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2010-04-03 05:4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过敏性体质小儿

,,

(1.长春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与疾病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目前,体质现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关于体质在临床疾病发病、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收集了近5年体质学说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情况,现概括总结如下。

1 体质与发病

不同类型的体质决定了不同个体对某些病因、疾病的特殊易感性和病理过程的倾向性。贾永森[3]从痰湿、瘀血体质特征出发,提出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痰湿兼瘀血体质的食管癌患者在发病及病程演变过程中,具有与体质相应的证候和病机倾向,不同的体质特征可以为食管癌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王娜娜等[4]通过对181例阴虚体质的被调查者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胃溃疡、肝脏病与阴虚体质有相关性,提示阴虚体质具有一定发病倾向,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虚特征。蒋燕[5]认为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同时与时令、地域和饮食等有密切关系。周昭辉等[6]认为瘀血体质与中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瘀血体质特点的研究探讨,掌握瘀血体质发病的规律和倾向性,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调整和改善瘀血体质,可以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与周昭辉不同的是,张云云等[7]对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年龄、体重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多,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患者,其中医体质特点有所不同。陈润东等[8]认为气郁体质是妇女的常见体质类型,气郁体质是形成妇科疾病的物质基础,并从体质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妇科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防止复发,实践促进康复。刘静君[9]认为更年期发病的关键在于个体差异,女性体质以阴虚质、血虚质、肝郁质多见,这决定了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以肝气郁结为主要证候特点的倾向性。齐向华[10]对173例失眠患者相关因素与患者体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组患者体质构成以躁红质、迟冷质为主。不同中医体质的失眠患者中,精神萎靡与晦涩质、腻滞质、迟冷质、倦白光质呈正相关;烦躁焦虑与躁红质呈正相关,与腻滞质、迟冷质、倦白光质呈负相关;惊悸不安与倦白光质呈正相关;郁闷不舒与晦涩质呈正相关;思虑过度与腻滞质呈正相关。

姜峰[11-12]对230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将这些患者的体质表现赋值量化统计,结果显示气虚质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进而又探讨了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提出体质决定正气的强弱,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因,并能影响人体对过敏原因反应程度,决定是否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体质影响证型,影响辨证的准确性、治疗的正确性、患者的预后。闫永彬[13]从流行病及基因学研究认识到中医体质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及其证候产生的内在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谢知音等[14]对97名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经统计比较,认为湿热质,气郁质患寻常型银屑病的机率较其他体质类型高,且发病的时多表现为血热型,病情较重。平和质虽也可患病,但多表现为血燥型,病情较轻。

2 体质与治疗

体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因此重视患者的体质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盛国光[15]认为肝病患者在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分别采用相应的中医治法进行调治,指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实人”宜解毒祛邪,“虚人”则在祛邪同时补虚;慢性肝炎患者根据体质阴阳盛衰不同,病情可出现邪从热化阴,或邪从寒化伤阳的演变;肝硬化腹水患者可从滋补五脏入手,调治体质,达到治病目的;黄疸病人,辨其体质予以不同治法为同病异质异治;抑郁体质的人,表现为胁痛,失眠等不同的病症,临床上均采用和解少阳,疏利枢机的治法为异病同质同治。陈宗标等[16]以匡调元教授提出的临床常用的6种体质分类法,用于脂肪肝的辨治,并提出了相应体质的治疗原则和方药,很好地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蒋燕[5]认为如使用中药对湿热体质进行调整,就可能减少湿热证的发病率,并总结了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剂为寻找干预湿热体质的药物提供了思路。郭珍等[17]从中医体质学说有关论述出发,综合阐述了失眠的病因病机,指出对于失眠的治疗不仅要掌握它的普遍规律,更要从中寻求有相同体质人群发病、传变和转归的特殊规律,这一点对失眠的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王晓艳[18-19]以人种间体质差异为基础,探讨该差异对中医疗法理论的影响,提出不同人种对拨罐、中药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以及拨罐疗法和方剂治疗对不同人种予以运用过程中需要差别处理,以期有益于中医关于人种间体质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3 体质与养生保健

分辨体质在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中也有重要作用。郭丽娜等[20]根据不同的偏颇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药膳调养方案,并与临床医师相配合,对不同体质的病人采用相应的药膳干预,适宜的饮食宣教等手段进行辅助治疗,通过调理各种偏颇体质为平和质,对疾病的症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对疾病的病程和转归起到相应的辅助治疗效果。葛青叶[21]根据体质可调论,提出将保健推拿应用于痰湿体质,使保健推拿在肥胖体质健康实践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陈弘[22]认为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因此对体质辨证分型有利于提高养生保健的准确性,人的体质差异决定着养生指导原则的不同,为药物调养提供重要依据,体质辨证还可指导针灸养生。

4 小儿体质特点与发病治疗

小儿体质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此其发病和治疗有其特殊性。余惠平[23]认为临床常见小儿体质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肺气不足为主,另一类是脾气不足为主。素体正气亏虚是过敏性紫癜发生的主要内因,结合小儿群体的体质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及每个小儿的个体特点,过敏性紫癜早期多为风热伤络型;进一步发展,则为血热妄行型;日久反复发作,则多发展为气不摄血型或阴虚火旺型。小儿过敏性紫癜常可自愈,但少数易复发,与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体质有明显关系。李德等[24]从中医体质学说的体质可调性理论出发,在哮喘冬病夏治过程中,依据患儿体质特点,进行辨质论治,有针对性地改善患儿体质,减少或消除哮喘的发作。张巧凤[25]通过对小儿体质特点分析,根据针刺治疗原则,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决定小儿针刺深浅的主要因素,并且浅刺是小儿针刺操作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时令对患儿整体状况进行治疗。王济生[26]提出人体体质分为平常质、燥热质、虚寒质、痰湿质和痰郁质5种类型,而小儿则以平常质和燥热质为多,虚寒质和痰湿质相对较少,但哮喘却主要发生于虚寒质和痰湿质的小儿。结合临床经验,将小儿哮喘分为先兆期、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认为先兆期用药重在调理体质,从肺脾肾入手,或予补益、或予宣畅、或予通利;发作期强调“急则治标”,但不能忘记顾护正气;缓解期重在治本,以改善体质为主;稳定期则应认真防护,避免接触过敏源。

5 结语

中医体质学在临床疾病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研究方法看,调查研究还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从病种看,涉及到的临床病种数量有限,在研究过程中具体的临床医案较少;在治疗方面还停留在原则上,涉及到的具体治法较少。因此,增加疾病病种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突出“治未病”在体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2]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3]贾永森.从中医体质学说探讨食管癌痰瘀证侯[J].中医研究,2008,21(4):5-6.

[4]王娜娜,吴承玉.阴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4-5.

[5]蒋燕.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6-18.

[6]周昭辉,徐志锐,庄礼兴,等.浅谈瘀血体质与中风病的防治[J].光明中医,2009,24(5):792-794.

[7]张云云,张海梅,郭德莹,等.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1-34.

[8]陈润东,李小燕.试论气郁体质与妇科疾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3):10-11.

[9]刘静君.更年期综合征与体质关系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5):298-299.

[10]齐向华.173例失眠患者相关因素与体质关系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45-46.

[11]姜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9):705-706.

[12]姜峰.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40-141.

[13]闫永彬.试论中医体质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09,50(5):466-467.

[14]谢知音,白彦萍,杨顶权.银屑病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823-825.

[15]盛国光.中医体质学说与肝病临床辨治[J].光明中医,2008,23(3):261-262.

[16]陈宗标,陈文慧.从中医体质论治脂肪肝辨治[J].中医研究,2009,22(2):52-53.

[17]郭珍,盛刚.从中医体质学说谈失眠的治疗[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6):70-71.

[18]王晓艳.人种间体质差异对拨罐疗法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5):603-605.

[19]王晓艳.人种间体质差异对方剂疗法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9,41(5):12-13.

[20]郭丽娜,陈涛.药膳在中医不同体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5):85-87.

[21]葛青叶.肥胖人痰湿体质与保健推拿[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7):85-86.

[22]陈弘.体质辨证在养生保健中的指导作用[J].中医杂志,2008,49(1):91.

[23]余惠平.从小儿体质论治过敏性紫癜[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杂志,2009,1(2):118-120.

[24]李德,赵霞.从体质学说论小儿哮喘的冬病夏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110-112.

[25]张巧凤.从小儿体质学说谈小儿针刺深浅[J].中医儿科杂志,2007,3(6):8-9.

[26]王济生.从体质辨治小儿哮喘[J].中医儿科杂志,2005,1(2):8-9.

猜你喜欢
过敏性体质小儿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