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42例

2010-04-03 05:4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尿急尿频神经性

(新乡卫生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小儿神经性尿频以白天尿频、尿急、尿少而不痛为主要症状,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常常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几年来,笔者运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4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为新乡卫生学校儿科2006年8月-2009年7月门诊患儿,男30例,女12例;年龄3~11岁;病程7 d~1年。

1.2 诊断标准[1](1)仅有尿频、尿急症状,且出现白天及入睡前,1 h左右排尿1次,短者数分钟1次,甚至尿液淋沥不断,每次尿量不多,总尿量正常,患儿玩兴正浓或注意力集中时排尿间隔延长,熟睡时无尿频症状;(2)无尿痛、发热等感染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3)查体无阳性体征,多次检验尿常规正常,中断尿培养无细菌生长;(4)排除其他可引起尿频的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合理饮食,注意保暖,治疗期间适当减少饮水量,避免不良刺激。

2.2 心理治疗 首先取得患儿家长配合,缓解患儿各种心理压力,治疗时对儿童要有耐心,家长不要打骂训斥,不可不让患儿小便,应多加安慰,想方设法分散排尿注意力,如进行户外活动,引导患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使患儿忘记排尿,增强患儿治疗信心。应教会和鼓励小儿将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并记录每天两次排尿间隙的最长时间,如有进步,可适当给予鼓励。家长和医生的关心和鼓励,将会有利于改善患儿的症状。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2]治愈: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10次以下;无尿急感,恢复正常生活学习,随访半年未复发;好转: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减少10次以上;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随访半年未见加重;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经1~3疗程治疗后,本组病例中治愈41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小儿神经性尿频以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属中医“淋证”范畴,其病位在膀胱,辨证为肾气亏虚,因肾主水,能分清泌浊,将津液中的精华(清者)向全身布散,津液中的废物(浊者)化为尿液,下注膀胱,而膀胱为“州都之官”,贮藏并排泄尿液,此功能的正常发挥又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则膀胱开合有度,能正常排尿;若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则膀胱开合失度,可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尿频等症状。小儿神经性尿频治疗以补益肾气为原则,关元为小肠募穴,具有强壮作用,可补气益肾,中极为膀胱募穴,亦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取之属“阳病治阴”即六腑病证取相应的募穴,起到特殊治疗作用。关元与中极又都位于膀胱附近,符合针刺治疗近部选穴的原则,两穴相配以达补肾益气之效,使肾之气化功能恢复正常,膀胱开合得度,尿液得以被膀胱固摄并被正常排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正常排尿是膀胱内尿储存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膀胱内压力升高,刺激膀胱壁内的压力感受器,神经冲动沿骨盆神经传入纤维至脊髓腰骶部的排尿中枢,同时冲动上传到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排尿反射是在大脑皮层意识控制下进行的,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控制膀胱平滑肌、尿道内括约肌,来控制尿液的排泄。正常情况下,1岁半小儿即可自动控制排尿,3岁时每日排尿约11次,至学龄前和学龄期逐渐减少到6~7次。排尿次数增加为尿频。神经性尿频患儿的排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膀胱容量正常,其原因可能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高级中枢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差,以及焦虑、紧张、受惊吓等精神因素致膀胱神经功能失调而诱发本病。对患儿心理治疗很重要,常可取得较好疗效,结合针刺可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面部正中穴、十指甲角尺侧旁开0.1分处、遗尿点有醒脑开窍、调理神经的作用,可以加强机体对排尿的控制。

本病常被部分患儿家长忽视,也有被部分基层医师误为泌尿系感染长时间使用抗菌药治疗以致延误病情,影响患儿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当引起重视。

[1]徐正国.小儿神经性尿频53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2,3(2):87.

[2]邵伟立.针刺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32.

猜你喜欢
尿急尿频神经性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尿频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吗
别以为夏季饮水多尿频尿急就不当事
尿频、尿急 别轻易吃抗生素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
男女“尿频 尿急”科普书 9元领
孕期尿频怎么破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