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0-04-03 09:32
电力安全技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生产建设文化

严 芬

(无锡供电公司,江苏 无锡 214061)

2005年以来,无锡供电公司积极践行上级电力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治企”的管理思路,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到事关公司发展的高度。经过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文化治企工程进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和江苏企业文化创新奖。与此同时,公司在提升安全素质、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制度、养成安全行为、强化安全监督这“五要素”上积极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根植于广大员工的内心深处,进而转化为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自觉行动,形成“非领导的影响力、非制度的约束力”,并连续4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1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组织和个人的安全价值观念、保障安全的能力和安全行为的总和,是企业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方面与安全建设相互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安全生产为主题、以全体员工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主线、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特征的一种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安全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2 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文化,是无形文化的有形展示。

(1) 内在功能的一致性。首先,都具有激励功能。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是员工进行自我激励的标尺,通过自我对照,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安全工作的驱动力。两者对企业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同样具有激励功能。其次,都具有凝聚、协调和控制功能。文化是一个组织对外适应和对内整合的机制,一个组织具有良好的文化,管理者和员工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进而产生更强的组织承诺和更有效的运行机制,最终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凝聚、协调及控制功能也是相通的。最后,都具有导向功能。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氛围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引领安全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安全文化的发展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围,发挥安全导向作用。

(2) 目标和原则的一致性。首先,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凝心聚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安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将安全方面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又反过来指导生产,减少生产的盲动性,理顺生产程序,明确生产目标,提高安全生产的可靠性,使安全生产工作更扎实,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两者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其次,原则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把人视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充分尊重、关心和理解人,依靠、培养和造就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文化同样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安全价值观、安全哲学、工作态度等意识形态建设,同时又不排斥制度建设、过程控制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安全文化是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升华,也是在安全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管理方法的创新。

(3) 两者的相互促进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障。安全文化就是借助企业文化的成果,充分运用文化的功能,把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境界,并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安全管理的精神动力。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支撑,同时开展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又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也能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企业文化创建的实效。

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

无锡供电公司在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将其理念、准则积极渗透、实践于安全生产管理中,促使公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1)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四化式”宣传教育,促进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在生产活动中,人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公司从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入手,统一他们的安全价值取向,使他们的工作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责任意识不断得到升华。

好的安全教育绝不是操作规程、安全标准和行为方式的填鸭式灌输,而是通过形式的多样化、教育的丰富性、心灵的启迪式和情感的寓教性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及教育作用。公司坚持开展“四化式”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一是安全学习案例化。公司按专业分期开展“讲案例、学安规”活动,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每期组织若干名一线生产、管理骨干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案例形式解读《安规》,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二是安全考核实用化。公司在对“三种人”的考核中增加了错票分析等实践考核环节,不仅考核其对《安规》等条款内容的熟悉程度,而且考核其实际的应用能力;将《安规》年考纳入公司在岗生产员工的技能水平测试,分18个专业编制“单元积分制”《安规》试题库,提高学习、考核的针对性、实用性。三是安全经验共有化。适时举办诸如“如何当好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论坛、“百问百查”工作改进最佳实践成果发布会等,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四是安全教育亲情化。通过征集“安全家书”、发布“安全寄语”、组织家属参观生产现场等亲情联动活动,筑成企业、家庭双重安全防线。

(2) 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强三大体系制度建设,促进安全文化固化于制。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和责任体系构成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机整体,这三大组织体系各自发挥作用并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是供电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公司在三大体系制度建设中,以“规范管理、改进工作”为原则,积极导入过程控制的方法,对公司层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工区层面执行过程、班组层面作业项目进行梳理,按照标准化的原则、方法加以固化,做到每个管理、作业执行过程只有一项标准,形成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到操作层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如,公司在整合原有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编制《安全监督体系工作标准》,对安全监督工作从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到事后考核进行细化;分若干作业类型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由凭经验督察向按标准督察转变,进一步规范督察人员行为,提高督察工作质量。

公司现有管理标准文件138个、技术标准文件177个;各基层单位共制定管理执行标准636个、技术标准292个、作业指导书74个。通过几年持续不断地建设标准,贯彻标准,“凡事应有标准,按标准做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些管理、技术、工作标准文件、流程成为员工实际工作的行动指南。

通过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加强了对作业过程危险点和关键环节、关键流程的控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分析”的被动管理模式向“超前预防”和“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规范工作管理、作业行为,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3) 推行“双零”目标管理,加强监督与考核,促进安全文化外化于行。电力员工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操作者和实现者,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公司通过在作业层面和管理层面确立“作业零违章、工作零差错”的目标,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目标管理。

公司制定了《违章记分考核细则》,明确113条典型违章行为,把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着力点和关注点,加大两级安全督查力度。在每周安全督察简报上以照片形式对现场违章行为予以曝光,在月度安全分析会上对当月督查中发现的违章行为进行通报分析,并将个人违章记分与“星级员工”评比、单位安全奖考核挂钩。同时,以季度为周期在主要生产单位开展“规范工作行为、反习惯性违章”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加大反作业性违章和装置性违章的管理力度。公司各生产部门按照《工作评估及改进管理执行标准》实施工作评估,形成PDCA自律循环机制。评估的结果通过网上“工作观看板”进行通报,将执行标准中的差错和标准本身的差错进行公开,同时引入绩效考核等手段来帮助改进工区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促使员工养成规范的安全作业行为和管理行为。

4 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考

(1) 以文化为主的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内外的企业都有相对清晰的发展路线,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重心及不同的管理方式与模式。依据布莱德利模型理论,企业的安全管理要经过自然本质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阶段和互助团队管理阶段。目前,无锡供电公司的安全管理尚处于第2阶段,或者说正从第2阶段向第3阶段过渡。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也是以制度化和流程化为主,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的实时监督与被管理者的及时反馈。但是,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位成员遵章守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必然会存在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复杂制度与快速高效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而以文化为主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难题,进而实现企业独立自主管理和互助团队管理。

(2) 企业安全文化重在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人作为生产工作的主体,既是事故防范措施和规范的制订者、实施者、控制者,同时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责任者、受害者。根据事故管理学统计,人为因素是引发事故的第一要因,占事故起因的比例高达88

%。人的素质对工作的安全与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因素,强调其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人,特别是人的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供电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乃至措施、管理上的不足、漏洞,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3) 安全文化建设应注重从细节管理入手。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是提炼几句口号标语,组织几场演讲、讲座这些表象文化,而是要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养成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安全生产中,电力设备一个螺丝没拧紧、设备编号一个数字没写对,都有可能造成电网、设备、人身事故。据统计分析:每100个疏忽或失误,会有1个造成事故;每100个事故中,就会有1个是恶性的。之所以发生事故,就是当事人忽视了自己该做的小事。因此,要避免造成大事故,不是要从“大”处着手,而是要从“小”处着手。无论是安全管理者,还是生产作业者,都要重视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制订完整的规定细则,规范每一步操作;通过开展工作零差错、作业零违章、设备零缺陷的细节管理,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总目标。

5 结束语

一个组织以同一个声音、同一个步伐,朝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前进,其威力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文化产生的力量。只有把企业文化各项理念和准则落实到广大员工安全生产的具体行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1 宋守信,陈明利主编.电力安全文化管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

2 曾昌祥.以人为本,建设先进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猜你喜欢
生产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