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临床观察

2010-04-03 05:4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椎板椎管椎间盘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骨科,四川 绵阳 62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开放式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缺点。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才逐渐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从2001年6月-12月共治疗4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2例中,50个椎间盘,男24例,32个椎间盘,女18例,18个椎间盘;年龄20~65岁,平均44岁。分型:旁侧型43个椎间盘,中央型7个椎间盘。突出部位:L4~539例,L5S111例。

2 手术方法

取俯卧位,卧于脊柱托架上,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用C臂X光机透视定位,确认间隙并描记后,常规消毒铺巾,于病椎节段脊柱中线做切口长约1.5~2 cm,切口皮肤及腰背筋膜。用食指伸入切口钝性分离至椎板探知间隙宽窄,插入定位针,顺序将扩张管逐级插入于椎板,同时剥离椎板外肌肉。最后放入工作套管并与自由臂相连固定。取出扩张管,即建立工作管道,接入光源,内窥镜及视频监测系统,用髓核钳清理工作通道内之软组织,显露上椎板及黄韧带,咬除上位椎板下份及关节突内外缘,清除黄韧带,显露硬脊膜并探查神经根及突出之椎间盘。将神经根牵开,切取间盘髓核。对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者,可沿神经去向扩大神经根管,探查神经根减压情况。

术中止血,并用抗菌素,盐水反复冲洗后。拔出工作导管,放置橡皮引流。缝合2~3针,术中出血30~50 mL,术后卧床3~5 d。常规使用抗菌素。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骨伤学会脊柱学组《腰脊背痛的手术评定标准》拟定。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均满意。随访1~6月。优37例,良4例,差1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的治疗,如保守的牵引,按摩等治疗常使病员难以达到根治目的,约20%病人需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开放术式尽管疗效肯定,但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易留下慢性腰痛等后遗症。而介入治疗如经皮穿刺,溶解术及激光气化髓核等治疗,由于不是直视下操作而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MED手术系统的优点:(1)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2)组织创伤小,骨质解除少,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3)直视下操作可放大64倍,避免了神经根损伤,安全有效;(4)治疗时间短,减轻病人经济负担;(5)术中情况特殊可随时改变手术方式。

MED的适应证:(1)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体征;(2)CT或MRI证实有单侧的椎间盘突出或单侧椎间盘突出伴同侧侧隐窝狭窄,或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3)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

禁忌症: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或双侧椎间盘突出者或合并中央型或合并椎管狭窄或多节段突出,及腰椎滑脱者,或合并同侧骨赘形成或椎管狭窄需较多骨性切除的,以及有传统手术禁忌者。

手术的注意事项:MED术前应组织阅读X片、CT片,严格掌握适应症,并作好开放手术的准备。术前及术中经C臂X光机定位。在插入定位针时不能过深以免误入脊椎管损伤硬脊膜。进入椎管后应先确认神经根。以免损伤神经。摘除椎间盘时尽可能减少对神经根的牵拉时间,止血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双极电凝,因操作空间小以免电弧光灼伤神经,可用明胶海棉,棉片压迫止血。总之,MED术后的效果取决于手术者的经验,对解剖学知识与掌握的熟练程度,正确地使用器械,最重要的是手术指征掌握。故手术带有一定的局限制。

猜你喜欢
椎板椎管椎间盘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