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探微

2010-04-03 05:4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层级研究生基础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针对课题组对中医院在职人员的职场英语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层级教学的设想,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模式[1-3]。

1 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任何形式的英语教学最终要服务于职场的使用。课题组去年对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相对集中的部分中医院在职人员职场英语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我们发现,中医药专业在职人员使用英语的场合主要是搞课题和查询相关资料,使用英语的形式主要是文献阅读和翻译。被试认为研究生英语课程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课程结构和教材选择不当,其中多数认为应当增加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翻译课程方面的比例,绝大多数被试认为有必要提高英语,主要涉及阅读、中医英语等方面。从被试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意见来看,绝大多数被试认为有必要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课程的结构应该以医学英语与文献翻译为主,其他课程主要涉及中医英语。对于研究生英语的教学模式,多数被试认为应当以医学英语基础知识和翻译实践为主。

调查结果与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即在以大学英语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派不上用场,而他们需要的知识课堂上却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改变以大学英语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符合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新路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层级教学的设想

笔者认为,一方面,提高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应该建立在学生较好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否则,专业英语教学,即医学英语或中医英语的教学,便成为无本之末;另一方面,对英语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亦是重复建设。因此,针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的层级教学便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为避免再次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层级划分的原则和层级教学的目标。

3 层级划分的原则和层级教学的目标

为搞好英语教学,在研究生入学时,应首先进行基础英语测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实际水平,在兼顾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以英语教学的起点为标准,可以把中医药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划分为3个层级:基础级、过渡级和更高级。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属于基础级,他们的英语学习起点仍然是基础英语,基础级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尤其是要提高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为向医学英语和中医英语的过渡奠定基础。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属于过渡级,即由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过渡,他们学习的起点是选修课形式的基础英语和必修课形式的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过渡级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衔接中医和医学知识。英语基础优秀的学生属于更高级,他们学习的起点是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更高级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翻译中医文献和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

4 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

4.1 基础级 由于基础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在没有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不可能用英语语言学习专业知识。为此,在课程结构方面,他们应首先着力于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在该阶段沿用传统的英语教材,如《大学英语》的第5、6级等。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生要求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实际出发,教师可以精讲课文,辅之以课堂讨论,并针对课文中出现的话题,给学生提供相关文章,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并翻译文章中出现的较难的结构或词句。这一方面会从实际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为没有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补上一课。在管理模式上,《大学英语》应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在一学期后,如果学生达到了基础的要求和目标,学生第二学期可以必修部分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的课程,第三学期着力于专业英语的学习。针对基础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他们的英语学习可以由传统的两个学期延长至3个学期。

4.2 过渡级 实现英语基础知识和医学知识的融合,是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由于过渡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仅仅学习《大学英语》对他们似乎不是挑战,因此也没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作出适当调整,实现选修与必修英语课程的有机结合,即把《大学英语》作为选修课,为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留有余地;把由国内学者编写的中医英语或医学英语教材作为必修课,以实现英语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门精读课程,而是巩固基础知识的踏板,因此课堂应以课文总结、话题讨论、拓展练习等方式进行;作为必修课程的中医英语或医学英语则成为精读教材,比如,教师针对医学英语的特点,向学生讲授mal-,hypo-,oligo-等基础英语很少出现,医学英语却常用的词缀,加之中医英语的翻译实践。在课程管理模式上,《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应成为研究生第一学期的必修课程,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第一学期的选修课;第二学期主要开设难度较大的《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的专业课程。建议对过渡级学生的英语教学分为两个学期。

4.3 更高级 由于更高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高,对他们来说,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已经实现,如果这些学生继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这无疑是资源的浪费,也是造成许多研究生缺课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此,在课程结构上,《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应成为他们的核心课程。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最基本的构词方法外,教师应更加注重医学英语知识的训练,尤其是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比如,让学生学生阅读全文后,写出文章的要旨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中医和医学文献的翻译是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其必要性在于一方面能阅读国外的医学文献,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医的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知道学生就写出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汇报和点评,并讨论在翻译中遇到的难度句型和词汇。在管理模式上,我们认为,更高级学生应免修《大学英语》课程,把《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作为必修课,分两个学期进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实行层级教学,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英语状况,科学分级并制定各个层级的学习和教学目标,制定符合他们水平的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学到在将来的职业中比较实用的扎实的中医和医学英语知识[4-5]。

为此,在听取专家和学生建议的基础上,课题组组织为研究生上课的骨干教师编写了《中医英语》的试用教材,将作为我校中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实验教学的结果,将另文论述。

[1]李晶.高等中医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动态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9):198-199.

[2]刘利梅,阎伟静,栗兴超.研究生教育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J].高教研究,2008,26(13):11-12.

[3]伍先禄,任娣.试论中医英语教学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1):54-56.

[4]余汐满,刘新亚,刘宝才,等.高等中医院校英语“三融”教学模式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5):69-70.

[5]曾海苹.试探中医药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87-89.

猜你喜欢
层级研究生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抓五促”夯基础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