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结肠息肉的疗效分析

2010-04-03 10:50冯定奇
重庆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圈套电凝电切

冯定奇,张 权

(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内二病区 402760)

结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因便血、腹痛、黏液便等行结肠镜检查而发现。肠镜下可依据息肉形态而分为有蒂、无蒂、扁平、广基等类型,病理上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1]。本院于2005年 2月至2009年2月用高频电凝切除下消化道息肉267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67例患者(共383颗息肉),男154例,女113例,年龄 29~76岁(平均47岁)。单发息肉192例,多发息肉75例。息肉位于直肠83颗,乙状结肠157颗,降结肠77颗,横结肠37颗,升结肠 29颗。息肉大小在 0.3~2.5 cm。

1.2 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常规、心电图、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检查。选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肠道准备,术前6~12h服用,饮水2 000~3 000mL,住院并签手术同意书。

1.3 方法 选用 Olymbus CFV701电子肠镜和 EREB ICC200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进行治疗。对直径小于0.5cm的采取电凝烧灼或钳取,0.5~2.5cm的用圈套器或电凝摘除。有蒂息肉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底茎部,离根端0.3~0.5cm逐渐收紧,先凝后切并逐步收紧圈套器,每次1~2s,多次点灼和电切,至息肉脱落,将息肉送病理检查。

2 结 果

267例(383颗息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切除息肉,总有效率100%。组织学检查:腺瘤性息肉207颗(54.05%),炎症性息肉119颗(32.6%),增生性息肉29颗(7.95%),其中有 19颗扁平息肉直接烧灼和9颗较小息肉圈套后无组织未送检。有2例穿孔,转外科手术后痊愈。腹痛5例,经肛管排气后腹痛消失,全部患者均无出血。

3 讨 论

大肠息肉是下消化道常见疾病,它常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部分息肉尤其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可发生癌变[2],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与恶变密切相关,息肉越大,恶变率越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显示:腺瘤性息肉在0.6~1.0cm恶变率3.8%,1.1~1.9cm恶变率13.0%,大于2.0cm患者恶变率27.5%[3]。而恰当、合理的治疗可终止病变发展,对防止出血及大肠癌有重要作用。所以,发现息肉均主张切除。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痛苦大,所需费用高,且对多部位息肉不适用。经电子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是目前息肉治疗的主要方法[4],它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靶组织内瞬间产生高温,组织吸收能量转变为热能,使蛋白变性、坏死、凝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该法适用于各种形态的息肉治疗,一次可切除多个息肉,易于掌握切除组织的多少,对有蒂息肉效果更佳。其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穿孔,有文献报道出血率0.2%~0.3%,穿孔率0.5%~3.0%[4],本组267例(383颗息肉)患者均一次性切除息肉,无出血,穿孔2例,并发症发生率0.75%。2例穿孔患者均发生在本院开展该手术后不久,由于经验不足和与助手配合不佳所致。1例因基底部较宽,圈套过深且电凝时间稍长所致,另1例因助手圈套器前端未收拢,充气不够,视野欠清而将肠壁前部电刺穿,2例患者均在术后不久即出现腹胀、腹痛,腹透提示有膈下游离气体而转外科手术后痊愈。

在高频电凝、电切息肉的操作中,作者的体会有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多发性息肉和腺瘤,分布散在,数目较少的可行电切除[6]。(2)有蒂息肉在距基底部约0.3~0.5cm处进行圈套或电凝,适当牵拉和抬起,使视野清楚,应多次点灼和电切,每次时间1~2s。(3)对广基底亚蒂不能圈套的息肉选择高频电灼治疗,电灼1/2后可自行结痂脱落,因电凝垂直穿透力强,不可将息肉烙平,防止损伤肠壁全层引起穿孔。(4)对隐藏于皱襞中的息肉,应变换体位并适当注气,使操作部位充分暴露后进行切除。(5)在使用圈套器时要做到收缩力量不能过大、过猛,套扎力度要轻、稳、准,深度适宜,操作部位要充分暴露,不可接触肠壁及正常黏膜,要先凝后切,不能单纯电切,更不能机械切割。(6)息肉切除后观察3~5min,无出血后边吸气边退镜,使肠皱襞收缩有利于防止穿孔、出血和避免患者腹胀、腹痛。术后嘱患者禁食6~24h,进食温流质或半流质7d,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2周。

内镜下息肉切除后应进行定期随访复查,不仅可了解息肉治疗和复发情况,还有助于发现新生腺瘤和癌变情况。本院常规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内镜。本组随访 213例,有14例发现新的息肉,经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腺瘤,其余未见复发。总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操作上细心,是安全、有效的。

[1]王永华,卢忠生,王向东.不同病理类型结肠息肉的差别[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1):17.

[2]钱立平,陆玮.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34.

[3]赵颖,王玉芬,王维.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J].四川医学,2002,23(1):17.

[4]张世洋.内镜治疗结肠息肉378例[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5):23.

[5]陈更,徐红,张建广.镜下切除结肠大息肉并发症的防治附173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6,27(9):36.

[6]施瑞华.消化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0.

猜你喜欢
圈套电凝电切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狼的圈套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篮球
一字之差产生的“圈套”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