汉市论文比赛一等奖;2009年,《关于课程价值的一点思考》获武汉市案例比赛一等奖;2005年,《找结合点抓生成点激兴奋点》获市案例比赛一等奖;2004年,《创意激活挖掘关注》获市论文比赛一等奖。此外,她还参与人教社教参的编写;参与国家级“十一五”科研课题;在教育部实施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DVD教学光盘”中担任撰稿工作等,她在多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逐步成为武汉市品德教坛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二、尊重个性,打造和谐共进团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备课组长,个人的引领示范必不可少,怎样带动备课组其他成员?怎样让她们和自己一样,感受课堂研究带给自己的专业提升呢?

十几年来,徐老师一直担任品德备课组长,她一直希望备课组能成为教师交流、互助和发展的平台。为打造和谐共进团队,她作出了不懈努力。

1.“聚心”——分析能力要素,让个性飞扬,各展所长,形成凝聚力

品德备课组成立伊始,在组长徐老师的建议下,备课组成员对自己、对他人进行了再认识。大家发现备课组成员个性非常鲜明:

性格特点优势不足成员A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教学需要更多沉淀和积累成员B外向活泼,心理素质好思维活跃,视角独到,条理清晰;善于有效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思维开放,喜欢求新求变;善于规划、归纳,文字能力强不太善于规划,对科研课题等缺乏前瞻性成员C内外向兼具小心谨慎思维严谨,预设细致、全面;善于从现象看本质,总结规律行政工作繁忙,相对而言,课堂实践比较少

个性鲜明的人组成团队,如果组长不善于协调,就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徐老师在帮助组员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时总是要求大家正视自身不足,鼓励她们扬长补短,全面发展;但在工作上却尊重个性,做到人尽其才。例如,在课题研究中,根据个人的优势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对课题总体框架进行前瞻性的构想、设计,对研究信息整理、归纳、总结;有的负责提供鲜活的教学实例;有的提供理论指导,对课题阶段性研究方向进行掌控和适度调整。在徐老师的团队中,尽管性格迥异,风格不一,但由于她的人性化关怀和科学安排,备课组极具凝聚力、战斗力。

2.“磨课”——聚焦课堂,直面前沿问题,团队研究切磋蔚然成风

备课组每学期至少有两节各类研究课,大家群策群力,全程参与研讨。同时,细心观察,静心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向、思维方法,取长补短。

在研究课的多次集体备课中,每一个启思性问题都经过不断的揣摩、碰撞、质疑、否定、融合,都是智慧的奉献和智慧的分享。拿着试教后详尽的课堂实录,备课组成员全面、细致地再观察教学过程,指出问题所在,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多个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以供借鉴。

对于常规课,备课组提出六项“磨课”举措:

☆师生大量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料,并做好档案式管理。

☆筛选信息,把最具价值的补充在教材上。

☆在不同的班级执教时,尝试不一样的切入方法,通过对比,寻求较为合适的或是最佳的教学流程。

☆课后,静心写好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以改进下一轮教学。

☆挑选最有感悟的常规课,形成一篇有独到见解的教学心得。

☆定期在备课组分享智慧。

就在这精心“打磨”研究课、常规课的过程中,徐老师带领大家深度参与,大胆尝试,潜心研究,积累丰富的、鲜活的教学案例,并从得失中探索品德课价值体现的内在规律,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此外,探索完善服务教学具有教育功能的评价细则等等,都是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备课组也成为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最高效的学习型组织。

3.“导行”——关注学生,探索个人成长

知、行难以统一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重视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发挥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呢?备课组将其定为一个长期的课题。

徐老师的记载本全校闻名:她总是敏锐观察学生行为,发现问题,一一记下来,让孩子签字确认定期改正,并约定老师为之保密;针对品德共性问题,徐老师做调查走访,及时反馈,一系列数据的出示,使学生受到极大震撼……

在组长的带领下,李晓玲老师主动让班主任把屡教屡不改的孩子交给她处理,耐心谈话,跟踪转化,乐此不疲;刘莹莉老师“洁净环境洁净人”活动一开展就是三年,活动的持续性为一个小小习惯如何养成累积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这些卓有成效的尝试给组内成员、给其他老师带来新的工作思路。现在,备课组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班级建设、品德形成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

“窥一斑见全豹”。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本,以研究为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备课组文化,已成为滑小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智慧分享,彰显滑小品牌效应

结对互助,教学观摩,经验分享,滑小品德团队在市区教研活动中发挥出的辐射作用,彰显出备课组团队的无限活力与生机,也彰显出滑小品德备课组团队的品牌效应。

近年来,滑小品德备课组显示出极大的战斗力与影响力:

早在2001年9月,人教社在武汉市试点,滑坡路小学被定为全市第一所、也是提前一年开设品社学科的试点学校。

2007年,武汉市有两个学校的备课组参与国家级课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比较研究”,滑坡路小学备课组为其中之一。

2008年,备课组承担武汉市“十一五”科研课题“生活德育的研究”。

2009年3月,徐珊梅、刘莹莉受邀参与人教版教参的编写设计;在教育部实施的“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DVD教学光盘”中,两人担任撰稿工作。

2008年,凝聚集体智慧的案例《分享的快乐》《我们的生命》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教师培训手册》(品德与社会篇),全国发行。

省市的论文、案例比赛,备课组的三个成员总是屡屡获奖,其获奖频率和等次之高市所罕见;论文案例全国刊物发表累计达十数篇;备课组五年里共推出六节市级公开课,每次座无虚席,好评如潮。

备课组还走出学校,在区域内分享教学智慧:2010年5月,在武汉市品德年会上,徐老师做专题发言;她还多次作区教材教法报告,2007年3月,“提升学生生活经验”专题讲座,被教研员评价为最具价值的报告之一;她的课例《不和烟酒交朋友》在成为区教师培训典型案例;区里的各级需要反复打磨的比赛课、研讨课,备课组全员出马,鼎力相助;在评课议课活动中,备课组将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帮扶西马路小学、展览馆小学、姑嫂树小学,与这些学校的老师“师徒结对”,让备课组更忙碌更充实……

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备课组武汉市品德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备课组长的定位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品德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