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蒜头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10-04-03 16:47刘飞陈春秋赵成环
长江蔬菜 2010年13期
关键词:蒜薹蒜头大蒜

刘飞 陈春秋 赵成环

黄淮地区是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其中徐州邳县白蒜、临沂苍山大蒜为我国著名品牌。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黄淮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大,作为重要出口创汇蔬菜的大蒜发展较快,仅江苏省徐州市2009年大蒜播种面积就达到10.63万hm2。据分析,大蒜在国际国内市场行情看好。在国际市场上,大蒜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国外劳动力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因此,我国生产的大蒜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需求不断增加,出口国家和地区逐年扩大,2008年已发展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市场上,大蒜的需求量也一直稳中有升。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蒜已进入医药、食品等领域,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显著提高,作为原料的大蒜蒜头一直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远未饱和。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分析,显然大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黄淮地区大蒜生产存在栽培技术不配套,病虫为害加剧,产品不符合无公害要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蒜栽培效益的提高。现将蒜头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产基地选择

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是蒜头无公害栽培的基本条件,各地在选择生产基地时,要对拟选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认真的考察评估,远离工厂、城市垃圾处理场、城市污水排放等污染源。农田大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1995标准。在生产过程中还要不间断地对生产基地的大气、灌溉水,特别是土壤重金属、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确保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

2 品种选择

2.1 邳县白蒜

江苏省徐州地区的名特大蒜品种,因其蒜头大,内层皮色洁白,商品性好,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植株高大,株形开展。蒜头扁圆形,横径5~8 cm,单头质量50 g左右,大者可达70 g以上。抽薹率80%左右,二次生长发生率低,每667 m2蒜头产量1 500 kg左右。

2.2 苍山大蒜

山东省临沂地方品种。苍山大蒜有蒲棵、糙蒜、高脚子等品种,黄淮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为蒲棵。蒲棵蒜株高80~90 cm,叶片较宽大,鳞茎扁圆球形,平均质量达 28~34 g,直径 3.5~4.5 cm,每头多为 6~8瓣。中晚熟,鳞瓣休眠期长。蒜头、花茎产量均高,品质优良。一般667 m2产量800~2 000 kg蒜头,蒜薹500 kg左右。

3 适期播种

据多年的试验观察,地膜蒜不能播种太早。如播种过早,大蒜出苗缓慢,易造成烂瓣。同时,二次生长的几率亦高。大蒜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5~20℃,黄淮地区,常年适宜的播期是9月20日至10月15日,最适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而露地最适宜的播期是9月15~20日。

4 种蒜处理

4.1 严格选种

播种前要对种蒜进行精选,作到“五无”:无病、无破损、无烂瓣、无夹心瓣、无弯曲瓣。在精选的基础上进行分级选择蒜头,以蒜瓣大 (单瓣质量4 g左右)的作种。如果蒜瓣过小,苗子瘦弱,不能顶破地膜自行出土,且蒜头的产量低质量差。

4.2 精细处理

种蒜选好后必须进行处理,以促进发芽、出苗,提高抗逆性。方法是用冷水浸泡12 h,捞出后用1%的石灰水浸泡30 min,之后再用0.2%的磷酸二氢钾液浸4~6 h。蒜种经过以上处理后,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和出苗速度,提高大蒜的综合抗性。

5 整地、施肥、作畦、开沟

5.1 整地

前茬作物应及时收获腾茬,同时要进行深翻,土层深厚疏松,有利于蒜头膨大。

5.2 施肥

夺取地膜蒜的高产,形成无公害产品,施足基肥是一项关键措施。因大蒜生长期长,加之地膜覆盖,后期追肥困难。所以必须施足基肥以满足大蒜生长需要。基肥应以优质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化肥为辅。667 m2施优质有机肥4~5 m3,尿素30 kg,磷肥100 kg,钾肥40 kg。为保证营养均衡,667 m2还要施铁、锌肥各1 kg。

5.3 作畦

施肥后细耙做畦。一般按200 cm放线,畦面宽180 cm,畦间沟宽20 cm,沟深15 cm。畦面一定要整平,否则地膜覆盖不平整,蒜苗出土困难,难以齐苗。

5.4 开沟

为便于排水,蒜地田间每隔25 m开一横沟,每隔50 m开一纵沟。

6 提高播种质量

①密度 据几年试验,播种密度以每667 m2种植 3.0~3.3 万株为宜,即行距 20 cm,株距 10~12 cm。杂交蒜要适当稀些,以 667 m2种植 2.5~3.0 万株为宜。

②深度 地膜蒜不宜种植太深,以利蒜头膨大。 播种适宜深度为 2.5~3.0 cm。

③摆种 种蒜被腹线应与行向平行,出叶后叶平面与行向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防止相互遮荫。

④浇水 整畦播好后,如墒情不好,应进行浇水。

⑤喷洒除草剂 大蒜种植后,将畦面充分整平,667 m2用33%除草通乳油150 mL,或72%都尔乳油10 mL,或50%乙草胺乳油150 mL,各对水55 kg均匀喷于畦面。

⑥覆膜 覆膜时要将地膜展平、拉紧,两头及两边用土压实,使地膜紧贴畦面,以利大蒜出苗。地膜的规格为宽200 cm,厚0.004 mm。

7 人工辅助出苗

地膜蒜,如果畦面整平,地膜盖紧,80%的大蒜幼苗能自行顶破薄膜出苗。不能顶破薄膜出苗的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出苗。方法是用小刀将薄膜划一小口,以小铁丝弯成的小钩将苗拉出,每天进行1次,3~4天苗可全部出齐。如不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出苗,幼苗将在膜下弯曲生长,将膜顶起,不利于大蒜正常生长。

8 加强田间管理

8.1 肥水调控

①水 地膜蒜在返青和蒜头膨大初期,如气候干旱,土壤干裂严重,要及时浇水,以促进大蒜生长。同时,大蒜苗期黄淮地区常出现连阴雨天气,播种出苗后应及时疏通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

②肥 施肥可配合浇水同时进行,在大蒜返青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蒜头膨大初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蒜头膨大后期如出现脱肥现象,可喷施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液,防止早衰。

8.2 喷施膨大素

为促进蒜头生长,在蒜头膨大初期可喷施大蒜膨大素,每 667 m2用120 mL,对水50 kg。

8.3 适时采薹

邳县白蒜和苍山大蒜(蒲棵)均是头、薹兼用品种,蒜薹也是收获的产品之一,合理收获蒜薹可相应增加效益。但收获过早蒜薹的产量低,收获过晚影响蒜头的膨大。蒜薹的采收标准是蒜薹弯曲呈秤钩状,花苞明显膨大,颜色由绿转黄。收获蒜薹时一般应选在晴天中午或午后,此时蒜薹不易断裂。采薹时应注意保护蒜叶,特别保护好旗叶,防止叶片受损,影响蒜头膨大。禁止用刀片划茎或劈叶方法采薹。

9 主要病虫害防治

9.1 大蒜叶枯病

①症状 主要为害叶和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病斑初具花白色圆形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

②传播及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散发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

③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合理密植,排除积水,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烧毁病株,及时清除被害叶和花梗。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防3~4次。

9.2 大蒜紫斑病

①症状 生长期为害叶和薹,贮藏期为害鳞茎。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逐渐蔓延至下部。初期病斑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

②传播及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或气流传播。发病适温 25~27℃,低于12℃不发病,一般温暖、多雨或多湿的季节发病重。

③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管理,施足基肥,合理追肥,雨后排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选用无病种子,必要时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3 h,浸后及时洗净。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猜你喜欢
蒜薹蒜头大蒜
拔蒜薹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抽蒜薹
抽蒜薹
抽蒜薹
今年春天,我养了一株蒜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广南蒜头果发展现状与保护